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棘胸蛙驯化养殖管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3/10/13 08:20:28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1期  作者:金恒清  浏览次数:15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棘胸蛙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棘胸蛙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上养殖环境苛刻。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其市场价格稳定在300-400元每公斤。人工驯化养殖棘胸蛙已成为淡水养殖新亮点。在闽西北山区人工养殖棘胸蛙已经取得成功。现将人工驯化养殖棘胸蛙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棘胸蛙生物学特性

棘胸蛙又名石鸡、石鳞、石蛙等,属两栖纲蛙科,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全身灰黑色,皮肤粗糙,背部散布小型圆疣,腹部光滑有黑点。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体长约8~12cm,体重可达250~750g,背部、头、四肢、体侧布满圆疣,疣上还有分散的小黑棘,胸部有大团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质黑刺,故名棘胸蛙。

棘胸蛙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常栖息于海拔150~1000m的密林峡谷间、溪流中、石窟里、岩沟内,昼伏夜出,喜在水上觅食,畏烈日。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中旬为冬眠期。5~9月为繁殖季节,每年交配产卵3次。雌蛙年产卵量为500~1000粒。棘胸蛙在气温25~30℃、水温20~27℃时生长最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从受精卵到蝌蚪需7日,从蝌蚪到幼蛙需90日,从幼蛙到商品蛙需300日。蝌蚪期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食,幼蛙到商品蛙以蚯蚓、黄粉虫、蝇蛆为食。

二、棘胸蛙养殖环境条件

1.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环境要求僻静,冬暖夏凉,交通便捷,管理方便。要求水源为山溪水、冷泉水或地下水等。水流充足、水温稳定,一般夏季最高水温应低于30℃,冬季水不会结冰,气温在18~26℃。排灌方便,没有对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2.饲养池建造

饲养池最好建在海拔200~800m的高山区地带,有利于渡夏越冬。模拟野生棘胸蛙的野生生态环境建造饲养池。并使养殖环境保持安静、荫蔽、凉爽、温差变化小、湿度大。所以,养殖场内要有遮荫设备,建在室内的养殖池要求通风、凉爽。各类蛙池以砖砌、水泥抹面为宜,呈方形,池底略为倾斜,池上方安装进水管、最低处开排水孔,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池上口设网盖。建在室外的养殖池应设凉棚,以符合棘胸蛙的生活习性。

3.幼蛙的饲养管理

(1)蝌蚪期的养殖管理

小蝌蚪5~8天开始摄食。100组种蛙的蝌蚪可用鸡蛋或鸭蛋5个与豆腐渣5~7.5kg拌和,傍晚投放,每天1次;10日后,每天投饵2次,这时可改用豆腐渣;20日后,喂食配合饲料,用量以每天吃完为佳。夏季池间气温不宜超过32℃,水温保持在28℃以下。依据蛙用肺、皮呼吸的生理特点,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80%左右。为给棘胸蛙提供足够的饲料,应结合饲养蝇蛆。

(2)幼蛙养殖日常管理

调节水温与水质。在盛夏季节采取降温措施,池上搭棚遮阴,池中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夏季要每天加换新水,最好采用微流水养殖。这样不仅可以降温,同时也可以保持水质清新。

幼蛙可过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如蝌蚪高。幼蛙养殖密度大,排泄物多.残饵和粪便极易污染水质。当发现水质变坏时,应及时注入新水,或用药物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幼蛙池水深以15~20cm为宜。

坚持“四定”投喂。幼蛙体小,觅食能力较成蛙差。初期投喂小规格的鲜活饵料,待吃食习惯后,再在饵料中掺入少量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进行驯食。饵料要求新鲜,不霉变。如有条件,最好养殖全程都投喂活饵料。

幼蛙日伏夜出,因此白天不宜投喂,以免造成饵料浪费。只要每天黄昏时分投喂1次便可,而且投喂量不宜太多,以当天刚食完为度,日食量是体重的3%左右。饵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台上。幼蛙活动范围小,食台宜设在离穴居不远的近水处。

(3)适时调整,分级饲养

棘胸蛙幼蛙阶段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别较大,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会出现规格不一的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分级饲养,就会造成大吃小的残食情况,严重影响幼蛙的成活率。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每2个月进行一次调整,按大、中、小三级分级饲养,直至养到体重50g以上,再转入成蛙池。

