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简述海洋牧场综合技术体系

发表时间:2021/07/20 20:39:47  浏览次数:204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海洋牧场针对选定的开发海域和经济生物,以丰富资源为目的,采用渔场环境工程手段、资源生物的生产控制手段以及有关的生产支持保障技术而建立起来的水产资源生物生产管理综合技术体系。

发展简况 

20世纪后期,鉴于某些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不断有人提出要把传统的、以采捕天然资源为特征的采捕型渔业改变为以人工增殖资源为特征的增殖型渔业(亦称生产型渔业)。海洋牧场即是为实现这一设想而开发的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沿海国家相继制订了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总体开发为目标的开发研究计划,以及相应的渔场基础环境系统改善建设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增殖型渔业取代采捕型渔业的历史性变革已经起步,海洋牧场技术已经进入应用开发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苏联已多方面开展此项研究和实验,成为系统地实施这项新技术的先进国家。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已建有渤海、胶州湾、象山港、东吾洋四处开发实验区,承担以对虾增殖放流为主的综合开发试验。与此同时,沿海省市还进行了人工鱼礁建设与增产验证的研究,收到初步效果。

现阶段海洋牧场依靠新技术与传统的水产科学技术相结合来实现其目标,其应用开发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展。但就总体而言,海洋牧场尚在开发中发展,迄今未达到定型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亦未形成公认的科学定义。

开发目标和方法 

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体开发为目标,以经济生物为生产对象,充分利用海域空间及其生产力要素和环境资源条件,使海产生物资源在人工开发管理之下,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企业化经营,达到稳定、持续增加水产资源的目的。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通过对选定的海域及目标生物的生态学调查评价,查明制约目标生物资源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找出克服制约因素的技术途径及控制的生产方法,提出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海洋牧场的设想;

②以开发设想为根据,把渔场环境工程技术用之于所选定的开发海域现场,改善或扩大目标生物资源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容纳力,为目标资源的增产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③建立实现生产目标的生物控制手段,据以控制目标资源在开发海区中的生物量及其分布,使资源生物的生产量与环境容纳力相适应;

④根据海域生态系理论,对多种目标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数量与质量等,建立复合型的资源培养、增殖技术系统与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提高海域的综合生产性能,获得最大的生产和经营效益。

开发的理论依据 

目前开发海洋牧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

①海洋生产力有极大的可塑性。构成海洋生产力的环境要素,其时间、空间分布既非匀质的,也非饱和的(加上人类活动的干预),因而形成生产力分布的巨大差别。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肥力差异;影响次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生态位(生态小生境)差异。归根到底,在环境资源物质的质量、数量、组合,及其分布形态的综合效应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此施以合理的控制管理,就可开发出巨大的生产潜力。日本濑户内海的栽培渔业及其渔场环境整备开发事业,美国的人工鱼礁场建设事业,世界性的鲑鳟放流事业等大规模生产事业所取得的大幅度增产效果,充分体现了海洋巨大的开发潜力。

②各种类型高产渔场的可摹拟性。对自然界高产渔场形成机制加以掌握与完善运用,可以创造出超过天然渔场的高产效应。海洋中具有高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如大陆架海域,上升流海域,河口海域,海藻场,礁群渔场以及由海滩、泻湖、内湾构成的资源生物发生发育环境体系等。不同种类的资源又分别有其不同的高产环境体系,海洋牧场的开发建设,就是摹拟这类高产环境特征,采用工程方法使之更加合理化,从而产生更高于自然的生产效应。如上升流工程的建设,是对天然上升流功能的摹拟和运用,把深层的高养分水体,引向上层贫养分海域,提高其生产力;苗种保护培育场的建设,就是摹拟天然海滩、泻湖、内湾体系,吸收藻场、礁石的有利功能,对自然海域进行改造或扩大,使之产生更高于自然的保护育成效力。

