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五大营养成分不可或缺!蛋白质、脂肪酸、糖类、无机盐、维生素
水生动物进食不如陆生动物多,但食物的品质比陆生动物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均可以分为5大类,即蛋白质、脂肪酸、糖类、无机盐、维生素。不同水生动物对各营养物的需求标准也各不一样。

一、对蛋白质的需求
蛋白质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多少是衡量饵料质量高低最重要的营养指标,蛋白质质量的好坏是水生动物动物生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1.蛋白质的作用
第一,蛋白质是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组织修补的主要材料。
第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第三,蛋白质对酶和激素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蛋白质几乎参与动物体的整个代谢过程,是动物生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第五,蛋白质能满足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第六,蛋白质通过分解为水生经济动物提供能量。
2.必需氨基酸
在水生动物体内有10种氨基酸不能合成或转化,必须从饵料中摄取。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包括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通过试验去掉饵料中的必需氨基酸,鱼类的食欲就会减退,不久即停止生长。一旦加入所缺少的氨基酸,鱼类的食欲便会迅速恢复,生长正常。如果去掉的是非必需氨基酸,鱼类的食欲不会受太大影响,生长良好。
水生动物一旦缺乏必需氨基酸,除了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外,还会出现明显的病症,称之为必需氨基酸缺乏症。比如大马哈鱼、虹鳟在缺乏色氨酸时,4周后就会有20%的鱼出现脊椎侧凸症和脊椎前凸症;12周后有50%的鱼变形,但没有死亡。如果补足色氨酸,它们的体型在2周内恢复正常。
在水生动物的饵料中,如果必需氨基酸缺乏,可采用游离的合成氨基酸补充。但值得说明一点,水生动物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采用改善蛋白质配方比例和多种蛋白原料混合使用来改善饵料氨基酸的组成。
3.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水生动物充分生长所必需的或在体内对蛋白质最大积累所必需的蛋白质摄入量。第二,水生动物饵料中所必需具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说来,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和需求量都比较高。例如对鲤鱼采用蛋白质含量为0.4~55%的多种饵料投喂,结果发现其增重与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从蛋白质的积存率考虑,一般认为鲤鱼的蛋白质最佳含量为38%,尼罗罗非鱼的蛋白质最佳含量为40%。
一般说来,植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低,肉食性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例如,沼泽虾幼虾其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40%,成虾则要求达到35%;长吻鮠(江团)成鱼所需蛋白质含量为45~47%,10克以下苗种蛋白质含量为50%~52%;大口鲶苗种(体长5~7厘米时)饵料中所需蛋白质含量为45~48%,25克时蛋白质含量为38%~42%,200克时蛋白质含量为为35%~38%;牛蛙要求动物性饵料占60%,植物性饵料占40%;虹鳟蛋白含量需求为50%~56%。表1列出了几种鱼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1 几种鱼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占蛋白质,%)
二、对脂肪的需求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甘油只有一种,而脂肪酸有多种,因此,它们的化合物脂肪也有多种。
1. 脂肪的作用
第一,脂肪的能值很高,它是动物的重要的能量物质。即脂肪是动物的能源。
第二,脂肪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第三,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溶剂。
第四,脂肪是某些激素的前体。
第五,脂肪可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
第六,磷脂是构成动物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脂肪的能量值为9.4kcal/g左右,鱼类的利用为8kcal/g左右,是糖类物质的3倍。在能量不足时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饵料的能量值。但是,如果脂肪添加过多,反而会对水生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2.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水生动物饵料中必不可少的,而动物体又必需的脂肪酸。一旦摄入量不足或缺乏时,动物的生长受阻甚至出现病变,这种病变主要表现在皮肤上。比如虹鳟在缺必需脂肪酸3个月后,鱼体的后半部变白、硬化、尾鳍糜烂,严重者尾鳍消失、脊椎骨突出,最后死亡。
动物的必需脂肪酸有:亚油酸、亚油酸醇、亚麻酸、花生四稀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植物油脂中。实践表明,在水生动物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油脂,便不会出现必需脂酸缺乏症。
3.氧化脂肪的毒性
营养专家将氧化的脂肪加入饵料中喂养当年的鳟鱼,7周后鱼群死亡率最大,并有高度贫血、肝脏脂肪变性等症状。其它水生动物喂养氧化的脂肪,所得出的结论相似。
氧化脂肪在水生动物身上的作用结果如下:鳃丝淡桃红色乃至苍白白色(因为明显贫血),肝脏颜色变淡,血液中红血球数量显著减少,肝脏脂肪变性,胆固醇积存量增加,糖元量减少,肾脏脂肪变性,肾小管出现变性或消失。以上这些症状被称为氧化脂肪中毒症。
4.对脂肪的需求
实践表明,肉食性水生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较大,在10%左右;杂食性鱼类对脂肪的需求量较小,一般在百分之几。

