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渔药使用有讲究,这些关键点决定养殖成败!
用药是我们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渔药的使用看似简单,实则内藏玄机。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对水生动物造成伤害。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渔药使用的宝贵经验,帮助大家科学用药,提升养殖效益。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渔药本身的性质。渔药的理化性质,比如溶解度、酸碱度、稳定性等,决定了它的药效发挥。比如,三氯异氰尿酸在酸性环境下较为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中和,因此在酸性水体中使用时,效果更佳。此外,渔药的剂型也会影响其吸收效率。比如,同一种渔药,液态剂型通常能更快被水生动物吸收,而粉末剂型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掌握这些基础信息,能帮助我们在选择渔药时更有针对性。
其次,配伍禁忌是渔药使用中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很多时候,养殖户会将多种渔药混合使用,但这样做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敌百虫与碱性渔药混合,会产生毒性更强的敌敌畏;硫酸铜与鞣酸及其制剂混合,则会生成暗褐色沉淀,导致药效失效。因此,在使用渔药时,我们必须清楚每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因盲目搭配而造成损失。
再来谈谈给药时间的选择。天气、水温和水生动物的生理状态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一般来说,晴天上午9:00-11:00或下午15:00-17:00是使用渔药的最佳时间段,此时水温适宜,药效发挥更充分,同时对水生动物的毒副作用也较小。此外,大潮期间或大换水后,虾蟹容易应激脱壳,此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尤其是刺激性较大的渔药,更应避免使用。
反复用药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长期低剂量使用某种渔药,可能导致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药效。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并遵循科学的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因耐药性而陷入用药困境。
最后,水体环境对渔药的作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来说,水温越高,药效越强,但某些药物,比如溴氰菊酯,却在低温环境下效果更佳。此外,水体的酸碱度也会显著影响渔药的性能。酸性渔药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减弱,而碱性渔药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会随着酸碱度的升高而增强效果。此外,溶解氧、盐度、底泥等也会对药效产生影响。比如,高盐度水体会抑制某些抗菌药的活性,而底泥过多则可能吸附渔药,降低其作用。

总的来说,渔药的使用是一个需要精细考量的环节。对养殖户而言,科学用药不仅关乎养殖效益,更关乎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希望大家在使用渔药时,能够结合水体环境、动物状态和药物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养殖场更加健康、高效,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