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鱼怪传奇的一生:鱼嘴里的假舌头,鲸皮上的密集牛皮癣
中国西南渔业网备注:本文用的"鱼鲺(虱)"两字,但纵观全文内容和图片来看,应是"鱼怪"寄生虫才对,可能是原作者搞错了概念,本文标题应为<<鱼怪传奇的一生:鱼嘴里的假舌头,鲸皮上的密集牛皮癣>>,但为了保持原文架构,本站暂不修改,请读者自行理解。
鱼怪:请参阅---鱼怪病_鱼病图谱_中国西南渔业网---永川水花网,欢迎光临! http://www.yc6318.cn/stbc/aritcle1769.html
鱼鲺:请参阅---鱼鲺病_鱼病图谱_中国西南渔业网---永川水花网,欢迎光临! http://www.yc6318.cn/stbc/aritcle1770.html
以下文章转载于:SME科技故事
臭名昭著的虱子虽然只有蚂蚁大小,招人嫌的程度却毫不逊色。它是一种昆虫,通常只寄生在鸟类、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身上。它在人体身上吸食人体的血液,还可能传播着意想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有几种也称为“虱”的生物,它们虽然也靠寄生为生,却与宿主有着截然不同的相处之道。

头虱
如果不慎遭遇意外失去了一只手,假肢就是维持日常行动的代偿。
而一种叫缩头鱼鲺的生物,就给失去舌头的鱼当起了假舌头。
它作为活体“假肢”被含在嘴里度过了鱼鲺的一生,但它可不是单纯地出于善良和无私奉献,恰恰相反,它正是咬掉舌头的凶手,企图取代其地位。

缩头鱼鲺的名字容易让人对它的属性造成误会,其实它只是和虱一样通过寄生的关系赖以生存,并不是虱子,寻亲问祖起来,它和虾蟹的亲缘关系倒是更亲近。
它们都属于甲壳纲动物,有着坚硬的外壳与锐利的爪子。
但缩头鱼鲺只有3~4厘米的微小身躯。

虽然身躯娇小,它下手却毫不含糊,甚至有些“心狠手辣”。毕竟为了生存,也只能发挥出潜在的最大力量了。
它凭借体型优势,巧妙地通过鱼鳃溜进鱼体。
眼前肥厚的鱼舌如同猎物般郝然出现。

从鱼鳃进入的缩头鱼鲺
随后,它用锋利的前爪钩住舌头,再用强劲的后腿将自己固定在舌头后面,鱼舌也已经被它牢牢控制住。这时,占据了绝佳位置的鱼鲺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而真正凶残的一幕也才刚刚揭开。

鱼鲺用强力叮咬刺穿它未来宿主舌头上的血管。
在形成切口后,它便开始吮吸血液。既是为了填饱了肚子,也是让舌头尽快脱离。血流不止的舌头很快便萎缩,最终脱落。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后,这场毫无悬念的恶斗也就结束了。

入侵成功的缩头鱼鲺终于成功取代了舌头的地位。傍上宿主之后的生活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温饱却不再成问题。它位居所有进食食物的必经之路,自然不会放过搜刮杂散物的机会。
而当宿主也实在找不到食物时,它的“舌头”竟然还落井下石,吸食它的血液和粘液等物质。
但当然,它不会对宿主造成过大的伤害。毕竟这可是它余生赖以生存的庇护所,它可再也不想尝到“露宿街头”的滋味。

怪异的寄生方式还不足以展现缩头鱼鲺传奇的一生。作为雌雄同体的物种,它的变性过程也不禁令人乍舌。幼年的鱼鲺都是作为雄性存在的。在发育完成后才通过激素调节,发生性别的转变。而雌性展示出了成为舌鲺的凶狠面目,这才有了入侵的一幕。

