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鲤鱼简史:“四大家鱼”中为何没有鲤鱼?
在淡水鱼类中,鲤鱼的“地位”会让人觉得很尴尬。
首先,我国淡水鱼养殖史上,鲤鱼是最早被人工养殖的;其次,在整个“鱼文化”中,鲤鱼的文化内涵也是最为丰富的;最后,从产量上来看,鲤鱼的总产量也能排到第三名。
但“四大家鱼”排行榜上并没有鲤鱼的位置。
“四大家鱼”这个称号来自何时、何地,现在已经不好考证了,但我们在回顾鲤鱼的养殖史、文化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看,鲤鱼的养殖史可谓是一波三折,先从无到有,再由盛及衰,最后是平稳发展到至今。而鲤鱼的文化史则是一路高歌长盛不衰。并且鲤鱼养殖史最后一阶段的“平稳发展”全靠“鲤鱼文化”的拉动。
鲤鱼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什么,又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大乡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鲤鱼养殖的“前世今生”。
古代淡水鱼类的养殖史概览
对于淡水鱼类的养殖史我们大致可以划分这样几个阶段:自然捕获——人工蓄养——人工养殖——人工增养殖。
从自然捕获到人工蓄养的过程,就是人口增长跟食物紧缺之间的矛盾解决的过程。在自然捕获阶段,人们从大自然中捕获的鱼类就已经满足生存的需要,但人口增长或环境突然恶化,人们自然捕获的数量不足以维持人们的需要的时候,人为的、有目的的蓄养就出现了。
这时候的蓄养就是很简单地暂养,对技术要求不高。在此阶段,人们就会发现一些鱼类容易蓄养,成活率高,且能自己繁殖后代,进而有意识地积累这类鱼的养殖技术,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化、程序化、科学化的人工养殖打下基础。
在人工养殖阶段,虽能靠鱼类的自繁自养或从自然界中捕获育苗来扩大规模,但有目的繁育后代的技术还未掌握,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会过渡到“人工增养殖阶段”。

通过这段简单的淡水鱼养殖发展史会发现,早期适合人工蓄养、人工养殖的鱼类中,对鱼的品种要求特别高,而鲤鱼就是不二之选。
为什么是鲤鱼?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小型水生动植物都可以作为它的饵料,分布在中下水域中。鲤鱼的适应性强决定了人工蓄养的成功率高,进而在人工蓄养阶段获得更多的关注。

鲤鱼无论在平静的水中还是流水之中都可以产卵,并且鲤鱼卵有一定的黏性,可以轻松的粘附在水草上,自繁自养的成功率较高。其他鱼类需要从自然水域中捕获鱼苗,在养殖规模的扩大上鲤鱼有很大的优势,这样在人工养殖这个阶段,鲤鱼又胜一筹。
我国最早的鱼类养殖技术著作——《范蠡养鱼经》中,所养的鱼就是鲤鱼,可见先秦时代就已经有完善的鲤鱼养殖模式了。

鲤鱼较早地、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以在文化积累上也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鲤鱼文化
鲤鱼在古代鱼文化中的排位一直是第一位的,例如《尔雅》及《本草纲目》等著作中,“鱼”部都是将鲤鱼排在首位的。
春秋时期,孔子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闻讯后送给他一条鲤鱼,以示庆贺,孔子便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可见当时鲤鱼被视为一种吉祥之物。
鲤鱼文化中唯“鲤鱼跳龙门”最广为传颂。因为鲤鱼在繁殖期会逆水腾空而起,人们以此现象演绎出了“鲤鱼化龙”的传说:跳过龙门就成了龙,跳不过去就被点一下额头,再返回来。

例如李白在他的《赠崔侍御》中写道:
黄河三尺鲤,
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
归来伴凡鱼。
至唐朝,鲤鱼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达到了顶峰,鲤鱼在唐朝极受重视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唐朝是李氏的天下,而“鲤”同“李”谐音,因此鲤鱼被视为祥瑞之物,例如唐代的《大业杂记》中记载:
“西北通济渠忽有大鱼,似鲤有角,从清泠水入通济渠,亦唐兴之兆也。 ”
于是唐朝就有了“尊鲤”文化,唐玄宗曾两次下诏禁止捕杀鲤鱼,为了避讳“鲤”音,将鲤鱼尊称为“赤鯶公”。
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也有记载: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仗六十,言鲤即李也。 ”
原因之二:李唐王朝在统治中原前为鲜卑族后裔,为得到汉族人的支持,尊奉道教的李耳为太上老君,并随“李”姓。而道教中“琴高骑鲤”和“子英骑鲤”等“乘鲤升仙”的故事为人熟知,所以将鲤鱼列为“圣物”加以敬颂。
在唐代,鲤鱼不准捕杀、买卖,造成人工养殖鲤鱼的数量大大减少。如此,鲤鱼不再是作为食物而养殖的“家鱼”,而成了人人敬颂的“文化符号”,这也是鲤鱼不在“四大家鱼”之列的主要原因。
启示录
鲤鱼养殖在唐朝虽然一度进入“冰河时代”,但“鲤鱼文化”却借着“大唐盛世”进入了一路高歌的发展期。
直到如今,受鲤鱼文化的影响,北方仍旧是主要的鲤鱼养殖区和消费区,并且大多消费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红白喜事”等各种宴席上。南方地区受鲤鱼文化影响较弱,且有更多品种的淡水鱼选择,目前南方地区鲜有养殖和食用鲤鱼的习惯。

在农业产品领域中,鲤鱼或许只是一个另类,但也让我们见识了亚文化对农产品的塑造力有多么强大。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