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高温期间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5/08/08 00:50:33  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浏览次数:3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一、高温期间鱼类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加强水质管理

1.合理增氧。适时使用增氧机,特别是晴天中午(11:00—15:00)开启叶轮式或涌浪式增氧机,促进上下水层交换,打破高温导致的水体温度分层,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底层,将底层产生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出来。凌晨开增氧机直至日出,防止夜间缺氧浮头。高温天出现台风、暴雨时,保持全天持续增氧。

2.提高水深。通过池塘补充外源水,提高水深(建议1.8米以上),增加池塘下层水体载鱼量。选择早晚凉爽时段少量、多次加水。避免中午高温时大量换水,造成水温、pH剧烈波动,引发鱼体应激。建议通过设置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植物,降低池塘水温。

3.严控水质。高温加速残饵粪便分解,极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需增加水质检测频次(建议每周2—3次)。出现水质超标应立即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

4.应急储备。定期检查调试增氧机、发电机,每亩水体常备不少于1斤化学增氧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应对突发停电或极端缺氧。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预警并启动应急方案。

(二)科学合理投喂

1.调整投喂策略。在早晨和傍晚水温相对较低时投喂,中午水温高时鱼摄食差、消化负担重,易引发肠炎。高温天气可少量多餐,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减少每次投喂量。

2.提升饲料品质。选用优质、易消化饲料。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等,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三)强化日常管理

1.增加巡塘频次。凌晨至黎明时段鱼体易缺氧,傍晚时水质易超标。巡塘应关注鱼类有无浮头、离群独游、体色异常等现象,检查水质变化和设备运行状态。

2.记录关键数据。详细记录水温、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投喂量、用药情况、死鱼数量及症状等,便于分析问题和追溯。

3.减少人为干扰。高温期间尽量避免拉网、转塘、大量换水等强烈刺激鱼类的操作。如必须操作,选择凉爽时段并提前做好抗应激准备(提前停食、做好消毒等)。

(四)精准防控病害

1.预防为主。高温天气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害的高发期,通过科学投喂和良好环境管理提高养殖动物自身抵抗力,避免频繁拉网或换水量过大引起应激。

2.科学用药。适时做好水体消毒工作。发病时到执业兽医处就诊,及时准确诊断病因。

3.及时处理。发现塘口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SC/T 7015-2022)对病死、濒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和二次污染。

二、高温期间河蟹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加水换水。适当提高水位,降低下层水温,蟹池环沟水位应保持在1.2—1.5米。每隔2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在后半夜或凌晨温度较低时采用多点冲水方式加水,避免将底质冲起,达到增氧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切勿加水过满,以防暴雨时漫塘。

2.管草护草。好的水草是河蟹安全度夏的关键,高温期要做好保草、护草、养草工作。要及时刈割露头水草,保持水草在水面下20—30厘米;及时将无生命活力水草打捞出池。对缺草、少草的河蟹养殖池,采用生物浮床形式移植部分水花生、水葫芦等,可起到较好的水质调控作用和遮阴效果。水草的总面积要占池塘面积的60%左右。

3.合理投喂。高温季节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太阳落山时。水温高时,要提高植物性饵料的投喂比例,并降低投饵量。水温控制较好的塘口,可适当提高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投饵量以两小时吃完为宜。

4.科学增氧。蟹池应配备立体增氧系统,如微孔增氧设备和水车式增氧机搭配。开机时间一般为每天21点至次日8点,如遇阴雨天或傍晚雷阵雨天气,可提前开机。高温天气河蟹在底层躲避,中午尽量不开机。

5.调水改底。高温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易造成水底环境恶化。定时监测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水质指标,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降雨后及时做好调水工作,维护好养殖水体。不得使用含氯和耗氧型底质改良剂;当pH、氨氮较高时,不得使用生石灰调水改底。

6.加强巡池。高温时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到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应注意观察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敌害。

三、高温期间贝类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调整养殖区域。在夏季高温季节,建议将养殖贝类从近岸浅水区迁至离岸深水区,改善养殖环境,避免雨水引起水体盐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可通过疏苗、提前售卖达标产品等措施,适当降低贝类养殖密度。

2.调整养殖水层。为保证扇贝、牡蛎等筏式养殖贝类的度夏安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下调养殖水层。同时,及时清理、更换网笼、梗绳等设施上附着的杂藻、杂贝等,保障养殖笼内外水体流通。

3.加强日常管理。密切关注环境和气象变化,增加对水温、病原体等关键指标的监测频率。密切关注贝类生长和存活情况,及时采取补苗等措施。在进行分拣、分级、清洗等操作时,做好遮光、降温,避免高温对贝类成活率的影响。对于海水池塘养殖,应及时调节池塘水深,减轻强光照、强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定期检修进排水设施,为贝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四、高温期间海参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降温控温

池水达30℃以上时,刺参会应激或死亡。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海参养殖池塘应尽可能提高水位,以保证底层水温、水质稳定。同时,可通过架设遮阳网等设施减轻强光照影响,遮阳网高度不应太低,以免影响池塘表面通风和热量扩散。有条件的养殖主体应及时启动降温设施(如冷温井水、制冷机组等),将池底水温控制在海参生存安全温度范围内,主动防御高温。

(二)增加溶氧

1.配备增氧设备。重点配备纳米管、微孔曝气管等底层增氧设施,并配套空压机、鼓风机,确保氧气直达池底。配合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涌浪机,可强力打破水体分层(如温跃层、盐跃层),驱散底层有害气体,确保池塘底部溶氧充足。

2.定期改底。高温加速池塘底部有机质分解,易导致底热、底臭及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建议高温期将改底周期缩短至每7天左右一次,改底重点为下风口、投食区以及增氧机无法有效搅动的死角、淤泥沉降区域等。

3.科学换水。换水前需监测外源水水质,外源水与池水的水质差异不大时方可进水。换水容易导致水体分层,可用增氧设备、搅水设备等搅动水体。换水后需关注海参健康状态。

4.备足急救物品。准备充足化学增氧剂(过氧化钙等),存放于阴凉干燥处。紧急缺氧时,可先使用化学增氧剂进行增氧,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三)预防倒藻

高温期,表层水中单胞藻受太阳长时间热射作用而衰败,池底水严重缺氧,易引发倒藻,造成水色突变和水质恶化。高温时应增加水质监测频次,定时观察水色变化,提早预防倒藻。养殖主体可通过充分换水、高效增氧、氧化池底等措施稳定池水水质,避免倒藻的发生。

(四)改良底质

高温期,池底残饵、粪便、死亡藻类易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海参死亡即“漂参”。养殖主体可定期施用氧化剂等改善底质氧化还原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同时人工清除刚毛藻、硬毛藻、金膜藻等过度生长的大型藻类,避免底质恶化。

(五)加强监测与应急防控

1.坚持定期监测。坚持每日巡塘,观察水位、水色和透明度等变化,定期监测和调控水质。定期观察海参活动、摄食和健康状况,发现病死个体及时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2.坚持预防在先。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预报,坚持防重于治。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高温期海参养殖风险,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