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养殖叉尾鮰解决“套肠”是首要问题
导致叉尾鮰诱发套肠病的因素很多,有人说到寄生虫,有人说是病毒导致,有人说是水质,有人说细菌,各有各的说法,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官方的说法,鱼类鱼病的治疗方法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千变成发变,三环理论是经的起考验的。而诱发疾病的因素很多,如环境、免疫力、温度、溶氧、鱼的密度等等。在众多因素中,环境是最为重要的。虽然肠道有寄生虫,但也需要适合寄生虫繁殖的环境,也才可能促使寄生虫大量繁殖,继而对寄主产生危害,发生寄生虫疾病。
1、肠道寄生虫,肠道环境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对,肠道环境是没什么不一样,可能忽视了和肠道相连的外环境,鱼肠道内的环境可能没什么差异,但肠道外的环境,那就千差万别了。相较于其他鱼种,叉尾鮰肠道内的环境,更容易受到外环境影响,如外环境中有寄生虫或是虫卵不断的通过外部水体进入鱼的肠道,而且还能抗过肠道内消化酶等物质的分解,还能存活,那这个虫体一旦过度繁殖,就会成为引发炎症的病因。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通过添加干酪乳杆菌,按一公斤饲料添加5-6毫升的干酪乳杆菌,保持肠道内一定的酸度,是可以抑制一些寄生虫的生存。例如养殖户用干酪乳杆菌拌饲料,我说的是一袋饲料拌两百毫升,但养殖户却按一瓶拌两袋饲料,结果草鱼吃了,肠道内的绦虫对酸碱度敏感,在水面上狂舞,场面盛为壮观,当一两个小时后,绦虫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草鱼才没有出现狂跳的现象。案例到现在虽然不多,但也足以说明环境对虫体的影响。
2、环境对虫体的影响,其实说到底是酸碱度对虫体的影响,而生产中,环境对虫体的影响,当属虫体耐以生存繁殖的环境,对绝大多数寄生虫,水质影响无疑是最大的,而影响水质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除了氨氮、亚硝酸盐,很多时候水体中悬浮的有机质多少,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酵素、干酪乳杆菌与有机质的平衡却是被广泛忽视的。因为水体中悬浮的有机质就是好多虫体繁殖生存的场所,悬浮的有机质越多,爆发寄生虫病也就越为常见。像过去,在肥水养殖中,有的用畜禽粪便肥水养鱼,就较不用的鱼塘,爆发寄生虫病的概率高出200%机率。而对于水库大水面精养,过去得出的结论,虽然老板投了大量的畜禽粪便,或是有机肥,但只要补充以足够的芽孢杆菌原粉、酵素、干酪乳杆菌,当达到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平衡时,也很少爆发寄生虫病。
总结得出,假如寄生虫是引发肠道炎症的源头,那这个源头的源头就是外环境,只有当外环境有源源不断虫卵或是活体输入,而且适宜寄生虫的繁殖,才会引发寄生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这个就应是引发寄生虫病的条件之一,那还有没有其他条件呢?还真有,只要有仔细的观察,看得多了,总结多了就一定有收获。
3、在解剖观察中,最可能的因素则是肠道胀气,正是由于在胀气过程中,肠道血管的延展度没有肠壁那么大,当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肠壁血管破裂,而破裂的伤口感染细菌,继而引发炎症,造成套肠。
例证最多的就是,许多养殖户的叉尾鮰得套肠时,大多处于开春,此时温度不高,当其一旦按其生长所需,能吃多少,则喂多少,而且不作任何免疫多糖和乳杆菌的添加,则是很容易出现套肠,此等案例多。而一旦控制饲料投喂量,并把免疫多糖和乳杆功添加上,则没有发生套肠,此等案例也多。
至于为什么饲料吃得多,就会引起套肠,那和胀气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在解剖大量套肠的叉尾鮰时发现的,附了一张发生套肠前,肠道胀气的图片在前面。当叉尾鮰吃的饲料偏多时,肠道就会被撑大。而且叉尾鮰的习性是在光照暗的环境下摄食,一天投喂两次,间隔时间长,所以就贪吃,早晚吃食量就很大,容易吃撑。
而吃得多,还不足以引起套肠,那还得有一个条件,就是肠道有大量产气的细菌,如气单胞菌。肠道中的饲料越多,那在气单胞菌的作用下产气也就越多,那肠避被撑破,感染细菌,继而引发炎症,造成套肠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也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减少饲料投喂可以避免套肠,而添加乳杆菌,通过细菌间的竞争,又可以抑制气单胞菌,让肠壁增厚,防止套肠的产生。当发现肠道出现胀气时,内服新安康或肠鳃康,初期是可以有效的治疗套肠的。
(网络文章)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