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2---虾蟹类

发表时间:2023/06/29 11:30:36  浏览次数:206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苗种选择

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阳性的苗种。

2.水质调控

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前4天,用对虾饲料、鱼饲料、糖类等作为培养基扩繁益生菌,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为24小时。天气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水体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天气变化前1-2天,新的藻类和菌群快速生长,将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养殖池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加强极端天气前的预防管理,合理控制池塘水深,加固池堤和水电设施,疏通应急水渠,避免灾害天气造成池水漫灌、池堤决口、水电设施损坏等;配置一定的蓄水池,应对高温干旱天气时养殖池塘的用水需求。

3.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

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1-2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类养殖池塘。 

4.饲养管理

一要做好水草管理。针对淡水青虾、中华绒螯蟹等品种,定期维护池塘中栽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及时清理腐败水草,确保水草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二要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虾蟹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败坏池塘水质。

建议有条件的对虾养殖场进行分级养殖。将P3—P5仔虾进行10天标粗,标粗结束前检测仔虾中常见病原并观察仔虾健康状况,选择无病原检出的健康仔虾转入暂养池进行30天的暂养,暂养结束前检测对虾中常见病原、观察其健康状况,选择无病原检出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对虾,进行50-60天成虾养殖。分级养殖中,需对标粗池、暂养池和成虾养殖池进行严格物理隔离,防止病原在不同池塘间的潜在传播和扩散风险。养殖过程中使用商品化饵料,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
水生动物疾病防控

(1)育苗期间措施:育苗过程中,要做好虾蟹幼体、育苗器材、育苗水体等相关消毒工作。采取育苗用外源水过滤、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育苗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减少有机物,对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2)养殖期间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早上、中午、夜晚时段,以及强降雨和低气压天气时段开启增氧机,实时关注水体溶氧含量变化。养殖后期,虾蟹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时,可合理配合使用颗粒状的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化学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含量。

二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通过适时分塘转移大规格虾、增加商品虾出塘等措施,合理控制商品虾存塘量,控制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存塘虾受伤或产生应激反应。

三是合理投喂。根据实时天气状况、虾蟹生长摄食状态进行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喂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应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肝肠胞虫病、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病、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病、河蟹“牛奶”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虾苗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1、肝肠胞虫等重要传染性病原对虾类养殖影响严重。应对虾苗进行检测,选择不携带重要病原的虾苗用于养殖。
河蟹“牛奶”病的病原为二尖梅奇酵母。应对蟹苗进行检测,选择不携带“牛奶”病病原的蟹苗用于养殖。北方地区稻田养殖成蟹,保障蟹种暂养期间的质量,选择适宜规格的扣蟹科学暂养,强化养殖水质管理,合理投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降低“牛奶”病传染机会。扣蟹暂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斤/亩以下,稻田暂养池暂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3000只以下。扣蟹在稻田放养密度以500只/亩以下为宜,暂养蜕壳一次后以350只/亩为宜。保持良好水质环境,水体的溶氧达到4-12mg/L,氨氮小于0.3mg/L。养殖前需注意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处理。选择配合饲料,避免使用易携带病原的野杂鱼虾投喂。
应加强养殖水质状况监测,每天检测溶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土池底层水体溶氧不低于3.5 mg/L,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水体的溶氧不低于4.0mg/L;水体pH值控制在7.5-8.8范围为宜,对于养殖设施配置不足的半集约化养殖土池,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0.3mg/L以下,在机械增氧、进排水、水质监测等设施与养殖生产管控充分的集约化海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氨氮浓度控制在1mg/L以下,亚硝酸盐低于2mg/L。可通过增强水体机械增氧、合理使用化学增氧剂提升池底溶氧等措施提升养殖池塘水环境质量。 
应每天检测水体细菌总量、弧菌数量。对虾养殖系统的总细菌量与对虾养殖产量密切相关。土池养殖水体总细菌量达到1×105个/mL以上;对虾预期产量达到3500kg/亩以上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水体细菌总量应达到1×107个/mL以上。条件致病菌如弧菌数量小于1×103个/mL,携带毒力基因的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不得检出。若水体中微生物指标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
应每周定期监测池塘微藻优势种群状况,防控高温暴雨天气诱发池塘富营养化水体暴发有害藻华。预防天气剧烈变化导致养殖虾蟹暴发疾病,适量投喂维生素和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等提高虾蟹抗应激能力,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水体溶氧浓度、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含量,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
优化养殖模式进行病害生态防控。在不同盐度的对虾养殖池塘中科学套养一定数量鱼类,及时清除对虾养殖群体中的少量患病个体,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实现对虾病害的生态防控。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