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侧殖吸虫病

发表时间:2025/10/14 23:51:16  浏览次数:2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侧殖吸虫病 Asymphylodorasis,本病主要危害鱼类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可以引起大批死亡。

症状 

患病鱼苗闭口不食,生长停止,游动乏力,随风飘聚于鱼池下风处。将鱼苗直接放在显微镜下,或解剖病鱼,取出肠道,可见肠内充塞吸虫。发病鱼苗体色变黑,游泳无力,群集于鱼池下风处,不摄食,故称“闭口病”。6~10厘米的苗种发病,除体质稍见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

危害性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苗。鱼种阶段也常发侧殖吸虫病,但仅影响生长,并不造成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鱼苗下池后3~6d内危害尤大。

(日本侧殖吸虫生活史)

病原 

病原体是日本侧殖吸虫 (Asymphylodora japonica Yamaguti,1936) 。此虫在锦鲤、金鱼中常见。虫体较小,虫体像一小芝麻,卵圆形,体表披刺。体内有口、腹吸盘虫体后半部中可见睾丸和卵巢各一个,以及在体两侧排列着块状的卵黄腺,阴茎 和子宫末端开口于身体的一侧,并有小刺,卵梨形并具卵盖。睾丸单个,卵巢在睾九前方,卵黄腺颗粒状,分布于虫体后半部两肠支的外侧。子宫末段和阴茎披棘,生殖孔开口于体侧近中线。

侧殖吸虫的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然后进入田螺 [Viviparus(Cipangopaludina)chinensis ]、纹沼螺 (Parafossarulus eximius和Parafossarulusstriatulus) 等体内发育成雷蚴、尾蚴。尾蚴为无尾型,形似成虫,它们移行到螺蛳的触角上,为鱼苗吞食后,在鱼肠中发育成熟;或又进入其它螺体中结囊成囊蚴,青鱼和鲤鱼等吞食螺类后,囊蚴在鱼肠中发育成虫。

虫子寄生多了会造成鱼体肠道机械性堵塞,影响鱼苗鱼种的摄食和消化。肠道堵塞是造成鱼苗 “闭口病” 的原因。鱼苗死亡是由于得不到维持生命必需的营养,造成衰竭的结果。

流行病学

此病是因鱼苗误吞从螺体移动外出的侧殖吸虫无尾尾蚴,尾蚴在鱼肠内累积并直接发育成虫所造成。故发病条件为:鱼苗发塘池曾养殖过成鱼,而又未清塘杀灭铜锈环棱螺、田螺等中间宿主;鱼苗池水质过于老化,缺少天然适口饵料,而在饲养中投饵又不足。本病多发生于5月,鱼苗培育时期。

预防

鱼苗培育池与成鱼暂养池,即使是临时使用,也必须彻底清塘,灭螺后才能应用。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或茶饼带水清塘,杀灭池中螺蛳。

将水草扎成捆,置于鱼池下风处,每天捞取附着螺蛳的水草在阳光下暴晒,连续几天,有一定效果。

鱼苗发病后,由于 “闭口” 停食,故在鱼种阶段则只需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病症可自然消失。

鱼池轻度发生此病时,可施放0.2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杀灭水中尾蚴,并加强投喂,可控制病情发展

参照治疗复口吸虫的办法,消灭杀灭铜锈环棱螺、田螺等中间寄主。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