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淡水珍珠的等级与规格
淡水珍珠养殖中防止出现次品珍珠的方法
在育珠生产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容易产生骨珠、半光珠、污珠、烂核珠、皱纹珠、棒形、扁形珠等多种次品。下面介绍产生这些次品珍珠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1.骨珠:表面白色无光。产生的原因:制取细胞小片时,未将色线外的边缘膜截净,使骨质、角质细胞带入小片里而形成。防止措施:制片时认真细致,将色线外的边缘膜全部去掉。
2.半光珠:珠表无珠光。产生原因是:①细胞小片中带 有角质细胞或骨细胞。②生长后期珍珠逐渐增大,珍珠的一部分挤破珠囊,由于珍珠囊分泌后覆盖一层稀薄的珍珠层而形成半光珠。防止措施:制片时认真细致,加强水质管理, 注意采收时间。
3.污珠:含有泥沙等杂质的珍珠叫污珠。从外观上看, 珠质发黑,剖开后有臭味。产生的原因:由于操作时用水不 卫生和工具不干净,小片未洗净,或者伤口过大,流进泥水 等污物污染小片而形成。防止措施: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用水卫生,工具干净,蚌体清洁,育珠蚌在伤口未愈合前最好养殖在清澈的水域中,待伤口愈合后转入较肥的 水中。
4.烂核珠:外观虽包有珍珠层,有一定光泽,但珍珠质 杓部有臭味的豆渣状物。产生原因:主要是洗片时擦洗太 重、插片时反卷而产生。防止措施:要注意轻轻擦洗小片, 以保持小片的生命力,送片时不要把正反面倒置。
5.附壳珠:珍珠与蚌壳相联。这主要由于插送小片不熟 练或蚌体太瘦,把小片送到外套膜的表皮层外;也可能是由 于水域贫瘠,养殖过程中营养不良,或小片过大,磨破母蚌 外套膜外表皮至蚌壳,而形成附壳珠。防止措施:制片时, 取4—6毫米见方的中片,插片时,送片针头微微挑起,尽量使小片送在结缔组织偏内表皮一边,决不能穿破外表皮, 并加强育珠的管理,使蚌体质健壮。
6.皱纹珠:由于小片大,送片时几次插入而造成。防止措施:小片大小要适当,必须—次插入。用针挑片时,肌 纤维不能重迭,避免形成环带。
7.棒形、扁形等畸形珍珠:由于小片大小不规则,送 片针挑片部位不准确,整圆工作没作好而形成。防止措施: 必须认真地加强手术工作并注意插片部位。
河蚌附着生物的防除
河蚌附着生物对提高珍珠的产、质量影响极大,甚至危 害珠蚌的生命。这些附着生物大致可分外壳寄生物和内体寄 生物两类:
1.外壳寄生物:如海绵、藻体、湖沼股蛤、菁苔等都属于外壳寄生物。它们附着在河蚌壳上,一是与珠蚌争夺饵料,二是加重河蚌的负担,三是阻碍了阳光的透射,因而影响蚌体的生长,有的使壳变形,外套被损坏,左右壳闭合不拢等。
2.体内寄生物主要有螨、蚂蝗,斜管虫、腹吸虫、棵 口虫、肾形虫、车轮虫以及鳑鲅鱼卵等等。有的寄附在内外 套膜上,如螨、蚂蟥;有的寄生于鳃上,如斜管虫、肾形 虫,鳑鮍鱼卵、车轮虫;也有的寄生于斧足内脏,如腹吸虫、裸口虫。体内寄生物破坏珍珠蚌各部分器官组织,鳑鲅鱼卵在蚌鳃内发育,要从蚌体吸取大量营养。其防除措施是:①育珠蚌放养前,池塘要用石灰消毒。加强育珠管理工作,增强育珠蚌的抵抗能力。③定期洗刷 掉外壳附生物。④用药物杀灭寄生虫:用10 — 4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蚌体3 — 5分钟,或者用3 ppm敌百虫全池泼洒。
淡水珍珠的等级与规格
珍珠的质量因操作技术及养殖期间的管理水平不一而有差异。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淡水珍珠大致分 为如下几种等级规格:
—等珠:形状为圆球形或半圆球形,重量在1厘 (1/1000两)以上。表面玉白色,全珠细腻光滑,显闪耀珠光。
二等珠:形状为圆球形、半圆球形、长圆形、腰鼓形, 大小不分,色泽较次于一等,表面玉白色、浅粉红色、浅黄色,全珠细腻光滑,显闪耀珠光。
三等珠:形状为圆球形、近圆球形、半圆球形、长圆形、腰鼓形、扁块形、棒形,大小不分,表面白色、浅粉红 色、浅黄色、浅橙色,全珠光滑,有细皱纹,显珠光。
四等珠:形状不规则,表面玉白色、浅粉红色、浅黄 色、浅蓝色等,有明显的皱纹或沟纹,全珠80%显珠光。
等外珠:如生珠、污珠、附壳珠、半光珠、嫩珠等均属 等外品。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