三、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碳水化合物包括各类淀粉和纤维素,它们的分子式通常可用(CH2O)n来表示,通称为糖类物质。糖类作为能源,其含量与饵料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
1.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的构成成分,又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消化值通常在3~4kcal/g。
不同的水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存在很大差别。单糖、双糖容易被吸收利用。淀粉类杂食性动物利用率较高,肉食性动物利用率低。比如草鱼、鲤鱼对淀粉的利用率比鳗鲡、虹鳟高。
碳水化合物在饵料中的含量过高会给水生经济动带来危害。一般水生动物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较少,调节血糖的能力较弱,消化吸收的糖类物质如果过多,一般不能正常调节利用(水生动物体内积存脂肪的能力远远不及陆生动物)。如果饵料中的糖类物质长期较高,糖原就会在肝脏积累,而比正常肝脏大几倍,颜色变淡、鱼体鼓胀,死亡率增大。
2. 水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
研究表明,水生经济动物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以20%左右为宜。有些肉食性名优水生动物还需将糖类经特殊处理后再配入饵料中,比如鳗鲡饵料使用的淀粉。
纤维素是一种复杂的多分子糖、不能充分地被水生动物消化利用。在饵料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纤维素可以起到营养物质的稀释剂、填充剂之作用,有助于提高饵料的消化率和蛋白质的利用率。但若纤维素过多,却有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同水生动物对纤维素的要求也不一样。生产实践表明,一般肉食性水生动物其饵料中纤维素含量以5%~8%为宜;杂食性水生动物其饵料中纤维素含量以10~12%为宜。饵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其摄食和生长。

四、对矿物质的需求
矿物质即无机盐是构成动物机体的重要物质。动物体内需要量大的元素有7种:Ca、Mg、K、Na、P、S、Cl,占动物所需无机盐的60%~80%,被称作大量元素。动物体内需要量小的元素有铁、铜、锰、钴、碘、锌、钼、硒等,被称作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还发现有铬、锡、氧、镍、硼、砷、矾、镉、钡、锶等元素。有些元素目前还不能完全知道它的生理功能或必要性。
1. 矿物质的作用
第一,矿物质是构成动物身体的重要成分。
第二,矿物质在动物体的水盐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三,矿物质是血细胞、酶的构成成分。比如铁存在于血红素中;钾、镁、锰、钙、铜、钼、锌等是酶的构成成分或者对酶的活动有促进作用;磷是细胞膜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钙参与酶系统影响糖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锰参与酶系统对胚胎发育和骨骼发育有影响;锌的功能涉及核酸的合成和酶的活性;铁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并影响鱼类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铜有利于铁的吸收和血红素的形成,为酶系统所必需;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硒与维生素E的吸收利用有关,过量时会引起中毒。
2. 无机盐的吸收和排泄
水生动物由于生活在水中,环境与体液之间存在一个渗透压差。淡水环境中水大量渗入体内而使动物脱盐;海水环境中盐大量进入体内而使动物脱水。为了保持体内液体环境的稳定性,水生动物形成了与陆生动物不一样的水盐代谢方式和特点。
水和离子几乎不能透过水生动物的皮肤,比如淡水鱼主要是通过鳃和肾脏调节渗透压,海水鱼则是通过鳃、肾脏、肠调节渗透压。
淡水鱼体液中的离子特别是钠、氯离子,主要通过鳃和口腔上皮细胞不断地渗透到体外,同时尿中也排出一部分。这样失去的离子一部分从食物中补充,一部分则由鳃从外界吸收,以保持体液平衡。总的来说,淡水鱼类体液盐度高于水环境,其体液是高渗溶液,其水盐代谢以保盐排水为主。海水鱼类的体液盐度低于水环境,其体液是低渗溶液,其水盐代谢以排盐保水为主。
3. 无机盐的过剩和缺乏
当饵料中的无机盐含量过高时,鱼类可以通过鳃、肾把多余的盐排出体外,但对其生长会带来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作无机盐过多症。
研究证明,水生动物虽然能够从水环境中吸入一定的无机盐,但在饵料中还应适量添加,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生长,而呈现出无机盐缺乏症,比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抽搐死亡。
五、对维生素的需求
维生素是食物的构成成分,它是动物体维持生命和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一般将维生素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常见的维生素A、D、K、E等4种维生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其余则属水溶性维生素。
1. 维生素的生化功能
维生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代谢,如表2所示。

表2 维生素的主要功能
3. 维生素缺乏症
因维生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动物生理上病变的现象,称为维生素缺乏症。不同维生素缺乏所表现出的症状各不相同。例如,维生素A缺乏为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时动物生长抑制,体重降低,食欲减退,出现畸形;维生素B缺乏时鲤鱼的食欲显著下降,生长缓慢,表皮出血,脂肪肝形成;维生素C缺乏时鱼体变形成出血。
为了保证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通常是根据水生经济动物的营养标准,采用多种原料配合而成的全价的饵料(制粒后称为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如果某种物质不足,可加入添加剂补充,比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等。
作者:梁洪,刘文俊
(备注:知乎号"渔人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