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体浑浊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方式
水质浑浊是水产养殖生产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正确处理的前提是准确判断浑浊的原因。不同原因需要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方法用错,反而会加剧问题。今天给大家聊聊水质混浊的几种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方式,供各位养殖朋友参考:
水质浑浊通常分为三大类:物理性浑浊、生物性浑浊和化学性浑浊。
一、水质浑浊的原因及诊断
1. 物理性浑浊(悬浊液)
原因:水体中悬浮大量无机颗粒物,如粘土、泥沙、有机碎屑等。
诊断: 现象:水色呈土黄色或灰褐色,静置一段时间后,颗粒物会逐渐沉淀到底部,水体变清。
常见场景:
新开挖的池塘或塘埂松动,雨水冲刷后导致泥沙流入。
增氧机、投饵机等机械搅动或鱼儿(特别是底层鱼类)游动搅起底泥。
暴雨、大风等天气因素导致岸上泥沙冲入或底泥上翻。
2. 生物性浑浊(乳浊液/菌胶团)
原因:水体中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过量繁殖或菌相失衡所致。
诊断:a. 藻类浑浊:

现象:水色通常呈绿色(绿藻)、黄绿色或棕褐色(硅藻),但透明度极低(
常见场景:施肥不当或藻相更替(“倒藻”)时发生。
b. 浮游动物浑浊:
现象:水色呈白灰色或淡红色,透明度增大。用水瓶取水对着阳光看,可见大量红色的小点(枝角类、桡足类)游动。俗称“虫子水”。
常见场景:水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水蚤)大量繁殖,将水中的藻类吃光了。
c. 菌相浑浊:
现象:水色呈乳白色或雾蒙蒙的,像米汤水。通常是由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细菌(各种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过度生长形成的菌胶团所致。
常见场景:过量投饵、粪便积累,导致水体有机质过多。
3. 化学性浑浊
原因:使用药物(如肥料、絮凝剂、消毒剂等)后引起的化学反应或胶体颗粒物增加。
诊断:现象:水色可能出现各种异常颜色,如使用某些肥料后水变红褐,或使用絮凝剂后形成棉絮状沉淀。
常见场景:滥用化学净水剂、消毒剂,或使用了不合格的肥饵产品。
二、不同浑浊的处理方法
核心原则:先诊断,后处理!切勿盲目使用化学净水剂。
1. 物理性浑浊的处理
目标:促进悬浮颗粒沉降。
方法:
1. 自然沉降: 如果搅动源消失(如关闭增氧机、停止降雨),水体可自行澄清。
2. 物理吸附: 全池泼洒沸石粉或聚合氯化铝(PAC)等絮凝剂。它们能将小颗粒絮凝成大颗粒后沉底。(注意:使用PAC等化学絮凝剂会大量耗氧,必须开增氧机!)
3. 根本解决: 加固塘埂,在池塘周围种植植物防止水土流失。
2. 生物性浑浊的处理
目标:恢复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平衡,建立良好的藻相和菌相。
方法:
a. 藻类浑浊:
1. 换水:先排出底部老水1/3,加入新鲜水。
2. 杀灭部分老化藻类:在晴天上午,使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等氧化性消毒剂局部泼洒,杀灭部分藻类。(注意:消毒会耗氧,必须开增氧机!)
3. 重新培藻:消毒后2-3天,施用培藻肥水宝,重新培育优良藻相。
b. 浮游动物过多(虫子水):
1. 杀虫:如果浮游动物数量巨大,已严重影响鱼类生长,可选用阿维菌素等专用杀虫剂在清晨沿池边泼洒杀灭。(注意:严格按说明用量,晴天使用,并开增氧机!)
2. 肥水:杀虫后2天,立即施肥培水,促进藻类繁殖,避免虫子再次爆发。
3. 生物控制:如果不影响鱼类,可适当减少投饵,让养殖鱼类(如花白鲢)摄食这些浮游动物,自然达到平衡。
c. 菌相浑浊(有机质过多):
1. 减少投喂:立即减少甚至停食1-2天,从源头上减少有机质输入。
2. 增氧改底:必须全天候开启增氧机。同时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强氧化型底改产品,氧化分解底层有机质。
3. 补充益生菌:使用芽孢杆菌(强力分解有机质)、EM菌(稳定水环境)等微生态制剂,加速分解水中过多的有机碎屑,竞争抑制有害菌。
3. 化学性浑浊的处理
目标:降解化学物质,吸附有害成分。
方法:
1. 大量换水: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 使用解毒剂:根据所使用的药物,选择硫代硫酸钠(解除余氯、重金属)、有机酸(综合解毒)或腐植酸钠(吸附解毒)等进行解毒。
3. 吸附沉淀:泼洒沸石粉或活性炭粉,吸附水中有害物质并使其沉底。
三、处理流程总结与预防
最佳处理流程:
1. 观察诊断:看水色、测透明度、镜检浮游生物。
2. 增氧:无论何种浑浊,处理前和处理中保持增氧机运转都是安全的前提。
3. 对症下药:根据上述诊断结果选择针对性措施。
4. 调水稳水:问题缓解后,及时使用培藻肥水宝+有益菌,重新构建稳定健康的“藻-菌”平衡系统。
预防胜于治疗:
定期改底:定期使用底改产品,防止底质恶化。
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饵,减少残饵和粪便污染。
合理施肥: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菌肥。
维护菌相藻相平衡:定期补充EM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维持水体稳定。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