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诱发鱼病的理化因素:从鱼病角度说与鱼病关系紧密的水质理化因素

发表时间:2025/11/25 13:25:29  作者:梁洪  浏览次数:3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养殖水体的诸多因素与淡水养殖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此仅从鱼病的角度介绍几种与鱼病关系比较紧密的理化因素。

一、水温和气温

大家都知道,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成长和生存。水生动物的种类不同,以及同一种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不同。同时,气温的高低决定了水温的升降,气温与水温有着紧密的联系。

1.水温过高或过低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造成水生动物的不适应,轻则吃食量下降,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的会引起代谢紊乱而死亡。比如罗氏沼虾,水温低16℃或高于34℃时,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吃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当水温低于14或高于38℃时逐步死亡;罗非鱼在水温低于16℃或高于35℃时,就表现出不适应,渐渐停止摄食,当水温高于40℃或低于9℃时就会死亡;鲮鱼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需要的温度不能低于8℃,否则就会出现死亡;虹鳟当水温超过24℃时,停止摄食,长期便会机体衰弱而死亡,温度为27~30℃时,短时间内即死亡;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适温范围12~35℃,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还有许多水生动物,它不能在冰点的环境中长期生存,因为鱼是变温动物,它体内的液体环境会因结冰而死亡。

2.温差

水生动物由于转运、调节水质换水或加水时,温差不能过大,否则,会因水温差过大而引起周围神经紊乱而病变或死亡,比如水花鱼苗下塘时水温差不得超过2℃,鱼种和成鱼不得超过3~5℃,虾苗、蟹苗在转运或下塘时水温差不超过2~3℃。实际生产中如因调节水质,必须考虑水温因素,通常一次性换水不超过1/3。在苗种转运过程中,如果两水环境温差太大时,也必须耐心地调节,当水温基本一致时方能将苗种投入,否则,会因温差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水温的高低与鱼病的流行有关

水生动物的疾病有多种,但有些疾病的流行与水温的关系密切。比如草鱼出血病,在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在25℃以下时,病情随着消失;小瓜虫病一般在水温15~20℃时比较流行;斜管虫病在水温12~18℃时大量繁殖;淡水白鲳当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

测量气温和水温,通常采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现在有电子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不要把温度计离开水面,因粘在温度计上的水分会因蒸发而散热,使温度会突然下降,不能测得真正的水温。如果用采水器或采水瓶取一定的水,再用温度计测更为准确,测温时还必须注意天气情况,比如光照很强,在水表面测定的水温值,不能代表水体的真正温度,通常宜测水表面以下30~50厘米的温度。

二、酸碱度

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决定于水中游离的氢离子浓度,用pH来表示。pH值为7时中性,7以下到零止是酸性,7以上到14止为碱性。水生动物对pH的适应有一定范围,超过了一定限度便会不适应或死亡。比如通常鲤科鱼类可以生活在pH值6.0~9.5之间的水体中,一般丰产鱼池的pH为7.5~8.5;中华绒毛蟹的养殖水体,以pH7.3~8.5为佳;罗氏沼虾养殖水体的pH以7.8~8.5为佳,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对幼体生长发育、变态均不利;南方大口鲶适应pH为6.0~9.0,最适pH为为7.0~8.4;虹鳟适应pH为5.5~9.2,最适pH为6.5~6.8。

总之,当水体pH高于10.5和低于5.5以下时,均不利于水生动物生存,因此,无论是苗种放养还是水质调节防病治病,都必须考虑水体的pH。

三、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与水生动物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含量过高,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会使鱼苗体内血液中的溶氧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游离出来产生病变,这是通常所说的鱼苗气泡病的一种;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又会使水生动物失常或窒息死亡。比如罗氏沼虾要求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低于3mg/L,低于0.38~1.04mg/L时窒息死亡;大口鲶要求水中溶氧不低于3mg/L,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窒息死亡;虹鳟在水中溶氧量9mg/L时快速生长,7mg/L时正常生长,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3mg/L时浮头并出现死亡。

一般养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愈高,对水生经济动物的生长发育愈有利,故在养殖中要加强水质调节,提高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即使象龟、鳖这样的水生动物,虽然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水体中的溶氧过低时,环境恶化,疾病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或影响生长。

四、化学中毒

凡是由化学物质造成水生动物死亡的均称化学中毒。水中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可由水体本身恶化而产生,比如硫化氢;或者是由外源流入,比如农药和工业废水;治疗鱼病时用药不当也会产生中毒,比如漂白粉引起鱼中毒。

引起水生动物中毒的化学物质很多,而且中毒症状也各不相同。

1.硫化氢

硫化氢可与鱼类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素减少,引起鱼类呼吸困难,最后室息而死亡。水中含有3mg/L的硫化氢可使鱼类死亡;同时,也会使水体pH下降,不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生活。

2.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对鱼类的毒性可分为外毒和内毒两个方面;外毒是金属离子与鳃所分泌的黏液形成蛋白质的复合物,覆盖鳃部,造成呼吸困难,直到窒息死亡;内毒是重金属离子通过鳃及肠进入血液,使酶失去活性,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鱼体的新陈代谢,最后导致死亡。

导致鱼类中毒的重金属,以汞的毒性的最大,铅、铜、锌、镉次之,锡、钴、镍、铁、钡、锰等再次之。

3.有机磷

有机磷能引起鱼类骨骼发生畸形,中毒的机能是有机磷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蓄积而出现神经症状。比如马拉硫磷中毒的鲢鱼种起先是兴奋,出现阵发性上窜下游,接着呼吸困难,最后呈昏厥假死状;受刺激后腹部朝上,急骤成螺旋式游动,鱼体渐渐变黑、弯曲。

4.酚

酚中毒会造成循环系统发生混乱,并对神经系统有影响。酚中毒分4个阶段,潜伏期:鱼开始不安;兴奋期:鱼全身剧烈颤动,呼吸变得不规则,出现痉挛;抑制期:鱼失去平衡,或仰游,或滚动;致死期:鱼进入麻痹昏进状态,横卧水底,呼吸微弱,直至死亡。在含酚4~25pmm的水中,可造成鱼类急性死亡。

5.含氮化合物

水中含氮化合物有4类:胺氮(有机氮)、铵盐(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生物尸体经细菌分解以有机氮形式溶于水中,先变为氨,然后变成亚硝酸盐,最后则成为硝酸盐。

氮是构成鱼体蛋白的最主要原料之一,鱼池中允许的氮化物含量为:氨为0.1mg/L、硝酸盐为1-2mg/L(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夏季鱼池所允许的氮化物:有机氮2mg/L、氨2mg/L、亚硝酸盐0.01mg/L、硝酸盐3mg/L,如果这些物质液度超过上述数值,表明水体已经污染,对鱼类有危险。

一般认为,对鱼类生活不利的水环境,对其它水生动物的生活也不利。

来源:西南渔业网。作者:梁洪。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