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原双竹镇)大竹溪村
通讯:13983250545
邮箱:ycsh6318@163.com
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春夏季常见鱼病发生和防治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春夏两季,气温变暖,水温暖而不凉,极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是多种鱼病的好发季节,若不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很容易导致鱼病灾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多流行于早春季节,通常情况下在鱼苗阶段易发生.若水源条件较差或是水温低于20℃时,尤其是在阴雨天气下,很容易因水霉病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水霉菌一般通过捕捞、运输以及体表寄生虫入侵等途径进入到鱼苗体内,鱼苗患病后体表粘液会增多,因而变得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最后消瘦而死.
防治措施:1.在运输过程中尽量轻拿轻放,要注意保护鱼体,避免其受伤;2.在投放鱼苗前,先将鱼苗在3%-5%左右的盐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据鱼苗承受力及温度决定;3.开春后,每667㎡/m水深用25kg的生石灰水或0.75kg漂白水对池塘进行泼洒可有效预防此病.
2.白云病
白云病通常与水霉病及竖鳞病一同发生,好发于早春季节,其病原体是恶臭假单胞菌.病鱼在患病初期体表开始出现少许点状白色物,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最后像“白云”一样包在鱼身,尤其以头背部及尾鳍处为甚,严重时,鱼体鳞片在基部出现充血,后鳞片逐渐脱落,不久后致死,解剖后可见鱼内脏充血.
防治措施:重点做好鱼塘和鱼苗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养殖水源的清洁安全.可以用0.4-0.5g/m3二嗅海因对全池进行泼洒,两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或者用聚维酮碘1-3g/m3对全池进行泼洒.对于患病的鱼种,可以采取在饲料中添加鱼用杀菌灵进行治疗,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即可,连喂5天左右.
3.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多在春秋季节好发,尤其是在早春季节,小瓜虫可以利用胞囊和幼虫进行传播,患病鱼种在其体表和鳍鳃部遍布许多肉眼可见的白色点状胞囊及虫体,严重时全身均被覆盖.导致病鱼在水中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漂浮在水面上,最终缺氧而死.
防治措施:在投放鱼苗入池塘前,首先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洗,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死胞囊和虫体.对于常发病的池塘可以用浓度为0.2-1.0mg/L的90%敌百虫对池塘进行泼洒,连续进行两天便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二、夏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1.肠炎病
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季,八月到十月之间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病鱼种是草鱼和青鱼,吃食性鱼类多容易染病.病鱼表现为腹部膨胀,出现红斑,尤其肛门处红肿更为明显,肠道出现发炎,并且伴有充血和糜烂,肠道内无食物.
防治措施:可每亩鱼池水深一米用约15克kg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泼洒;或是每1kg鱼种,用大蒜5g和食用盐4g混合在鱼饲料中进行喂养,每天喂一次,连喂5天左右即可;也可以每1kg鱼种用富氛0.5g混合在饲料中连续喂养3天,每天一次.
2.细菌性烂鱼鳃病
常发生在盛夏季节,水温高于28℃时最易发病.患病鱼种多鱼身发黑,头部尤其严重,因此也有“乌头瘟”之称.鳃片表面和鳃丝末端处粘液分泌增多,常附着有泥沙,致使鳃丝肿胀或缺损,鳃盖骨中间部分容易被腐蚀成缺口.
防治措施:可每亩用百毒清200g或强络碘200ml,加水混合50ml的蓝天使,对池塘进行消毒,病情严重时可以隔一天再消毒一次.也可采用1%的出血宁和0.4%的三黄散,或是0.3%的菌立清和0.4%的三黄散,将其混合在饲料中投放喂养,连用4天左右.
3.传染性出血病
通常6-9月为该病好发期,主要症状为因出血而导致的充血,一般充血部位呈黑色稍带红色,皮下、头顶、眼周及口腔内均充血,严重时眼球可突出,鳞片逐渐松弛,因充血而无法进食,肠道多充血无食物.
防治措施:每万尾数量的鱼种可用大黄0.4kg磨成粉末状,混合在饲料中连喂5天;也可以用4ml/kg的敌菌灵或20ml/kg的生石灰或5ml/kg的食用盐在整个鱼池中进行泼洒.
4.赤皮病
一般在夏初季节好发,若鱼体受伤则更易患此病,病鱼局部发炎并出血,腹部两侧的鳞片明显松动,出现“蛀鳍”现象,致使病鱼行动缓慢,该病多与“烂鳃病”和“肠炎病”同时发生.
防治方法:患病后需内外结合治疗,用0.3mg/L的二氧化氯制剂泼洒鱼池,同时用新诺明混入饲料中,每千克体重用量100mg.
