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低温真的不能用药吗?说一说冬春时节鱼类斜管虫病的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0/01/29 19:56:51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224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鱼类"低温不能用药""低温不用药"

在水产业界,"低温不能用药"一说非常盛行,上至专家老师下至普通养鱼人,把低温用药视为洪水猛兽,似乎列为行业禁忌。让我不解的是:有病也不治吗?有虫也不杀吗?只能等鱼死吗?因为鱼类本身就有低温类病害,特别是水霉病是低温鱼病的专属和特有病类,寄生虫中犹数斜管虫、小瓜虫、三毛金藻(应不列为虫类)也是冬春时节的特有害类,水霉病每年造成的损失是特别大的,小瓜虫冥顽不治每年也是很恼人的,斜管虫和三毛金藻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冬春的不明原因死鱼大多数是斜管虫或三毛金藻造成的。比如2019年春节前后发生的“鱼瘟”(水霉赤皮并发症)久治不愈也有斜管虫参与其中的缘故,造成“鱼瘟”来势凶猛,气焰嚣张,病情危急,死鱼损失之大令人惊恐乃至后怕。

(水霉病)

有虫不能杀,有病也不治我也不是强词夺理,我猜想这些说法的出处可能大多是并没有参与实践或者不是养鱼人所说的吧,对头!按理论上说鱼是冷血动物,温度低了鱼的身体机能也变弱了,经受不住药物的刺激和折腾,因此"低温不用药"就依理出炉了,有些专家老师便有依据也有真相了,养鱼人一听专家都这么说了那就是铁律了,让许多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小瓜虫)

我在想:这个看似很有科学道理的高谈阔论,符合实际(实践)吗?能不能用药?该不该用药?当然是整个养殖周期全程都不用药为好,但这不切合实际。应该取决于是否有病害发生来定论,以鱼是否生虫患病为界限,不能依所谓的理论定律来取舍,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提倡科学的用药方法才是王道。如果鱼儿真的发生水霉病(或者赤皮病、痘疮病等,也是冬春低温鱼病)了,长了寄生虫了,病重危及到鱼儿的生命了,就得非用药不可。如果一股脑的不加区别无视不同的情况,仍然照搬"低温不用药"的观念而那就特错大错了!

(三毛金藻中毒引起鱼儿趴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取舍吧!好了,话不多说了,下面仅以寄生虫中最喜于低温时段暴发的斜管虫为例予以交流!另外,水霉病、赤皮病、痘疮病、疱疹病以及指环虫、车轮虫和三毛金藻中毒等冬春易发鱼病请阅本人另文。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二、喜于低温时段暴发的鱼类斜管虫病

水温在20-28度是车轮虫的最佳繁殖水温,在25度左右,锚头鳋又开始加快繁殖;当随着水温的进一步降温,在15-20度时,小瓜虫容易爆发;水温在18度以下斜管虫极容易大量繁殖。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摄氏度,最适繁殖水温为5-12摄氏度。因此,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四月是斜管虫的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有但少见

(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指环虫)

三、鱼类斜管虫病症状

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去。在苗种培育池塘和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斜管虫是苗种的大敌,容易引起严重的死亡。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粘液作营养,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体表或可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肉眼观察时可见鱼类体表的鱼泫(音”玄”,鱼类黏液)很多很重,鳃丝可见粘液(黏液)粘连不断,即可诊断为疑似斜管虫病,由于鳃丝受到损伤,所以通过鳃小片进入鱼体内的溶氧减少,鱼会出现冬天也浮头的现象,鳃丝受到损伤的同时会使鱼的呼吸困难,鱼儿表现游动迟钝,或作侧卧状,也有趴边或上浮水面以下群聚懒散不动的状况。患病严重时,会导致鳃的组织破坏(烂鳃),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也会出现鳃丝粘泥等症状,随后即可大量死亡。

四、斜管虫和车轮虫的区别

斜管虫与车轮虫、指环虫、鳃隐鞭虫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但斜管虫与车轮虫两者是相似但仍有区别的。斜管虫是很扁形的,喜欢在鳃丝边缘游动,车轮虫会打转,一般在鳃丝外边游动;车轮虫一般危害小规格的鱼苗。斜管虫一旦大量感染会造成鱼儿大量死亡并且比较迅速,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斜管虫在晴天转雨天气时,因气候突变会激活虫卵,斜管虫病便会有大机率的发生,当水质偏酸时的池塘,斜管虫病发生的机率也大。鱼苗越小,斜管虫病的危害越大。车轮虫在连绵阴雨时的发生概率很大。另外,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指环虫、鳃隐鞭虫等,本文从略(见另文)。

