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蟹的生长之五个阶段
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蟹的一生分为胚胎发育、幼体发育、成体发育、性腺发育和交配产卵五个阶段,具体的生长历程概括为: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不同种类生长阶段有所不同,例如河蟹,除了经历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还有仔蟹(豆蟹)、幼蟹(扣蟹)、黄蟹(六月黄)、绿蟹(成蟹)和亲蟹等共八个阶段。
(蟹的5个生长阶段)
各种蟹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大多都是传教士体位,持续时间由几分钟到数天。交配后,雌蟹不久便产卵,并与储精囊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然后再排出受精卵,用腹肢刚毛抱住,直至孵出幼体;不同蟹种抱卵的数目差异极大,从数十至数百万都有,例如溪蟹一般几千,河蟹则上百万,而且能产2~3次。

(抱卵数目差异明显)
刚孵出的幼体非常小,通常只有2~3毫米,外形与成蟹完全不同,微小透明,或带骨刺,犹如水蚤,故称之为蚤状幼体。它们随波逐流,以微生物为食;蚤状幼体经过多次蜕皮,例如河蟹一般5次,体型逐渐增大,便成大眼幼体。

(梭子蟹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形似蜘蛛,有一条小尾巴,具备一定的游动和攀附能力,以浮游生物为食;这时的大眼幼体比较像蟹,但腹部较大,并不折叠于胸部下方。经过数次蜕皮后,大眼幼体逐步半透明,尾巴开始收缩于胸部下,经过最后一次蜕皮,便成了幼蟹。

(梭子蟹大眼幼体)
形态发育完善的幼蟹,除了交接器还会变化外,外形已固定,这之后的蜕壳便叫生长蜕壳,而交配期的蜕壳称为生殖蜕壳,这也是最后一次蜕壳。幼体的蜕壳又叫发育式变态蜕壳,因为每一次蜕壳,蟹的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直至完善。

(一只蜘蛛蟹正在蜕壳)
蟹一生蜕多少次壳?不同蟹种、地方、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数字,无法定论。甲壳是没有生命的坚硬结构,不能随着身体增长而扩大,因此相隔一段时间蟹就必须蜕壳,同时通过蜕壳蜕掉甲壳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虫,因此,蜕壳对于蟹的生存、生长有着重要意义。网上有文章为了吹嘘“软壳蟹”,竟生搬硬套脱胎换骨这个成语,说蟹不仅是蜕掉外骨骼,还把胃、鳃、肠道的皮以及胃磨的3块齿板也留在旧壳里,我一度还信以为真。
部分蟹的生长过程还要经历洄游过程,例如野生河蟹,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两次洄游:
一是幼体时的索饵洄游,即溯河洄游。受精卵发育成幼蟹后,开始向淡水区域溯游,遇到饵料丰盛的河湾或湖泊,便营穴居或隐居,为期大约18个月。
二是成熟后的生殖洄游,即降河洄游。秋末冬初,河蟹性腺成熟,开始洄游至近海区繁殖产卵,因为河蟹排卵时必须保持渗透平衡,否则会因为不同压力而导致水肿死亡,这就是“秋风响,蟹脚痒”的来源。

(中华绒螯蟹洄游示意图)
但也有一些种类的淡水蟹,无需跑去海边繁殖了,因为它们已经进化出在卵中直接发育的模式,即不用经过变态发育的幼虫阶段,而是发育成幼蟹后再离开母蟹,幼蟹比起幼体大很多,也因此,淡水蟹的后代不是很多,有些物种甚至陷入濒危。

(孵化出来的小蟹依然被母蟹放在腹下保护着)
自然环境中的蟹一般以植食性为主,例如海藻、浮萍、满江红、水葫芦、金鱼藻等水草,有时也吃微生物、虫类等,视乎种类,但绝大多数蟹类特别喜欢吃腐肉;进食不同的食物,蟹膏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以藻类为主食的,蟹膏一般是绿色,以微生物为主食的,蟹膏则会是黄色。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