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溶氧的产生和消耗:掌握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及对策
氧气是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及陆生动物都是以空气中的氧为生存基础,空气中的氧气量多而稳定,浓度一般为210mg/L(毫克/升,下同),因此,一般没有缺氧的威胁。而水体中的氧气则量少多变,比如淡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为8~10mg/L水,还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中则更少。在淡水养殖业中,有人估计因缺氧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量的60%。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养殖技术、夺取高产是很重要的。
一 溶氧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也不是水体中的氧气气泡,而是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的氧,溶解氧通常用DO表示。
氧气溶于水中是一个可逆过程:气态氧O2↔溶解氧
当氧气溶于水中的速度与水中逸出氧气的速度相等时,溶解即达成动态平衡,此时溶解氧的含量为该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通过测定,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水中的盐度和温度升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之下降。
1.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
(1)空气中氧气在水体中溶解。只要水体中的溶氧未饱和,这一作用可全天进行,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水与空气接触越充分,水中溶氧的饱和程度就越大,则溶解增氧越快。在生产中水体面积越大、水面越开阔,风浪的作用就越大,溶氧含量就越高;气压越低,空气密度越小,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就越小;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就越小。温度与氧气饱和度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水温度与氧气饱和度关系
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溶解通常只限于表水层,在养殖水体溶氧的总收支平衡中只占很少比例。深度越大,对流不好的水体尤为如此。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增氧是水体中最大的供氧者,在溶氧的总收入中占很大比例。
植物光合作用增氧的特点:
第一,周日变化明显。仅白天十几小时增氧,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反而耗氧。
第二,水层差别大。仅在光线充足的表水层内增氧,底水层光线不足或全无光线,只耗氧不增氧。
第三,效果不稳定。增氧的数量及速度随光照条件、水温、植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状态以及水中二氧化碳、营养盐类的供给状况等因素不同而异。
研究发现,一般河流、湖泊表层水在夏季光合作用产氧能力为0.5~10g/m2/d,最高纪录可达59g,一般养殖水体在下午14:00-15:00时其溶解氧最高。
(3)水补给混合增氧。人工抽水、注水、自然流水补给会带入部分溶解氧。水体内部水团的垂直对流均属于这一类,在底层水溶氧的补给上有重要意义,但对整个水体来说,效果均不显著。
(4)人工增氧。人工增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工机械增氧,增氧机有叶轮式、吸水喷泉式和震荡混合式多种类型;二是人工化学增氧,将增氧药物酒在水体表面达到增氧目的,比如过氧化钙、过氧化氢等。
2.水体中溶氧的消耗
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因素很多,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物理作用耗氧。水中溶氧过饱和时会不断向空气中逸散,过饱和程度越大,曝气越充分,逸散损失就越多越快,这一过程在水-气界面处进行。排水时氧气同时也会因水的流失而随水流失。
(2)化学作用耗氧。水体内有些物质可以由于化学反应(或生物代谢作用)消耗氧气。这些水化反应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由此,保障充足的氧气可以促进水化反应进行,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3)生物耗氧。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水中的鱼、贝类、虾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呼吸耗用水中溶氧,生物密度越大,呼吸耗氧就越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耗氧就越快。其它生理生态因子,比如个体大小、营养条件、水中pH值、氧、二氧化碳及毒害物含量等,对生物耗氧速度均有影响。
据测定,鱼类等较大型水生经济动物呼吸耗氧速度为44.4~46.5mlO2/kg.h;流水养鱼或循环养鱼装置常以100mlO2/kg.h消耗氧气;浮游动物耗氧更快;细菌耗氧取决于它们的增殖速率,增殖快耗氧也快。
浮游植物及其它水生植物也会呼吸耗氧,不过,白天光合作用的增氧量远远大于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据资料,处在指数生长期的浮游植物,每日呼吸耗氧仅为其产氧量的10~20%。
养殖水体内各项耗氧作用占的比例相差很大。一般说来,逸失进入空气只占总耗氧量的1.5%左右,所养鱼类耗氧也只占5~15%,其它80~90%以上的均为生物呼吸、有机物质分解所耗用。
二 溶氧与淡水养殖业的关系
1.水中溶氧是重要的水化指标
水中的氧气和水生经济动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从多方面影响到水生经济动物的生存与生活。例如,水中溶氧的高低会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强度和消化率,影响生长速度,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物质循环的过程。氧气充足,分解快,物速循环进行顺利,相反,循环受阻,有恶代谢产物积累,使生活环境恶化。所以说,溶氧是极为重要而最具直接关系的水质指标。
2.鱼类对溶氧的适应范围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鱼类的需氧量随鱼的种类、年龄大小不同而异。一般说来,鲤科鱼类耐低氧,一般在5mg/L的水体中正常生长;鲫鱼的耐低氧能力更强。见表2。
表2各鱼类对溶氧的适应情况(mg/L)
表2所示亦仅是一个参考数据,到最低含氧量时鱼已经或开始浮头,停止或极少进食,应予以高度注意。在正常范围时溶氧含量越高,鱼摄食越旺,饵料系数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到最适量时达到高峰。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对氧气的供给决不应以浮不浮头为标准,而是在经济合算的情况下,尽量把水中溶解氧提高到最适范围。
作者:梁洪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