(4)幼蛙驯食

通常在变态15天开始驯食。驯食的方法有以活促动法、水带动法、食台振动法和直接投喂法等多种(可见牛蛙、美国青蛙幼蛙驯食方法)。以活促动法效果较佳(拌虫或鱼驯食)。

棘胸蛙幼蛙的驯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与时间。与驯食美国青蛙相比,棘胸蛙幼蛙驯食难度大,时间长,要30~40天才见成效。当驯食取得成功后,不宜立即转池,应在原池原地投喂一段时间,强化幼蛙的记忆,巩固驯食效果后,再转池分养。

(5)幼蛙越冬

棘胸蛙和其他蛙类一样,是变温动物,用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季。幼蛙与成蛙、种蛙的越冬方式基本相同。

越冬期引起幼蛙死亡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水温太低,当水温低于5℃时,幼蛙因耐寒能力差而死亡;二是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耗尽而死亡;三是被敌害袭击而死。越冬期幼蛙的管理应抓住如下几项工作:

①增强幼蛙体质,提高蛙体耐寒能力。越冬前,应给幼蛙增加营养,多投喂一些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高能量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抗寒能力。

②用人工洞穴(蛙巢)越冬。在蛙池中或岸边,用石块、砖头等营造适于幼蛙越冬的洞穴。洞穴除开口外,其他三面做到密不透风;洞穴略高于水面,长期保持湿润,但又不被水淹。对于土池,也可采用土洞越冬,在土池向阳面和靠近水面的地方挖洞越冬。土洞直径约20cm,深约80cm。土洞同样要求光滑湿润,不被水浸没。

③加深池水越冬。越冬期将养殖池水深增大到lm,同时池中放水生植物,让幼蛙在水草中越冬。有条件的可在池上搭棚,减少冷空气对幼蛙的影响;或在池底铺上一层厚约30cm的淤泥,供幼蛙潜伏冬眠。蛙类冬眠时仅保持微弱的呼吸,皮肤呼吸已能满足对氧的需求。

④塑料棚越冬。在较寒冷的地区,当洞穴和深水越冬方式仍难以满足幼蛙越冬要求时,可采用塑料棚越冬。即在原地的上方用砖木或钢筋搭建拱形或人字形棚架,高2m左右;四周和上方用塑料薄膜围盖,与养殖池形成一个密封的保温体系。棚架四周的地脚薄膜用泥土压实。当棚内气温超过20℃时,要揭开部分薄膜,以通风透气。幼蛙出来觅食活动时,也可投喂饵料,以增强其抗寒能力。

⑤利用地热、工厂余热加温越冬。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利用附近的温泉或工厂的余热水增温。如水质良好,可直接引入养殖池内增温;若水质不良,可隔层加温,即在池底或池四周安装弯曲水管,让热水流过曲管来增温。地热、余热增温不仅提高了幼蛙越冬的成活率,而且还打破了蛙类低温冬眠的习性,为实行一年四季养殖棘胸蛙、缩短养殖周期开辟了新的养殖途径。

⑥及时清除敌害。越冬期间,幼蛙的抗敌害能力很弱,易受敌害袭击,其中以鼠害最为严重。应加强巡查,发现敌害要及时处理。

三、成蛙饲养

成蛙饲养是指将体重50g左右的幼蛙养成体重在150g以上的商品蛙的生产过程。它是棘胸蛙养殖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终形成商品生产的过程。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成蛙养殖的各项工作,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养殖方法有:

1.室外饲养

此法有水泥池养殖和土池养殖之分。水泥池面积宜小,以30㎡为宜;土池面积可大些,约100㎡。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冬季要增至80cm以上。要有顶盖遮阴,或在池边种植常绿的木本植物,为棘胸蛙提供一个阴凉的生态环境。

棘胸蛙是一种穴居动物。不论是水泥地,还是土池,都要模拟其天然穴居的生活习性,供蛙栖息。

土池的洞穴可用人工挖掘形成。在土池四周及靠近水面处挖掘人工洞穴。洞穴直径约15cm,深40~50cm。为了防止棘胸蛙逃跑和敌害侵入,养殖池四周都要构筑围墙或围网。

幼蛙放养前,先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待毒性消除后,才能投放幼蛙。

幼蛙的放养密度通常是:体重50~80g的幼蛙,放养30只/m2;100g以上的,放养20只/m2。棘胸蛙生长速度不一,要经常进行调整,分级养殖。凡达到商品蛙重量,即150g以上的,要立即出池,投放市场。

室外饲养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调节水温水质、投喂饵料、防逃和消除敌害等。成蛙个体大,摄食量多,日投饲量要比幼蛙大,大约是蛙体重的3%,当水温低于16℃和高于26℃,投饲量要降至体重的1%,池水温高于30℃或低于8℃时,成蛙处于夏眠或冬眠状态,可以不投喂。棘胸蛙昼伏夜出,每天在黄昏时分投喂一次即可。

