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河鲀经济总产值近百亿元,7张图带你速览产业概貌
河鲀,俗称河豚鱼,泛指鲀形目鲀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红鳍东方鲀养殖集中在黄渤海地区,暗纹东方鲀养殖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从事河鲀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产业链的企业千余家,涉及就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8年我国养殖河鲀全产业链的经济总产值近100亿元左右。
2018年,我国养殖河鲀总产量35764吨,比2003年增长209.8%。

图1 2003-2018年中国养殖河鲀产量走势
从主产省份来看,福建省的海水养殖河鲀产量自2013年增长显著,2015年后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图2 2003-2018年主产省份海水养殖河鲀产量走势
近年来,我国淡水/咸淡水养殖的河鲀暗纹东方鲀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苏,2017年和2018年广东暗纹东方鲀产量骤增,明显受有条件开放养殖河鲀加工产品经营的政策影响。

图3 2003-2018年主产省份淡水(包括咸淡水)养殖河鲀产量走势

海水河鲀养殖分布

淡水(包括咸淡水)河鲀养殖分布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根据《中国统计渔业年鉴》整理
图4 2018年主要产区海、淡水养殖河鲀产量分布(吨)

据统计,2017-2019年,通过审核的河鲀加工企业加工品产量9555吨(折合原料鱼12700吨左右),产值12.1亿元。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整理
图5 2017-2019年通过审核的河鲀加工企业养殖河鲀加工产量产值
2019年鱼源基地的养殖总产量为6500余吨,其中红鳍东方鲀3300余吨,暗纹东方鲀3200吨左右。

图6 2016~2018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占河鲀总产量的比情况

截止到2019年12月,共有10家养殖河豚加工企业通过审核。

图7 通过审核的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分布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河鲀养殖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养殖、育种技术有待提高;活鱼销售屡禁不止;养殖河鲀推广仍存在局限性;出口市场单一;其他可食用的河鲀品种和可食用的部位有待规范化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培训薄弱等问题。
报告建议,为推动国内河鲀产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强监管;提倡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加大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力度;推动加工品种多样化;探讨开放养殖的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可行性;加强野生河鲀资源开发利用;有序开放河鲀其他部位食用;积极推进河鲀相关标准的制定;大力弘扬与发展河鲀餐饮文化、科普基地、餐饮美食等工作。
(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