发育不同时期的缩头鱼鲺
漫长的“虱”生里,缩头鱼鲺除了吃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交配。然而它还必须尽忠职守,坚守在“舌头”的岗位上。于是,远道而来的雄性鱼鲺也就只好采取一些计谋了。
它们渐渐靠近鳃室,溜进“站岗”鲺的宿主嘴里,完成这场神圣的交配。

不知道这给可怜的宿主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其实在人类身上也同样寄生着大量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体。
也许它们也正在以某种方式开展着我们未曾察觉的日常生活。
幸运的是,像缩头鱼鲺这样大小的寄生体相当罕见。所以也没有如此惊慌的恐惧感和恶心感。

缩头鱼鲺大多寄生在鲷鱼和其他7种相近的物种身上。
差距不大的体型容易让人心里产生怪异感。而有一些体型小得多的寄生鲺,则热衷于体型巨大的鲸类动物。

它们因此得名为鲸鲺,包含了30多个物种。鲸鲺也是甲壳纲动物,长相与虾有几分相像。
体长只有5~25毫米,即使密密麻麻地黏在巨鲸身上也不容易被察觉。

在资源稀缺的海洋里,鲸的表皮相当于一块肥沃的有机物基质。因此许多微小的寄生生物慕名而来,企图分得一杯羹。其中就有鲸鲺的身影,一条鲸上往往聚集着7500只庞大的鲸鲺家族。除此之外,藤壶也是它们身上的常客。这些附着在鲸表面的浅色小生物也就成了鲸身上的独特标记。大片的斑块宣告着寄生者们的入侵胜利。

鲸鲺与藤壶丛生的鲸背
鲸是海洋里的霸主,因为体型巨大且凶狠而闻名。对于它身上的小生物来说,可谓安全感十足。于是它们开始享受搭上鲸皮“快艇”在海洋驰骋的感觉。然而,速度过快带来的强大水流却也不容易让这些乘客站稳脚跟。因此抓地力有限的它们只能选择须鲸、座头鲸、灰鲸等游速较慢的物种。

为了傍上凶猛的巨鲸,鲸鲺自然有特别的技巧。有限的身体结构里,钩状的枝节末端结构和锐利的口钳算是它为数不多的实用利器了。它们依靠尖锐的肢爪紧紧附着在鲸的表皮上,也就坐稳了这趟没有目的地的“游艇”。

鲸鲺结构简要示意图
但论附着力,鲸鲺还是比不过构造独特的藤壶类动物。因此只能屈尊二等座,藏身于皮肤伤口、头部和腹部褶皱、吻或鼻孔等表皮位置。为了尽可能将自己固定在宿主皮肤上,鲸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它们不惜咬掉宿主身上的皮肤,从而把让自己深深嵌入。

褶皱处的鲸鲺
而咬掉的皮肤也不浪费,直接成为了它们的食物摄入体内。当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也不能一味剥削宿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们还得另觅食物。然而漂泊不定的生活注定不允许它们停下脚步。因此,浮游生物就成了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一些浮游生物
海中浪潮汹涌,体型微小的鲸鲺却没有游泳的本领,于是它们只能通过宿主皮肤的接触进行传播,而这种机会并不多,能获得接触并实现迁移也是个艰巨的工程,因此一条鲸通常就是鲸鲺的终身宿命。

寄生往往与死亡、患病等不好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而在广泛的生物界中,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未必势将沦为生死之争的惨烈。在不是那么公平的物种竞争中,也许有着相对和善的相处之道。
*参考资料
Cymothoa exigua. Wikipedia.
Whale louse. Wikipedia.
Jolene Creighton. Cymothoa Exigua: Meet theSex-Changing, Tongue-Eating Parasite. Futurism. 2014.
Elizabeth Preston. The Lonely Lives of DolphinLice. The Atlantic. 2017.
Secrets of the Whale Riders. News Center.The University of UTAH.
Fengfeixue0219. 鲸虱、藤壶、巨鲸背负着的“微世界”. 果壳. 2015.01.22.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