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水花育苗后期及育苗池浮游动物(枝角类)的培养和利用

发表时间:2025/11/10 21:01:07  浏览次数:4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接上文:水花育苗前期的轮虫培养利用及其轮虫生发原理的调控

鱼苗下塘5-7天后,随着体长的增加,一般达1.0-15厘米,一般称为"乌仔苗",三五分苗,口径的增大,其食性适应范围也更加广泛,从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扩展到包括枝角类在内的较大型的浮游动物。另一方面,从清塘后浮游生物发生程序上看,这时轮虫高峰已过,枝角类大量发生。因此,在育苗池后期以及鳙鱼苗饲养池中,应当首先着眼于枝角类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轮虫的延续和利用。

1.育苗池浮游动物的发生程序

池塘浮游动物的发生程序大致是: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

在常规情况下,轮虫高峰期多在鱼苗下塘初期,轮虫在中后期又有出现高峰;小型枝角类继轮虫之后出现,高峰期在鱼苗下塘后4~6天,其后迅速下降;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是递增的,直至鱼苗长大出塘它们还保持一定的量。

此种规律虽然是各类浮游动物自身的繁殖特点和它对池塘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决定的,但同时又与鱼苗各阶段的取食情况有关,由此也说明了各类浮游动物在育苗池中的饵料意义。

2.鱼苗培育前期后期与池塘浮游动物的影响

鱼苗培育前期(下塘后2-3天)的日增长,和下塘时轮虫生物量多或少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枝角类的大量存在是有害的,起码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在后期鱼苗体长超过1.0厘米,这一阶段鱼苗主要的适口饵料是小型枝角类,至于轮虫在鱼苗培育后期的饵料意义,当其与小型枝角类生物量加在一起时,它的饵料价值就表现出来了。

至于饲养后期,鱼体超过1.0厘米以后便能够比较好地利用枝角类特别是小型枝角类了,因此,这一阶段鱼苗的日增长就和枝角类,尤其是和小型枝角类的生物量密切相关。

3.鱼苗生长速度与池塘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

鱼苗生长速度与池塘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由鱼苗各阶段的食性和浮游动物的适口性所决定的。轮虫是整个饲养期间鱼苗的适口饵料;小型枝角类却只有在鱼苗体长超过1.0厘米以后才能充分被利用;体长大于2.0厘米(又称"黄瓜子苗",六八分苗)时,鱼塘一般有长壳刺的隆线蚤等大型枝角类,但只有在鱼苗体长起码1.5厘米时才有可能被摄食。桡足类虽然就其大小也算后期鱼苗的食物,但它活动迅速。可得性差,在育苗池的饵料意义就远远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如果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池塘中各阶段发生的浮游动物,便都有可能得到利用。有的鱼苗下塘时枝角类已经大量出现,甚至大型枝角类也开始孳生。显然,这些过早出现的枝角类,育苗时是不能利用的。然而它们的生物量却在池塘浮游动物中占相当的比重,所以就造成了鱼苗生长速度与整个饲养期间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之间关系不大的结果。

4.枝角类的繁育

枝角类在食物、水温等环境条件适宜时行单性生殖,性成熟后的母溞一次可怀数个到一百余个夏卵。水温20-25℃时,夏卵在母体内经1-3天孵化成幼溞,再过1 -2天长为成体,其繁殖速度稍慢于轮虫,但也是相当迅速的。所以,在若干施肥的池塘中,枝角类一旦发生,2-3天便形成高峰,生物量可达每升水数十乃至上百毫克。

枝角类的食性和轮虫接近,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细菌和腐屑,不过它的滤食能力强于轮虫,当其大量孳生时,池水中常缺少浮游植物,甚至池水清澈透明见底。

在食物不足或其它环境条件恶化时,枝角类行两性生殖产冬卵,此种对不良环境条件有极强抵御能力的冬卵,沉积水底或浮于水表,在条件适宜时萌发。

通常,养鱼池底部都存在着大量的这类卵,有时每立方米有几十万个。池底贮存的冬卵往往是翌年溞发生的种源,冬卵的贮存量直接影响来年水蚤的发生量。它和轮虫冬卵一样,鱼池晒塘或用药物排水清塘,都能促进枝角类冬卵的萌发。只是萌发所需时间较长,25℃时需30多小时,较轮虫冬卵慢10余小时,加之繁殖速度较慢,所以清塘后的枝角类的高峰多半出现在轮虫之后。