③资源生物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人工控制。影响资源生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底栖环境、生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利用工程技术使之改善,兴利避害,确保最佳的环境质量,促进目标生物资源的繁殖,维持资源的稳定增长。实践表明,开挖水路工程、改造湾口地形工程、促进水体垂向混合工程、控制流态的堤坝工程,以及消波工程等,均能改善水文、水化学环境条件,使之利于资源生物的生产。改善海底环境的常用手段,有覆土、耕耘、治砂、疏浚、清扫礁石、设置人工鱼礁等,这类工程措施能为资源生产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对生物环境的控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饵料基础,消除敌害生物,以提高目标资源的生产效率,例如敌害的清除、网拦与驱赶技术,赤潮生物防治及藻场建造技术等。

④目标生物行动、分布的可控性。为了建设海洋牧场,80年代以来人们结合目标品种的生态习性研究、行动学研究的进展,已经开发出一些控制放流群体生活区的环境工程技术、围拦技术、信息诱导技术,用以确保放流生产的经营利益;目标生物的经济性状,也可按有利于生产经营的方向加以选择、改良,这是目标资源的生产能够产业化的重要条件。还开发出染色体控制技术、基因移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用以改良放流种群的生产性状,提高资源产业的经营效益。

技术构成 

海洋牧场可归纳为三类系统技术:

①资源生物的生产管理技术系统。其作用是为管理目标资源的生产,提供控制生物量、质量和分布的手段。例如生长对象种的选定鉴别技术、人工苗种生产技术、性别控制、品种改良技术、放流技术、行动控制信息驯化技术、密度分布控制技术、促生长技术等。

②渔场环境控制技术系统。用于控制海洋牧场的水环境、底栖环境,为目标资源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例如控制海流、波浪,改善渔场水文、水质状况的工程技术;海底及滩涂地形、底质的改造和保全工程技术;人工鱼礁渔场、海藻场的建造技术;渔场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技术;海中构筑物及设施的建造施工技术等。

③资源生产产业的支持保障技术系统。主要是用于辅助性工业和工程技术的机械、设备、系统设施、饲料、药物等的生产制造和应用技术。支持保障技术系统的开发重点,是使资源生产向着无资源和少资源的海域扩展的技术,预防流行性病害蔓延的技术,生产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日本大分县的音响驯化型真鲷牧场为上述三类技术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提供了例证,这个实验牧场建于1983~1985年。

效果示例 

人工放流是海洋牧场中资源生产的常用增产与经营管理手段。美国在其西北部放流的大鳞大麻哈鱼和银大麻哈鱼的回归率,分别为2%及6%;日本在其沿岸河口放流大麻哈鱼,已使回归母河(原放流河)的大麻哈鱼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500万尾,增加到80年代末的5000万尾,沿岸大麻哈鱼类的产量从2万吨增长到15万吨。前苏联每年放流大麻哈幼鱼10亿尾,年产量达10万多吨。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环境建设中常用基础技术手段之一。美国到1984年在其沿岸已设置1200多处人工鱼礁,礁区生产力为自然海区11倍(见人工鱼礁)。另据日本调查,在浅海设置的保护育成礁,渔业年产量为20千克/米3;大型人工鱼礁的年产量为16千克/米3;天然渔场的年产量为10千克/米3

③综合应用增殖资源技术于海域开发,同样表现出很大增产效应,以日本的濑户内海最具典型。该海域的内海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3米。自1962年开始实施海域的综合开发实验以来,生产呈增长趋势,1963年捕捞、养殖合计年产量为43万吨,到1982年达到80万吨。特别是真鲷和三疣梭子蟹1965年前一直呈减少趋势,其后产量持续增长,认为是放流的结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有计划地实施渔场环境整备开发事业规划,设置人工鱼礁,改善水质、底质和海况,开发苗种放流事业等。

展望 

据预测,21世纪的海洋渔业,其基本形态将是以海洋牧场为技术基础的增殖型渔业,传统的捕捞、养殖以及水产品的加工,都将不可避免地纳入这个新的发展轨道,逐渐自主地与之协调适应,完成传统海洋渔业的技术改造,使面临衰退的近海渔业,重新获得生机。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