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养殖水体水质直观判断方法
养殖水体水质的优劣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定性定量测定分析水体的基本参数(如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盐度、总氨、亚硝态氮等)较精确地给以判断。而养殖生产中我们一般采取简易方法直观判断水质,通过日常巡塘快速掌握水质变化动向、判断水质优劣并及时采取有效调节措施。其中最常用方法是通过水色及其变化、水面油膜、水体气味直观判断水质。
一、依据水色判断水质
(一)水色的形成
养殖水体的水色是由于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而使水体呈现的颜色。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应水中的主要原因。由于浮游生物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水体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其存活及世代交替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水色维持时间的长短。
(二)施肥对水色的影响
养鱼水体大小都要施肥,尤其是主养花白鲢的鱼塘水。一般施不同的肥料,水色的变化趋向不同。
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开始的黄褐色逐渐转为黄绿色,再转为嫩绿色,最后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出现黄绿色时,浮游植物中的硅藻和绿藻比较多;之后当鞭毛藻占优势时,水色出现嫩绿;最后蓝绿藻占优势,水色呈蓝绿色。
施粪肥的池塘,水色由黑褐色转为黄褐色,再变为茶褐色,最后呈现红褐色。这是因为金黄藻及硅藻占优势,才出现黄褐色,当金黄藻衰退,隐藻、硅藻、甲藻占优势时,呈茶褐色,之后裸藻及原生动物出现,而硅藻锐减时,水色便变为红褐色。同样道理,施牛粪的鱼塘水色为淡褐色;施猪粪的水色呈酱红色;施人粪的水色为深绿色;施鸡粪的水色为黄绿色。
(三)由水色判断水质肥度
养殖生产上,根据水色不同,大致可将养殖水体分为瘦水、较肥水、肥水、“水华”水及恶水等几个层次。
1.瘦水 水质清淡,呈浅绿色透明度超过50cm,甚至70cm以上,浮游生物数量少,水中往往生长有水绵、刚毛藻等丝状藻类和水生微管束植物。
2.较肥水 水色一般呈草绿色,浑浊度大,鱼类半消化及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占多数。
3.肥水 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cm,水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其中鱼类容易消化的种类较多,如硅藻、隐藻、金藻等。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有时枝角类也较多。
4.“水华”水 在肥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会生成“水华”水,其特点是浮游生物数量多,水体往往呈蓝绿色或绿色带状或云块状“水华”。其中多为蓝绿色的裸甲藻,并有较多隐藻。裸甲藻喜光并群集而形成“水华”,此时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为20~30cm。“水华”水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这种水反应水质肥,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对鱼摄食生长有利;另一方面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当藻类过度繁殖,天气不正常时,藻类极易因缺氧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俗称“转水”或“水变”,这时水体溶氧急速消耗,往往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5.恶水 如果水色呈乌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死鱼。
(四)依据水色判断浮游生物结构及评估水质
养殖水体常见水色的浮游生物结构及水质评估如下。
1.茶褐色 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是养殖的最佳水色。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 主要含有绿藻(小球藻、海藻、衣藻等)。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氨肥,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黄绿色 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水产动物活力强,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4.灰绿、灰蓝或暗绿色 主要含有蓝绿藻,有害藻类浓度大,并开始死亡分解,水面呈现油膜状污物。老化池塘易发生,鱼类发病率高,但存活尚可。
5.红色 水体中纤毛虫、夜光虫较多,易造成水体缺氧,轻则鱼虾发病,重则导致浮头泛塘。
6.浑浊、分层、黄泥色 由水中藻类老化、胶状体、有机碎屑或泥沙微粒过多引起。此种水色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慢,发病率高。
7.黑褐色与酱油色 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表明鱼池水质管理失调,如底质老化、投喂过量等,鱼类易中毒死亡,发病率高。
8.黄色 主要含有甲藻、金黄色等鞭毛藻,表明水体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酸碱度下降,不适合养鱼。
9.白浊色或清色 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黏土微粒,鱼极易发病,存活率也低。
