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中氨的来源与毒害作用及其调节措施
非离子氨与离子氨:
天然水的铵盐是指在水中以NH3和NH4+形态存在的氮的含量之和,水化学分析测定的铵氮(或氨氮)都是两者之和,未加以区别。氨和铵离子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质。由于NH3和NH4+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有很大的差异,NH4+基本没有毒,NH3的毒性很大。在研究毒性时,需要将两者区别。为了避免混淆,这时一般把两者之和称为总氨或总氨氮,用符号TNH4,-N表示;将TNH4 (铵离子)称为离子氨,或离子氨态氮,用符号TNH4N表示; NH3(氨)称为非离子氨,或非离子氨态氮,用符号NH3-N或UIA表示。
池水中有效氮主要是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以及残饵等经细菌分解而产生。鱼类和水生生物排泄的代谢废物主要是氨,还有一部分是有机氮化合物(多肽、氨基酸、蛋白质等),它们也是池中氮的重要来源。此外,池塘中的固氮藻类和固氮菌能将水中的游离氮同化为有机氮,特别是当固氮蓝藻繁殖较多时,其所固定的氮是池塘有效氮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时候池塘水源流经含硝酸盐丰富的矿物和泥土,而使水中纯粹无机来源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但这种情况一般少见。
养殖水体非离子氨含量的因素
养殖水体中非离子氨的浓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1)水体总氨的浓度
取决于养殖水体中的氨输入 (施肥、投饵、动物排泄)和氨的支出(植物吸收利用、硝化作用、向大气发散等)。
(2)水体PH
由于NH3-N在TNH4-N的比例随pH、离子强度和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NH3-N的比例随着水体pH的增高而明显增大。pH值每增大1,NH3所占的比值增大近10倍。pH越高,非离子氨的比数越大,浓度越高。
(3)溶解氧
NH3 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
非离子氨对养殖动物的毒害作用
NH3对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皮肤中黏液细胞充血、血液成分的改变和红细胞受破坏、抗病力下降。在我国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 1997) 和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 -1989)中都规定非离子氨含量不得超过0. 020mg/L.
我国肥水养鱼池塘中,总氨的含量常在2mg/L以上,这一数值在pH较低时对鱼类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夏季当水温升高和pH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急增时,就可能导致鱼类的直接中毒,特别是刚下塘几天的鱼苗,最容易中毒死亡。鱼池施用铵态氮肥时,必须根据水质的pH等状况,掌握适合的施肥量,防止施用量过多而使水中氨的含量达到危害鱼类的程度。
以磷促氮
养殖水体中,磷不易参与物质循环,大量沉积底泥,但不能有效利用,缺乏有效磷。由于磷循环的特点,养殖过程中,磷很容易成为“木桶短板”。
当水体 C/N值很小时,无机氮素的消除主要依赖水体中藻类和一些自养微生物等来清除;当C/N 值在 8-10时,水体主要依赖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之间相互协同的作用来完成清除过程;当在水体中添加大量碳源提离其C/N 值达到 15以上时,系统则主要依赖异养微生物来清除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无机氮,并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