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花育苗前期的轮虫培养利用及其轮虫生发原理的调控
浮游动物是水体中的小型、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包括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等四大类。其中原生动物在鱼池环境条件下一般不会达到很高的生物量,反之,如果原生动物数量急增,常常是水质恶化的标志;桡足类因为生命周期较长,在清塘灌新水的鱼苗池中通常来不及繁殖,生物量有限,并且桡足类游动迅速,不是鱼苗易获取的食物。可见,作为饵料浮游动物在池塘中必须加以培养和控制的,应是轮虫和枝角类。
(萼花臂尾轮虫)
一、轮虫
轮虫在食物充足,温度和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进行单性生殖,性成熟后的母体一次产数个夏卵,此种夏卵是不用受精便可孵化的卵,在水温25℃左右时10来个小时即可孵出幼体,经几小时就长为成体,再行生殖;遇到环境条件恶化比如食物不足、溶氧不足、温度不适等时,母体产小型或大型的卵,小卵孵出雄体而大卵孵出雌体,两者混交交配后雌体产一种有厚卵壳包被的受精卵即冬卵。此种冬卵大多沉积水底,能忍受长期的低温、干旱,还有相当程度的抗药力。
在一般的鱼池底泥中,都沉积着大量的轮虫冬卵。在多年养鱼且淤泥肥厚的池底,表层3-5厘米的淤泥中,轮虫冬卵量每平方米可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个,最多可达一千多万个。它们是池塘轮虫发生的“种子”,经过一定时期的休眠后,只要满足其水温、溶氧等环境条件,冬卵就可以萌发。在溶氧0.3毫克/升以上,pH值11以下,水温20~25C时,轮虫冬卵经24小时左右可以萌发。
二、育苗前期轮虫的培养
在下塘初期,体长不足1厘米的水花鱼苗,其适口饵料主要是轮虫。枝角类特别是大型种类,如果在下塘初期出现则害多利少。所以,在育苗前期必须培育轮虫, 控制枝角类以及桡足类。
(鞍甲轮虫)
1.轮虫的培养利用
只有轮虫才能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轮虫类的蛋白质才能满足鱼体内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而藻类、细菌、小型枝角类等,鱼苗虽能消化吸收(象鼻溞的吸收率和轮虫接近),但由于摄食时消耗过大的能量,摄食量很低,不能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
在育苗生产中,长期存在着的所谓“肥水下塘”即浮游植物多时下塘和“瘦水下塘”即浮游植物少时下塘的不同说法,但“肥水下塘”居多。培育轮虫的施肥方法是在清塘后3-5天,用500斤/亩左右的畜禽农家肥粪,在18-22度水温时,5天后轮虫便可大量繁生。
但轮虫量不能过大,量过大容易造成溶氧不足,影响鱼苗的生长。并且轮虫密度过大时的某些代谢产物(氨态氮)可能还给鱼苗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多补注新水有助于改善不利环境条件。
(水花鱼苗)
2、清塘后池塘轮虫的发生情况
池清塘后出现的轮虫优势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巨腕轮虫、龟甲轮虫、异尾轮虫、多肢轮虫、三肢轮虫、晶囊轮虫等。其中在池中的出现率最高的是萼花臂尾轮虫、晶囊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
轮虫的出现顺序,多半首先出现萼花臂尾轮虫,少数先出现壶状臂尾轮虫或角突臂尾轮虫,晶囊轮虫总是出现在池塘轮虫大量发生的末期,这显然是和它肉食性的食性有关。轮虫生物量达到高峰时,裸腹溞等小型枝角类开始繁殖而裸腹溞或晶囊轮虫的大量出现,标志着轮虫高峰期的终结。
所谓轮虫高峰期,可以理解为一是从池塘轮虫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其生物量是由少到多再从多变少的,这个“多”的阶段就可视为高峰期;二是根据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最适生物量20~30毫克/升,由于这个指标最有益于生产,因此一般以此作为轮虫高峰期的起点。如果24小时轮虫数量达每升水数万个,容易造成池水缺氧,塘鱼泛塘,但象这样轮虫自然大量繁殖的池塘是很少的。
三、池塘清塘
清塘,特别是排水清塘是促使冬卵萌发和轮虫繁殖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清塘前的拉网、捕鱼等活动搅动底泥,使相当一部分本来埋于淤泥中的冬卵上浮或重新沉积于泥表面,使其萌发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清塘消灭了轮虫的敌害,为刚从冬卵中萌发出的小轮虫,创造了生活和繁殖的条件。同时,排水清塘还提高了池塘白天的水温,这在早春低水温时,对促进轮虫冬卵萌发有重要作用。所以,一般池塘在清塘后都会出现一个轮虫大量繁殖的时期。
在未经清塘的池子中,冬卵集中萌发而出现轮虫高峰的现象并不普遍。这首先和冬卵在泥层中的垂直分布有关。池底轮虫冬卵广泛地分布于各淤泥层中,由于鱼池施肥、投饵、泥砂淤积等,使绝大部分冬卵埋藏于泥砂之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者只是极少部分。被埋在泥砂中的轮虫冬卵,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淤泥中是极度缺氧的)的影响而不能萌发,因此,这类池塘的冬卵萌发率极低。
此外,在未经消毒的池塘中多有野杂鱼、昆虫、蝌蚪等敌害,它们直接抑制轮虫的繁殖。但是,在那些底泥轮虫冬卵量极大,泥表冬卵量也相对的多,并且敌害较少的池塘中,在一定水温条件下,轮虫冬卵照样可以集中萌发而使水中轮虫量达到高峰。