成蛙摄食多,排泄物也多,易造成水质污染。为了保持水质清新,减少污染和疾病发生,最好采用微流水养殖。或以换水的方法,保持水质的清新,夏季要求每3~4天换水1次,换去池水总量的1/3左右;冬天每5~6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4左右。每天还要早、午、晚巡池,查看有无破洞和逃跑的情况,或其他蛇鼠敌害等。对于病蛙和死蛙,要及时捞出治疗和处理。夏季和冬季还要做好降温和避寒工作。成蛙的越冬方法与幼蛙相同。

2.室内饲养用于室内集约化养殖池养殖的房间,每间面积以30m2为宜。设有通风、透光和防逃的门窗。在离墙基1.0~1.5m处,沿房四周深挖30cm,形成一个“回”字形的水沟,中间留有小块陆地,池底和池壁用砖石砌筑,水泥抹平,最终形成一条深25cm的环形沟、要求不渗水,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设进排水口,水深保持在25cm。

模拟棘胸蛙野外穴居的习性,池边和中间陆岛用砖石和板材构筑人工洞穴,供成蛙栖息。洞穴口离水岸边50~80cm。此地带既作食台,又是成蛙水陆两栖活动的地带。由于是高密度养殖,成蛙排泄物多,极易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采用微流水养殖,才能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疾病发生。

室内集约化养殖时,生态环境稳定,敌害少,水温水质容易调节,投喂方便,易管理,其养殖密度可大大高于室外养殖密度。在饲料供应充足条件下,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g的幼蛙100~120只,100g以上的成蛙40~60只。30m2的房间总养殖量可达800~1600只。如果每只最终养至150g以上,则总产量可达200~250kg。

室内集约化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控制水温、调节水质、定时投饲和定期消毒等。一般每天巡池两次,1个月清池消毒1次。投喂的饲料最好是活饵,如黄粉虫、蚯蚓等。此法养殖同时需要定期调整,分级养殖。

3.半人工封沟放养

半人工封沟放养是利用特殊的地貌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大面积围养的养殖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态条件优良的山间沟地或盆地,人为地将沟口围封,形成一个半封闭状态的天然养殖场。沟口用围网堵封,防止棘胸蛙外逃。沟地两边和谷尾地带不用围堵,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棘胸蛙只会向谷口方向逃逸,极少向沟尾逃跑。

对生态条件的基本要求是:水源丰富,林木茂密,水质清爽,无污染等。

棘胸蛙喜阴凉的生态环境。植被条件是封沟养殖的主要条件之一,它包括森林和林下植被两部分。森林以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为好,同时还要求层次合理、密度适宜,形成林下光线暗淡、湿度大、盛夏阴凉的生态环境。林下的植被要求草本植物茂密,湿度大,以吸引昆虫等小动物在此生长繁衍,为棘胸蛙提供额外的活饵料。

封沟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及具有污染的厂矿,以防禽畜危害、噪音及水源污染。

为了增大放养量,提高养殖效益,还应在封沟养殖场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平缓地,挖掘人工水池,增加养殖水面面积。水潭与溪涧连接,水流贯通流动在溪涧旁和水潭边,用砖石和水泥板砌筑人工洞穴,供棘胸蛙栖息。

封沟养殖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50~80g幼蛙40~80只;100g以又上的蛙35~50只。放养规格最好都是50g以上的幼蛙或成蛙。在粗放的环境条件下,规格过小的抗敌害能力差,易遭敌害袭击,造成损失。封沟养殖是种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具有省工省料、养殖成本低、养殖生产的棘胸蛙品质好等优点;缺点是回收量低,棘胸蛙易受敌害袭击,种苗损失大。

为了减少敌害对棘胸蛙的袭击,在投放种苗前,要对封沟养殖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消灭蛇鼠等敌害。在投放种苗后,也要经常巡查,而且是日夜巡查。夜查不仅易于发现和消灭晚间活动的敌害,同时也可观察到棘胸蛙活动的情况。

封沟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巡查之外,还要定期投喂活饵。封沟养殖数量大,区内天然繁衍生长的昆虫无法满足棘胸蛙种群生长发育的需要,仍需要定期采取人工自繁或投喂活饵,如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一般是每隔5~6天投喂l次;可以是定点投喂,也可以分散投喂。不要投喂死饵,因为在天然环境条件下,棘胸蛙是不吃食死饵的,投喂死饵只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通联:354200,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电话:13860095030)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