10.澄清色 水中可能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或重金属,pH值低,无浮游生物,不适合养殖。
二、采用“四看”方法综合直观判断水质
采用“四看”综合直观判断水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看水色。较好的水质多呈黄褐色、油绿色、草绿带黄色、墨绿色等,这些水色的水质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且易被鱼消化的种类较多。较坏的水质多呈浅绿色、暗绿色、蓝绿色、灰色,这些水质含的浮游生物都是属于难消化的种类,应通过加注新水、施加生石灰等方式改变浮游生物的组成。
二看下风处的油膜。一般肥水塘下风处常有暗绿色或烟灰色油膜,黏性发泡,一般上午少、下午多。如只有少量油膜,水质应是理想水质,但过多的油膜就会影响水中的气体与空气中气体交换,应采用加注新水等方式解决。
三看水色是否有变化。理想的水质随着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这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一般是上风头水色淡,下风头水色浓;上午水色淡。
四看水质是否有异味。池塘水中的浮游植物未被鱼利用,都会衰老死亡。如较多浮游植物死亡,在池塘的下风处就会闻到水质散发出的腥味或臭味,表明水体缺氧及恶化。
三、依据“肥、活、嫩、爽”好水标准判断水质
我国渔农在长期养殖实践中用“肥、活、嫩、爽”四个字形象地总结出了养鱼好水的直观标准。随着水产养殖水质技术的发展,这四个字有了更确切的生物学内容。
“肥”是指养殖水体浮游生物多,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水色浓、浮游植物含量高,出现“水华”。常用透明度大小来衡量水的肥度,简易测试方法是,将手臂伸入水中15~20cm处,以弯曲手腕五指若隐若现作为肥度适当的指标,这样的肥度相当于25~35cm的透明度和20~50mg/L的浮游植物量。
“活”是指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这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盛期的表现。此时养殖水体常呈现“早青晚绿”或“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糖绿”的景象。典型的活水应是膝口藻“水华”水。这种鞭毛藻类游动较快,并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清晨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在表层,以后又逐渐下沉分散,上午9000与午后13000水体透明度往往可相差数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时,就出现了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此外,“活”也表现在每隔数日以至十天半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意味着藻类种群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养殖水体处于良性物质循环状态。
“嫩”是指水色鲜嫩不老,也是易消化浮游植物较多,细胞未衰老的表现。如果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呈灰蓝色或蓝绿色,或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降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水色发黄发褐以及水色发白多为老水征象,是藻类细胞老化的表现。水色隐约发白主要是蓝藻特别是那些极小型蓝藻滋生的一种征象。这种水的特点是pH值很高(9以上)、透明度很低(通常低于20~25cm),白天随着浊白程度的加强,碱度迅速下降。水色发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值的升高又促进了蓝藻的增长。金藻、硅藻、隐藻和甲藻的“水华”几乎都呈褐色、褐绿色或褐青色,而蓝藻、绿藻和裸藻的“水华”呈绿色和蓝绿色。因此,一般认为红褐色、褐绿色、褐青色水都较好。
“爽”是指水质清爽,睡眠无浮膜,浑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为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透明度很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他悬浮物过多。难以利用的悬浮物过多对鱼的滤食不利,可利用的浮游生物量过大也不是好的标志。因为在密养水体中,由于鱼类的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不易长期保持很高的密度,过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饵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质循环不良的缘故。生产中所谓的“爽”水,浮游植物量一般在100mg/L以内。浮游生物量100mg/L大致是鞭毛藻类塘“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但蓝藻塘“肥水”浮游植物往往超过200mg/L。
根据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分析,养鱼塘最适合生物指标应为:①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②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③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老化;④浮游生物以外的悬浮物不多。
(通联:455000,河南省安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电话:13526199234)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