三、结语
总之,水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于已发的鱼病要尽早治疗,避免鱼病扩散.对于未发病的鱼塘,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死亡率,避免经济损失.
一、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多流行于早春季节,通常情况下在鱼苗阶段易发生.若水源条件较差或是水温低于20℃时,尤其是在阴雨天气下,很容易因水霉病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水霉菌一般通过捕捞、运输以及体表寄生虫入侵等途径进入到鱼苗体内,鱼苗患病后体表粘液会增多,因而变得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最后消瘦而死.
防治措施:1.在运输过程中尽量轻拿轻放,要注意保护鱼体,避免其受伤;2.在投放鱼苗前,先将鱼苗在3%-5%左右的盐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据鱼苗承受力及温度决定;3.开春后,每667㎡/m水深用25kg的生石灰水或0.75kg漂白水对池塘进行泼洒可有效预防此病.
2.白云病
白云病通常与水霉病及竖鳞病一同发生,好发于早春季节,其病原体是恶臭假单胞菌.病鱼在患病初期体表开始出现少许点状白色物,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最后像“白云”一样包在鱼身,尤其以头背部及尾鳍处为甚,严重时,鱼体鳞片在基部出现充血,后鳞片逐渐脱落,不久后致死,解剖后可见鱼内脏充血.
防治措施:重点做好鱼塘和鱼苗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养殖水源的清洁安全.可以用0.4-0.5g/m3二嗅海因对全池进行泼洒,两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或者用聚维酮碘1-3g/m3对全池进行泼洒.对于患病的鱼种,可以采取在饲料中添加鱼用杀菌灵进行治疗,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即可,连喂5天左右.
3.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多在春秋季节好发,尤其是在早春季节,小瓜虫可以利用胞囊和幼虫进行传播,患病鱼种在其体表和鳍鳃部遍布许多肉眼可见的白色点状胞囊及虫体,严重时全身均被覆盖.导致病鱼在水中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漂浮在水面上,最终缺氧而死.
防治措施:在投放鱼苗入池塘前,首先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洗,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死胞囊和虫体.对于常发病的池塘可以用浓度为0.2-1.0mg/L的90%敌百虫对池塘进行泼洒,连续进行两天便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二、夏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1.肠炎病
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季,八月到十月之间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病鱼种是草鱼和青鱼,吃食性鱼类多容易染病.病鱼表现为腹部膨胀,出现红斑,尤其肛门处红肿更为明显,肠道出现发炎,并且伴有充血和糜烂,肠道内无食物.
防治措施:可每亩鱼池水深一米用约15克kg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泼洒;或是每1kg鱼种,用大蒜5g和食用盐4g混合在鱼饲料中进行喂养,每天喂一次,连喂5天左右即可;也可以每1kg鱼种用富氛0.5g混合在饲料中连续喂养3天,每天一次.
2.细菌性烂鱼鳃病
常发生在盛夏季节,水温高于28℃时最易发病.患病鱼种多鱼身发黑,头部尤其严重,因此也有“乌头瘟”之称.鳃片表面和鳃丝末端处粘液分泌增多,常附着有泥沙,致使鳃丝肿胀或缺损,鳃盖骨中间部分容易被腐蚀成缺口.
防治措施:可每亩用百毒清200g或强络碘200ml,加水混合50ml的蓝天使,对池塘进行消毒,病情严重时可以隔一天再消毒一次.也可采用1%的出血宁和0.4%的三黄散,或是0.3%的菌立清和0.4%的三黄散,将其混合在饲料中投放喂养,连用4天左右.
3.传染性出血病
通常6-9月为该病好发期,主要症状为因出血而导致的充血,一般充血部位呈黑色稍带红色,皮下、头顶、眼周及口腔内均充血,严重时眼球可突出,鳞片逐渐松弛,因充血而无法进食,肠道多充血无食物.
防治措施:每万尾数量的鱼种可用大黄0.4kg磨成粉末状,混合在饲料中连喂5天;也可以用4ml/kg的敌菌灵或20ml/kg的生石灰或5ml/kg的食用盐在整个鱼池中进行泼洒.
4.赤皮病
一般在夏初季节好发,若鱼体受伤则更易患此病,病鱼局部发炎并出血,腹部两侧的鳞片明显松动,出现“蛀鳍”现象,致使病鱼行动缓慢,该病多与“烂鳃病”和“肠炎病”同时发生.
防治方法:患病后需内外结合治疗,用0.3mg/L的二氧化氯制剂泼洒鱼池,同时用新诺明混入饲料中,每千克体重用量100mg.
三、结语
总之,水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于已发的鱼病要尽早治疗,避免鱼病扩散.对于未发病的鱼塘,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死亡率,避免经济损失.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