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两本涉渔古书籍:范蠡《养鱼经》和黄省曾《种鱼经》
《养鱼经》
春秋末年范蠡所著的《养鱼经》,又名《陶朱公养鱼经》的书中,记载了齐威王和范蠡的一段对话:齐威王问道:“先生资产超过了千家万户,达到了亿万之多,不知靠的是什么办法做到的?”范蠡回答:“发家致富有五种生财之道,其中在水里养鱼排在第一位。所谓在水里养鱼,就是挖一个鱼塘养鱼。”鱼塘养鱼的成本很大,如果出售的话,鱼的售价是非常高的,所以有“养鱼种竹千倍利”的说法。
清代康熙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局部)
范蠡这本在春秋末年写成的《养鱼经》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养鱼”著作,其中记载了范蠡在养鱼这件事上的经验,并且被齐威王在齐国进行了大量实践。该书中论述的养殖环境条件、鲤鱼的人工繁殖和养鲤能取得的优厚的收益等,迄今仍有参考价值。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系统的“人工养殖”的实践!也正是这本书,才让“鱼”这种珍贵食材变得亲民不少,但因生产力不足的原因真正的老百姓还是很难吃到“鱼”。
渔场春晓 袁松年作品
《种鱼经》
从唐代开始,我国池塘养鱼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因“鲤”与“李”同音,之前流传了上千年的“鲤鱼”养殖技法基本没了用武之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养殖户和朝廷的“校人”为了鱼类的供应,不得已从单养鲤鱼转变到鲢、鳙、草、青、鲮鱼混养。这些历经百年的大量生产实践,为此后的历史阶段,池塘养鱼逐渐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养鱼技术。
到了明代黄省曾所著的一本《种鱼经》基本敲定了建国前我国养鱼的主流技术!该书发行于1573~1618年间,共分3篇:主要记载鱼苗培育、成鱼饲养及长江下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性状,反映了明代后期苏南地区的养鱼技术。
鱼藻图 缪辅·明
《种鱼经》,又称《养鱼经》、《鱼经》,书成于1618年,黄省曾编写的一部淡水养鱼专著。《种鱼经》分为3篇,约3000余字。第一篇述鱼种,第二篇述养鱼方法,第三篇内容较少,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质及异名。重点内容在第一篇和第二篇。
《种鱼经》单行本约刊于万历元年至万历四十六年(1573—1618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养鱼专著。主要反映当时苏南地区的养鱼技术。书中三篇文章分别讲了鱼秧、养鱼方法和鱼的种类。主要记载鱼苗培育、成鱼饲养及长江下游海水和淡水鱼类的性状。书中“鬻时可去大而存小”,投饵“须有定时”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先进的“轮捕轮放”和投饲“四定”(定质、量、时、位)等先进养鱼技术。
《种鱼经》首次记载了利用海涂养鱼。书中所载半咸水人工养殖鲻鱼是我国海鱼人工饲养之始。在《种鱼经》中还记录了河鲀的烹饪方法:烹饪河鲀时要去掉卵巢、眼睛、血液、肝脏等部分,把鱼肉仔细清洗干净,并且煮到“极熟”。
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所见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
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主张二池并养。其好处有可以蓄水,可以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光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建人造洲岛,有利鱼类回游,促进快长。环池周围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也有好处。
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的不可过多,否则鱼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
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质及异名。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