四、池塘清塘后的轮虫大量繁殖期
鱼苗池经过排水清塘、施有机肥,控制枝角类和添注新水等综合措施,在一定情况下就能使池塘轮虫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高峰,并延续一个时期,鱼苗在这一时期下塘效果最佳。因为鱼池清塘后浮游生物的发生程序一般是:浮游藻类或细菌—轮虫—裸腹水蚤等小型枝角类—隆线水蚤等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苗食性的变化是: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或桡足类。二者有其天然的一致性。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就能充分发挥这种一致性,使其各个生长阶段都有丰富的适口饵料。
池塘在清塘或拉网除害并清塘消毒后,约有24小时的高pH值阶段,当pH>11时冬卵很难萌发,轮虫亦难以生存,以及冬卵本身萌发大约需要24小时之久,因此,清塘后6天左右池中轮虫量才有可能达到高峰,许多池塘由于藻类尚未大量繁殖或未投有机肥料形成食物不足或清塘药物生石灰覆盖的妨碍,常常使轮虫高峰期再推迟1-2天。
只要根据水温,掌握好清塘的时间,便可能做到鱼苗适时下塘。为了更有把握地知道轮虫的种类和量,在鱼苗下塘前夕,最好进行一次浮游动物定量,实测得轮虫生物量达到20毫克/升或数量达到5,000-10,000个/升时,说明保证鱼苗正常生长的轮虫高峰已经出现。池塘常见轮虫的个体一般有数百微米,呈乳白色,肉眼隐约可见。因此,也可以用一个带刻度的透明容器,盛上池水向光目测,估计在一定容积中的数量,如果发现在1亳升水中有5-10个轮虫,表明轮虫数量已经达到要求。
(水花鱼苗)
五、水温对池塘轮虫高峰期出现时间的影响
清塘后的轮虫发生,水温在20-25之间时,轮虫高峰期也大致出现在清塘后的8-10天。在水温25℃左右的情况下,只要1~2天,轮虫生物量就能达到高峰。
水温和池塘轮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关系见下:
轮虫在水温25℃左右、食物和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速度相当快。萼花臂尾轮虫的世代周期不过23小时,一个抱卵雌体5天就能繁殖近千个后代,每天以将近4的倍数增长数量。据测试在水温25℃ 时,一个轮虫4天可繁殖大约400个后代,4天后池水中轮虫可达8,000个/升。
- 1.大型溞(Daphnia magna),雄性(a)与雌性(b);
- 2.隆线溞(D. carinata),雌性(a)与雄性(b);
- 3.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雌性(a)与雄性(b);
- 4.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雌性(a)与雄性(b);
- 5.蒙古裸腹溞(M. mongolica);
- 6.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雌性(a)与雄性(b)。
六、清塘对池塘轮虫高峰期出现时间的影响
通常以除野,消毒为目的的清塘,在存水10厘米左右的情况下用生石灰200斤/亩左右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水温20-25℃时,轮虫8-10天可达到高峰。但是,在一些带水清塘,用石灰量高达500-600斤/亩的池塘,轮虫高峰期显著推迟。
清塘方式分两种,一是排水清塘(;另一种是带水清塘,存水50厘米左右。使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枯、碳铵等。生石灰用量以池水pH达到11为准,一般每立方米水2斤左右即可,但由于水深不同,亩用石灰量差异很大,从100斤/亩到300多斤/亩不等。
无论用什么方式,什么药物进行清塘的鱼池,都有一个轮虫高峰期出现,但是高峰期出现的时间颇不一致。在用生石灰清塘的鱼池中,轮虫高峰出现的时间与用灰量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水温接近时,用灰量愈大,轮虫高峰出现愈晚,其轮虫高峰出现时间相差一倍左右。
(水花鱼苗)
七、池塘施肥与轮虫的生物量
施有机肥能有效地增加池塘轮虫的生物量,施肥之所以能增加轮虫的生物量,是因为用生石灰清塘时,浮游藻类等被杀死,直至清塘后3~5天,池中浮游植物仍然很少,这时轮虫冬卵已萌发,在此期间追施有机肥,可为刚孵化出的轮虫提供腐屑、细菌等食物,同时也为加速藻类繁殖创造了条件。关于施肥促使轮虫生物量增加的事实,还可以通过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下降后,采用强化施肥的办法促使轮虫再次达到高峰的试验得到证实。但是,强化施肥要多耗人力,物力、还可能有使氨氮增加等不利因素产生,因而不宜多用。
用敌百虫杀掉枝角类对延续轮虫高峰期可能更为有效。另外,经常添注新水也是个有效的好办法。
八、注水能延续池塘轮虫的高峰期
一般池塘轮虫生物量达到20毫克/升的高峰后,2-3天就会超过50毫克/升,甚至100毫克/升以上。这样多的轮虫会很快滤掉水中的浮游植物,将降低光合产氧能力,溶氧日趋紧张,如果池中再繁衍大量枝角类的话,则更加剧了食物溶氧条件的恶化,所以,杀掉枝角类可以缓解。
然而,当轮虫生物量过大达到>100毫克/升时,即使池中没有枝角类,轮虫照样会抱冬卵而终止繁殖。虽然施肥虽然有助于食物状况的改善,却无法排除氨氮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添注新水的效果是显著的,既延长轮虫的高峰期,还改善了水质,增加了溶氧,让鱼和"虫"相得益彰。
原作者:李永函。备注:文章节选。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