枝角类冬卵轻而耐干旱,当水体枯竭时,可附着其它动物体上或随风带至别的水体,因而,不仅在累经养鱼的老池中,就是在当年挖成的新池塘中,也都不难找到。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池塘,只要满足其冬卵萌发的条件,一般都可繁殖出一定量的水蚤。只不过冬卵多寡而数量不同罢了。一般池底淤泥肥厚的池塘,经清塘出现轮虫高峰后,枝角类亦随之出现一个高峰。

如前所述,只要做到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下塘,随着鱼体的增长,池中发生的枝角类也将得到充分利用,鱼苗生长迅速。经过10余天的培养,鱼苗就能长到2.0余厘米。

5.注水对枝角类繁殖的好处

枝角类在鱼苗池中的延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多数池塘在鱼苗下塘后10来天就消失了,在这显然和鱼苗的强烈摄食有关。但是,每隔2-3天添注10-20厘米新水的,枝角类可以延续12-15天。

我们知道,动物的排泄产物有碍自身的生存,注水可以稀释这类有害的物质,如果添注的是富含浮游植物的肥水,还为枝角类提供食物,同时又改善了池水的溶氧状况。因此,定期添注新水包括含浮游植物的肥水和井水,可视为延续池塘枝角类高峰期的重要措施。在不断注新水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施肥以满足枝角类的食物需要。施肥量控制在每天50-100斤/亩粪肥(腐熟的牛马粪、人粪等)即可。

原作者:李永函。备注:文章节选。

附:枝角类外部形态及其培育方法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Cladocera)。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淡水枝角类有136种,海水枝角类有5种,内陆咸水种有23种。作为生物饲料培养研究的淡水种类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半咸水种类有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na)等,海水种类有鸟喙尖头溞(Penlilia avirosoros)等。我国渔民很早就掌握了发塘技术,懂得在鱼池中培养枝角类作为稚鱼、幼鱼的饲料。随着生产养殖业的发展,枝角类作为水产动物鱼苗种的活饲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有关枝角类的生长、繁殖、人工培养和饲料价值等的研究正在深入。


枝角类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一般来说,当外界水温合适、食物充足时(多数为春夏时期),枝角类进行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外界环境恶化时进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产生冬卵。枝角类每繁殖(产卵或产幼)一次就蜕皮一次,即为一龄。生殖量达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随龄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过后,生殖数与龄数成反相关。


枝角类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水温是影响枝角类繁殖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培养大型溞的温度以20~25℃为宜,蚤状溞的生殖则是在低水温(7℃)时最高,而在高水温(25℃)时最低。多刺裸腹溞能经受较大的温度变化(5~39.6℃),5~30℃范围可生殖,适宜水温为24~26℃;可生活在溶氧量仅0.3毫克/升环境中。大型溞对盐度、温度、溶氧量、pH值均有较大的适应能力,能忍受pH值6~10范围的变化,但以偏碱性(pH值8.7~9.0)为好。


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就可维持大型溞的正常繁殖。海洋枝角类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受水温影响,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多。繁殖盛期多集中在夏季7~8月。鸟喙尖头溞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一般分布密集于0~10米水层。休眠卵在盐度6.3‰~32‰范围内均可孵化,而盐度高,孵化率也高,其间以25.5‰为最高。在15℃、18℃、20℃温度条件下,18℃孵化率最高。


枝角类以水中浮游单细胞藻类和细菌、微生物为饵。因此,可采用施肥法先繁殖单细胞藻类和细菌后,再接种入池。接种量视培养条件及池中单细胞藻类繁殖生长情况而定。用无机肥培养大型溞时,接种怀有单性卵的雌水蚤,在单细胞藻密度为300万个细胞/毫升时,投放入池,接种量为50克/米


控制适度施肥量是大量培养溞类的关键之一。施肥量因肥料的种类及肥效而异。土池可略高于水泥池,以水色为准。目测水色黄褐、淡绿,水的透明度在40~50厘米即可。生产中宜少量勤施,必要时追肥,以维持培养池中枝角类与饵料生物之间的平衡。在杂藻、有机淤泥多的池,一般培养20~40天后,将水放掉,重新灌水培养,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枝角类。


如果需要大量培养大型溞,水温在20~24℃之间,每平方米水面(水深30~40厘米)施4公斤马牛猪等畜禽肥粪,经14天的培养,最高产量达1774千克/米。当达到一定的生产量时,就可根据需用量,逐日用尼龙筛绢小型锥形网(φ25~30厘米)或抄网捞取,转入已备好的新鲜水中暂存,密度不宜太大,必要时充气。用于投喂鱼、虾幼体之前,应再用新鲜或过滤水冲洗去污。也可加入1毫克/升的土霉素或黄连素,以免带入细菌,危害饲养幼体。


另请参阅合集#浮游生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