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虾早已市值过亿,即便在当时,齐白石的虾也足够他活得舒适,超写实大师冷军,画了齐白石的虾,也卖到了5万,而这位花鸟大师的虾……
曾经有人问他和齐白石谁画的虾最好,他自信地回答:北有齐白石,南有张大壮。
对,说这话的人,就是海派花鸟大师张大壮!
先来看看张大壮引以为豪的张氏明虾。










既然他的虾这么好,为何学齐白石的多,学张大壮的少?
首先,齐白石的名气比他大,齐白石的虾也较容易下手,很多人画虾都是从齐白石开始。而且张大壮画虾采用没骨法,在画法上就别具一格,用色和用水也十分微妙,勾写点染出虾的玲珑剔透,虽然是生的,却鲜嫩肥硕勾人食欲。
也曾有人学过张大壮的虾,用色非脏即腻且形态僵死,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张大壮的明虾与齐白石的水墨河虾,的确可并称为“艺苑双美”,但是张大壮差在哪儿呢?
张大壮并不壮,非但不壮,还很羸弱,刨除生性淡泊,处世低调等原因,他一生中的很多机遇都因健康原因错失了!从这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很难与其历经的苦难联系在一起。







张大壮先后师从李汉青和汪洛年学习花卉、山水,但真正让他的天赋全面绽放的是庞莱臣。
张大壮生于杭州,13岁随父亲到上海,17岁到商务印书馆当美工,19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机遇,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收藏家庞莱臣的赏识,聘他到自己的“虚斋”做书画管理。

张大壮(1903-1980)
庞莱臣财力雄厚,又精于鉴赏,收藏的珍贵文物数以千记,有“收藏甲东南”之誉,他先后编印了《虚斋启画录》和《虚斋名画续录》收录自己所藏的历代名画。在这个过程中,庞莱臣对张大壮进行了严格的笔墨训练,每收录一幅作品,必让他先临摹一遍,然后再重新装裱过收藏。
日夜浸淫于古代书画的艺术海洋,饱览了上至宋元、下迄明清的无数名家书画真迹,经过多年磨练,张大壮集绘画、书法、篆刻、鉴定、修复古旧名画于一身,特别是对恽寿平绘画技法的领会,日臻出神入化,指挥如意。
但这种恬静的时光,并没能伴随张大壮一生。
29岁那年,张大壮因为频频吐血,不得不离开“虚斋”,在母亲的陪伴下调养身体,并将本名心源改为“大壮”。离开“虚斋”的张大壮,生活没了着落,不得不靠仿制古画换钱供母子二人生活。
在“虚斋”临了十年名画,使他仿起历代大家得心应手,惟妙惟肖,达到什么程度呢?
张大壮曾为庞莱臣补画过一张恽寿平的樱桃,后来被人拿到吴湖帆处鉴定,吴湖帆看到后执意要买下来,因为他自己也藏有几帧恽寿平的花卉册页,刚好与此帧合为一体,殊不知,本来这页就是有题无画,因而庞莱臣才请张大壮根据题诗补的画,得知此事后,吴湖帆对张大壮的画艺甚为叹服。

青年时代的张大壮
在张大壮离开“虚斋”时,吴湖帆还曾邀他去自己的“梅景书屋”共事,张大壮因病婉言谢绝,自此踏上了一条卖画为生、贫病交困的艺术生涯。
直到1956年,上海书画院成立,张大壮被聘为专职画师,生活才开始安定下来。即便如此,身为职业画师,张大壮每个月拿着八十元的固定工资,每个月交四幅画,数十年不变,如此算下来,他的每幅画只值二十元。
张大壮从小体弱多病,五岁就开始吐血,一直吐到七十多岁,因为吐血,他要常去医院输血。直到1980年,他才结束了这种磨难,因为这一年,他去世了。
据他的侄子回忆,张大壮晚年极瘦,瘦弱得风都能吹倒,但为人和善,慈眉善目,耳大至肩,说话带着浓重的杭州乡音。张大壮的居住环境也很简陋,仅一个房间,后半部睡觉,前半部吃饭和作画,没有一件像样儿的家具,光线也很暗,仅靠大门与天井上的天窗透来的一点光线。
如此狭小简陋的地方,客人倒还不少,求画的,闲聊的,从不间断,客人来了随便坐、随意聊,张大壮就独自忙着煮饭、烧菜、泡茶、煎药、作画,偶尔插几句话,像个宾至如归的小茶馆儿。
说到煎药,张大壮幼时学过中医,加上久病成医,遇上小毛病都自己配药,在他去世的前三年,他又得膀胱癌,被告知只能活三个月。他听后并不在意,也不接受手术和化疗,靠自己开方抓药、吃素,打算“饿”死癌细胞,硬是把三个月延长到三年多。
张大壮一生与世无争,但对艺术的追求却始终坚持“嘴上要让人,笔头上不让人”。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经常出去写生,但是他经常去菜市场,充满人间烟火味儿的瓜果蔬菜鱼虾,成为他最好的写生素材。
张大壮画花鸟蔬果,基本上以色彩为主,很少用墨,仅在西瓜籽、蚕豆蒂等细节上点几下,可谓真正的惜墨如金。作画用的颜料,都由他自己调配,牡丹的紫色、菜蔬的青绿,明虾的透明感,这些名丽润泽的色彩,在现成的颜料中是无法找到的。















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对恽寿平的“没骨”画法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从“没骨渲染”到“没骨点染”和“没骨写意”,他的恽派花鸟画在当时便赢得了很高声誉,并与唐云、陆抑非、江寒汀被合称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名旦”,还因为所画牡丹娇艳秀美,雅而不俗,有了“张牡丹”之名。




“张牡丹”画海鲜也很有一套,除了明虾,他笔下的带鱼、黄鱼也透着一股凉沁沁的腥味儿。




张大壮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但从他的作品被列入限制出境级别,可以看出他的绘画成就得到了足够的认可。看到这些色彩鲜活、题材纯朴的画作,再一次发觉,原是人间的烟火最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