(烂鳃粘泥)

五、鱼类斜管虫病的镜检

斜管虫病原则上以显微镜判定为主,镜检时尽量要检测新鲜或刚死的病鱼,死亡两小时以上的鱼,斜管虫可能会逃离鱼体,容易误诊。斜管虫活体大小在20至50微米大小,只有成虫期的小瓜虫十至二十分之一大小,如无明显的外在病状表现,建议用显微镜确诊。

(斜管虫的形态结构:A和B是活体标本,C和D是染色标本)

鱼斜管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鲤斜管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刚死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故名斜管虫。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边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

(斜管虫的超微结构:A是在鳃丝上的虫体,B是虫体外观,C和D分别是纤毛细微结构)

镜头下的斜管虫会呈现出卵圆形以及鸭梨形,分腹面、背面、侧面三处种形态。因为腹面中部有一胞口,所以会在镜头下面看到类似小气泡的圆圈,而当观察的的斜管虫是背面则没有,如果是侧面则呈现出的是一头大一头小拉长的椭圆,犹如鸭梨形状。

如果发现有些管虫基本不动或者活动强度不大的话,一般危害不大。如果发现斜管虫数量多并且游动能力又强又好,那就说明斜管虫伤害攻击力很强,必须及时杀虫以免虫情恶化致鱼类死亡。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六、斜管虫的防控措施

低温时节的用药,只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鱼类机能较弱)限制而已,只要方法得当并无妨碍。我们说的低温时节主要是指水温低于15度(或20度以下)、鱼类越冬前后的深秋和冬春季节。对于杀虫药物的选择,在水温低于15℃(或20度以下)时,不使用阿维菌素氯氰菊酯溶液、氯戊菊酯溶液等菊酯类烈性药物。对于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即便使用也应注意掌控用量,但均以进行两次杀虫为好,其实很多杀虫药都可以抑制或杀灭斜管虫,在鱼类寄生虫宜生时节用普通的杀虫剂即可。一般用药精准时,用药8小时左右鱼类斜管虫病即可治愈。斜管虫与车轮虫、指环虫、鳃隐鞭虫可能同时并发,杀灭方法基本相同(可参照)成鱼用药后应间隔20-25天(休药期)后出售。

1.传统的方法: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加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用到0.5~1.0克/立方米,同时也可抑制三毛金藻。

2.生石灰辅助治疗:根据斜管虫在水质偏酸时发生的机率大,表明喜酸怕碱,冬春季节亩用20-30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同时调节水质并冶疗烂鳃赤皮等病。

3.药浴浸泡:苗种或再养鱼下塘前以及捕后留塘鱼,用硫酸铜8克/立方米浸泡20分钟。用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的溶液浸泡,水温10~20℃浸洗病鱼20~30分钟;水温在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在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用食盐2%溶液浸洗5~15分钟。

4.苦楝枝叶:水深1米,每亩用25~30公斤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或者扎捆苦楝枝叶浸泡于塘中也有效果。

5.施用杀灭寄生虫专用药物(比如“车轮斜管净”等)。

(刘文俊 2020.01.29)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另请参阅:(均是冬春低温鱼病的文章)

新解:冬春低温时节令人防不胜防的水霉病

鱼类痘疮病:鱼体有石蜡样的增生物容易和水霉病相混淆

头部枯萎和鳃坏死——少有人注意且容易误判的 “鱼类疱疹病”

鱼病的诊治及用药方法(附:近期"鱼瘟"的参考防控措施)---诊病选药用药至关重要!

鱼儿有时无明确原因死亡---三毛金藻可引起低温时节鱼类的大量死亡

鉴别与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与嗜酸卵甲藻病(打粉病)

鱼类受伤后发生赤皮病和水霉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措施

注意!外伤病:鱼类溃疡病(烂身病)的症状和防治

注意!外伤病:鱼类疖疮病的诊治---鱼类生疮溃烂症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