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那些游弋在古诗词里的鱼---古诗文中的鱼类
“鱼游翫(wan)清澄”,萦绕着竹间亭下淡雅的一点闲趣;“荷动知鱼散”,藏不住小伙等候佳人的一丝青涩;“鱼行潭树下”,恍惚着游鱼树影的一抹动静;“海阔凭鱼跃”,奔流着广袤无垠的一腔豪情;“但爱鲈鱼美”,掩不住风波里渔人的一股苍凉……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记载于诗词,歌颂于诗词,更是浸润于诗词。诗词,无疑是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相传的艺术瑰宝。他历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却品之怡然、历久弥香。
鱼,是诗词的宠儿,在长河中腾起一朵朵浪花,闪耀出一片片碧波。诗人以鱼为题材,多借鱼纪实,或描绘捕鱼劳作的艰辛,或描写与鱼嬉戏的雅趣闲情;也有借鱼抒怀,或表达自己怡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旷达,或寄托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诗人将鱼揉进诗篇,鱼助诗韵,添色增辉;诗传鱼神,相映成趣。诗鱼交融,相得益彰。这些古诗词里的鱼,有现实的所见,也有抽象的所想。
今天,请跟我们一起走近古诗词,看看都有些什么鱼吧!
01
《小雅·鱼丽》
——《诗经》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小雅·鱼丽》为周代燕飧宾客通用之乐歌。盛赞宴享时酒肴之甘美丰盛。
鲿:古汉语中指黄颡鱼。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鲿科。淡水夜行性鱼类,肉食,常以小鱼、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等为食。
鲨:据《通雅》,古文中的鲨,指吹沙小鱼,黄皮黑斑,正月先至,身前半阔而扁,后方而狭,而非指现代海洋中的鲨鱼。
鲿-黄颡鱼
鲨-具体鱼名不详
鲂:为鳊或鲂的统称。我国的鲂有团头鲂和三角鲂,但团头鲂分布范围太小,此处应为三角鲂;或者如果是对鲂、鳊的统称的话,就可能包含同样广为分布的长春鳊。
皆为鲤形目,鲤科。杂食性,肉味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鳢:为乌鳢,即黑鱼。为我国常见鱼类,不同地区的具体种类略有差异,南方为月鳢,北方为乌鳢。
三角鲂
乌鳢
鰋:古指鲶鱼等。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鲇科。常见有鲶鱼、大口鲶鱼、胡子鲶等。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肉食性,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
鲤:鲤鱼。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鲤是我国最常见的种类,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品种。鲤鱼常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杂食性偏动物食性。
鲶鱼
鲤鱼
02
《周颂·潜》
——《诗经》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鳣:鲟鱼的古称,应为中华鲟,俗称腊子。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及沿海。
鲔:白鲟的古称。又名象鱼。鱼纲白鲟科。体呈梭形,裸露无鳞,无骨板。深灰色或浅灰色。头大,口大眼小,吻突出呈剑状,长如象鼻。鳃盖膜发达,如象耳。为我国特产。
这两种鱼都是我国淡水中能见到的最大鱼类,有“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说。
但鲔现在的意思是指海洋中的金枪鱼类。
鲦:鰺鲦。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常见小型淡水鱼类。
中华鲟
白鲟
03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浣溪沙》
【宋】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鳜鱼:俗称桂花鱼等。硬骨鱼纲,鲈形目,真鲈科。肉食性,性凶猛,常以其它鱼类为食。肉质鲜嫩。
《汉口竹枝词》
徐鹄庭
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
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鳊鱼:应是鳊/鲂的统称吧,或者如果古时候就已区分的话,鳊应为长春鳊。鲤形目,鲤科鱼类。
鳜鱼
长春鳊
04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寒芦港》
【宋】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鮆鱼:指刀鱼、鲚鱼。头长而狭薄,腹背像刀刃,故名刀鱼。刀鲚:硬骨鱼纲,鲱形目,鳀科。洄游性鱼类。长江三鲜之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即河鲀,学名暗纹东方鲀。鲀形目,鲀科。为海淡水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东黄海,长江三鲜之一。
鲥鱼
【明】何景明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鲥鱼:鲱形目,鲱科。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珠江及我国沿海。长江三鲜之一,在国内可能已灭绝。
《鲈鱼》
【南宋】范成大
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江山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四鳃鲈:古诗文中也常简称鲈鱼,学名松江鲈鱼,鲉形目,杜父鱼科。苏轼《后赤壁赋》中就有“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语。
松江鲈鱼名扬天下已有近二千年历史,四鳃鲈鱼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宾客,因席上无鲈鱼引以为憾。有异人左慈当着曹操之面在许昌魏王宫池子内钓出鲜活的松江四鳃鲈鱼当即烹煮的故事。虽说小说家之言未可信,但此事也记载于正史《后汉书·左慈传》,可见松江四鳃鲈鱼早在汉代便传誉天下了。
