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无经济价值的食蚊鱼

发表时间:2021/02/08 21:41:16  浏览次数:148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食蚊鱼又称柳条鱼。属硬骨鱼纲、鳉形目、胎鳉科、食蚊鱼属。学名Gam-busia affinis(Baird et Girard)。淡水小型鱼类,原产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鱼类。中国东南、中南及西南各地均产。

体型小,背缘浅弧形,腹部圆凸。头宽短,前端楔形。吻短。眼大。口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颌牙细小。无须。头、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短,无硬刺,起点位于臀鳍起点的后上方,距尾鳍基约等于距吻端的1/2。臀鳍位于背鳍下方稍前处,雄鱼臀鳍第三至第五根鳍条延长,变形,成为输精器。胸鳍中侧位,末端钝圆,向后超越腹鳍基部。尾鳍圆形。体背灰黑,腹部白色。头背具一黑斑,沿背部及尾柄末端具黑色条纹。除腹鳍外,其余各鳍具小黑点。(见图)

食蚊鱼

食蚊鱼原产美国得克萨斯—瓜达鲁普河,后渐分布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大西洋沿岸的低洼地和沟渠等水体中,因嗜食蚊的幼虫而著名。20世纪初在北美开始利用食蚊鱼来灭蚊,由政府部门大规模饲养繁殖,并传播至南美、菲律宾及其他各地,1925年由意大利传入苏联。食蚊鱼引进中国先后有几次:1911年从夏威夷将600尾食蚊鱼经日本横滨运至台湾,大部途中死亡,最后尚存126尾,由于气候适宜,不久普及台湾全省。第二次在1924年由菲律宾医学科学研究所赠送一批食蚊鱼运至上海试养;1926年又从美国渔业局运来一批,通过较长期驯育和适应,食蚊鱼已在上海郊区小河、池塘大量自然繁殖。5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移植至中国南北许多省市,60年代在广州地区繁殖,现已成为该区池塘、水沟、低洼地等小水体数量很多的优势种。

暖温性小型鱼类,生活于水库、湖泊、坝塘、沼泽、稻田、水渠、洼地等各类静水水体。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适应性强,能在3%盐水及含一定浓度的酸碱性水体中生活,当水中溶氧近于零时或在长期缺氧的臭水体中,部分个体仍能生存并吞食孑孓。适应水温范围为4.5~40℃,最适水温为18~30℃。夏季怕热,日出后就下降分散;冬季喜阳,天晴温暖时,常游至浅水处,在水深1米的水沟越冬。

食蚊鱼为卵胎生,雄鱼臀鳍前部的一部分鳍条特化成交配器,生殖时一尾雄鱼常追逐多尾雌鱼进行交配。卵在体内受精和孵化。在华东地区每年4~11月开始繁殖,5~9月为最适期,每隔30~40天产仔一次,每年繁殖3~7次。当水温上升至20℃以上时开始产仔,每胎20~40尾,每尾雌鱼年产200~300尾仔鱼。初生仔鱼离开母体即能自由游泳和摄食,水温适宜时,经一个月左右即达性成熟。12月后水温下降,停止繁殖。

食蚊鱼为小型鱼类,体长30~40毫米,无经济价值,因它擅长捕食各种孑孓,能消灭传播疟疾和黄热病病源的蚊子幼虫,达到防治疟疾等传染疾病的目的,因而已广泛移植于世界各地。食蚊鱼还可供观赏。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