松江鲈鱼,并非仅限于松江所产,据记载,中国沿海曾经广泛分布,但松江府的最为有名,被乾隆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
莼鲈之思的典故
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演变成“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刀鲚
暗纹东方鲀
松江鲈鱼
鲥鱼
05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
【唐】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鲫:鲫鱼,鲤形目,鲤科,与鲤体型相似,是我国最常见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鱼类之一,在唐朝时就已经深得人们的喜爱,从前一首诗中看,甚至被评为鱼中美味之首。
鮒:也是鲫鱼,也在古诗文中常用。
枯鱼过河泣
【汉】佚名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鲂:同前述,三角鲂或长春鳊。
鱮:鲢,白鲢。鲤形目,鲤科,是我国最常见淡水鱼类之一,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
鲫鱼
白鲢
06
送卢五方春分教端州
【宋】赵汝回
敌窥淮汉蹂两川,君相不得高枕眠。
古人度岭悲南迁,今人度岭如登仙。
端溪溪阔山无烟,长腰米白鲫鲩鲜。
山媪采蕉蜒采蠙,羽檄不警徭赋蠲。
鲫:鲫鱼,前已述。
鲩:草鱼。鲤形目,鲤科。是我国重要淡水鱼类,与青鱼、鲢(白鲢)、鳙(花鲢)合称为“四大家鱼”。草鱼是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
送程六
唐代: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青鱼:鲤形目鲤科鱼类,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以螺蛳、河蚬等底栖动物为食,体型与草鱼相似,但体色比草鱼深。与草鱼、鲢和鳙合称为“四大家鱼”
草鱼
青鱼
07
摸鱼儿(过东平有感)
【宋】汪梦斗
忆旧时、东方□郡,东原尽是佳处。
梁都破了寿南渡,几遍狐号鳝舞。
君试觑。环一抹荒城,草色今如许。
芳华旧地。曾一上飞云,歌台酒馆,落日乱鸦度。
鳝:指黄鳝,硬骨鱼纲,合鳃鱼目。体细长呈蛇形。我国常见淡水鱼类。该鱼的生殖情况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壶公山
【宋】黄滔
掘地多云母,缘霜欠木绵。
井通鳅吐脉,僧隔虎栖禅。
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
鹤归悬圃少,凤下碧梧偏。
鳅:泥鳅,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小型鱼类,我国南方各地常见。全身常分泌大量粘液,因此身体很滑,难以抓住。
黄鳝
泥鳅
08
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
【宋】王安石
方将筑其滨,毕景谢噂嗒。
安能孤此意,颠倒就衰飒。
唯子余所向,嗜好比鹣鲽。
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
比目:是牙鲆和鲽鱼的统称。牙鲆,鲽形目,鲆科。两眼位于身体左侧。
鲽:鲽形目,鲽科。与鲆科鱼类体型相似,但两眼位于身体的右侧。
判断眼的左右的方法,将鱼头朝向人体的右侧,眼位于左侧的为鲆,位于右侧的为鲽,简称左鲆右鲽。
牙鲆
鲽
09
古诗词中部分鱼类的名称与现代不同。
如古代的青鱼有时是指青色的鱼,而并非是现代所指的青鱼。黄鱼也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大黄鱼、小黄鱼,而是中华鲟的别称。
黄鱼
【唐】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但在所有鱼类中,“鲤鱼”无疑是人们最喜爱也最常用于诗歌的一种鱼类,在《尔雅》和《本草纲目》中,鲤鱼也被排在所有鱼类之首。这除了鲤鱼是我国最常见、人们最喜食的鱼类之外,也与鲤鱼所蕴含的多种文化象征意义有关。
鲤鱼
【唐】项斯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
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
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赠崔侍郎
【唐】李白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板桥小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鲤鱼名称由来
据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鲤鱼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鳞上有像十字的黑纹,三十六乘以十,刚好是一里的步数(古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鱼和里合起来,是一个“鲤”字,鲤鱼因此得名。
鲤鱼的象征意义包括:
金榜题名:常用鲤鱼跳龙门喻;
权力:鲤与皇姓“李”同音,鲤不允许捕杀和食用,甚至不能直接叫鲤,而用“赤鲩”或“赤鲩公”隐指。
书信:常以双鲤、尺鲤、鲤书等表示书信。
吉祥:相传,孔子给儿子取名鲤;明清以来,鲤鱼的鱼还常寓意“年年有余”。
婚姻:鲤鱼繁殖力大,常被寓含“多子多福”。
孝道:晋人王祥有《卧冰求鲤》的故事。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爱以鱼入诗者众。究其原由,其一,江水长流鱼常见;其二,鱼者,负风雅涵义甚多。
除了这些有形的鱼外,人们也经常会把抽象意义的鱼类写入诗词中。包括:鲲(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鲧(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鲛人、鰅鳙等。
10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潭中鱼可数百头……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小石潭记》)。
文人骚客,往来过客,浩瀚岁月中皆走不出驾鹤云游;江水游鱼,奔流不止,万里长河中仍大自在不变初衷。
诗词中游弋的鱼,我们有幸认识,有幸在古人的带领下一道观赏,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