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白暨豚与白暨豚保护及增殖

发表时间:2021/08/04 19:18:04  浏览次数:148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白暨豚属哺乳纲、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学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终身生活于淡水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20世纪80年代的种群数量300头左右。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白暨豚的皮可制革,肉可食,皮下脂肪是高级润滑油,治疗烫伤有特效,牙齿可作项链等装饰品。

形态特征 

白暨豚最大个体体长253厘米,皮肤裸露,无汗腺和皮脂腺,皮下脂肪起保持体温、减轻身体在水中比重的作用。前肢鳍状,适于水中游泳。后肢退化,尾末皮肤左右扩展成水平尾鳍,依靠尾鳍的上下摆动推动身体前进。眼小,视力差,依靠发达的声纳系统定位和寻找食物或逃避敌害。繁殖为胎生,具双角子宫,3月至5月为交配期,一胎一仔,怀胎时间10~11个月,哺乳期为一年。雄性4龄左右成熟,雌性8龄左右成熟。由于白暨豚繁殖率低,数量本来就少,加上人类活动的伤害,已濒临灭绝,亟须加强保护,开展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

现在世界上已经饲养的淡水豚有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

饲养 

1860年,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Wistmin-ster)水族馆首先饲养海豚,现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海豚聪明,经过训练能为人类的军事、经济、旅游和科学研究服务。香港等地亦在饲养海豚。198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始饲养白暨豚,获得成功。

捕捞与运输 

白暨豚为中国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捉。为了科研或特殊需要,应向国家申请获批准后方能捕捉。获得活体的途径有多种。可在白暨豚进入河汉后用网截住,然后用网捕起;也可意外地于其搁浅时获取;还可以用声波驱赶,再用围网安全地捕获。

鲸类动物离水后皮肤极易干裂,长途运输容易死亡。一般多采用一种柔软坚硬的布做成长约2米,宽约1.5米的担架。在担架前端的1/3处,两边各开一个长2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洞,另在后端1/3处正中开一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洞。运输时把白暨豚放在担架上,鳍肢放入前端两侧洞内,让其伸出担架外,避免鳍肢压伤折断。肛门对着后端的洞,以利排泄。再把担架固定在牢固的框架上。运输途中不断向体表喷水,防止皮肤干裂。

距离不长的运输,可直接用泡沫塑料、棉絮等材料平铺在车上,做成一个松软的“床”,把白暨豚放在“床”上 除喷水孔外,体表盖上湿布,并不断喷水,切忌把水灌入鼻孔,以免进入肺部引起肺炎死亡。距离较长,可用直升飞机运输。到达目的地用孔雀石绿溶液涂抹全身(除口、鼻、眼睛外),预防腐皮病的发生。再把担架放入水中,并托起其体帮助它慢慢恢复游泳能力。

养白暨豚池 

饲养5头以下池面积为275平方米,容积为1000立方米,池深为3.5米,以后每增加1头相应增加200立方米的容积。

可在室内或室外饲养。室内池可以控制温度,有完整的水处理系统。另备1个约10米直径、2米深的室内池,作治疗疾病用。

水质 

白暨豚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水质直接关系豚的健康。引入的长江水含沙量高,必须过滤方可使用。地下水水温较恒定,水质清洁,尽管矿物质含量高,乃可作饲养用水。湖水中藻类和细菌极多,大量繁殖会造成富营养化,对其健康危害很大,不能用作水源。自来水中含氯量虽高,但在放水过程中曝气,很快会降到0.1毫克/升以下,可以使用。

养白暨豚池应有良好的水处理系统,使水每天循环数次。在没有水处理系统的情况下,水质容易变坏,必须半个月到1个月清池1次,还要经常换水。夏天勤换,冬天可隔几天换1次。池水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毫克/升,否则会感到不适,体表发生腐皮病。水质标准见上页表。

白暨豚饲养池的水质条件

水温 

长江中下游自然水温冬季最低,为5~6℃,夏季最高可达29~30℃。冬季当水温低于4℃时,白暨豚多在避风处缓慢游动,出水呼吸动作迟钝。夏季水温高于33℃时,则显得烦躁不安,不能正常摄食,体色发暗,皮肤出现深紫色小斑点。室外饲养时,冬天要遮风挡寒,夏天要搭凉棚,喷水降温。

饲喂 

白暨豚喜食淡水鱼类,除黄颡鱼等体表多硬刺的鱼以外,其他鱼类都可食。但不吃非鱼食品。喂食前须用淡盐水消毒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方可投喂。在饲料鱼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每天早晚投喂适量的维生素药物,以补充营养元素的不足。营养药物包括肝脏、维生素C、维生素B1、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叶酸、蜂王浆胶丸等。投喂方法是将鱼胸鳍处剪开一小口,把药物用镊子塞于鱼腹中即可。秋末和冬季,为了加强营养,积累皮下脂肪,以便安全过冬,应喂鲤、鲫或草鱼。

白暨豚的食量因季节而异,在生长旺盛时期,日食量应稳定在个体体重的10%~11%,夏季减到8%~9%,寒冬增加到12%。成熟的白暨豚个体日食量可减少到7%~8%。人工饲养条件下,开食是非常重要的一关。许多海豚类动物由于不开食而死亡。在刚开始几天,可在白暨豚池放入适口的无尾活鱼,便于捕食。3天以后,开始喂食训练,每天3次。鱼的大小视白暨豚个体大小而定,以0.15~0.5千克的鱼为适宜。训练时,把击昏的鱼丢在离白暨豚正前方1米左右处。起初白暨豚听到丢鱼声会惊慌失措,但只要坚持训练2~3天即开始吃食,直到豚听到投鱼的水响声主动前来吃食,表明驯食阶段结束。在驯食中,未吃的鱼会漂出水面,可暂不捞出,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慢慢被捕食。如仍未被食,在下次训练前捞起,以免变质,致白暨豚食后发病。在完全习惯于投喂以后,就要定量供应。

继之,可开始训练白暨豚从饲养员手中取食。训练时用手握住鱼体,轻轻拍击水面,如白暨豚惊怕,按前法投喂,待白暨豚逐步接近训练台,已成习惯以后再用上述方式训练。约一星期以后,白暨豚即可适应从饲养员手中取食。并一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便会主动游来,张嘴待食。

白暨豚的摄食方式为吞食型,鱼太大,会噎食,危害生命。

疾病防治 

在捕捉和养殖过程中白暨豚易受伤。轻伤只需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疮面.或用4%氯化钠溶液加4%小苏打溶液消毒,然后用0.1%孔雀石绿溶液涂拭疮面,半小时后再敷上红霉素软膏。重伤一般在消毒处理后,撒上氯霉素粉、玉真散粉和云南白药,再用浸透维氏油膏的纱布敷于疮面,然后包扎好。如伤在躯干部位,还需以特制背心包扎,隔数天换一次药。严重时,需注射长效青霉素和链霉素,口服丙舒磺和长效磺胺等消炎药物。用量为人用量的一倍。

白暨豚的内科疾病有消化不良、肺炎、感冒等。最好的办法从预防做起。如发现粪便不散,久久漂于水面,须加喂酵母片和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物。如发现食欲不好,体温超过37℃,血液的中性核细胞超过70%,呼出的气有臭味,则可能患肺炎,应注射长效青霉素等药物。如肝功能不好,则要服用人体肝病所用的药物,剂量加倍。一旦染上肺炎或肝病,治疗异常困难。应防止患有感冒的人接近。腐皮病常在秋冬季,特别是在水温低的冬季发生。发病时患处皮肤腐烂,从头部吻端直至尾部都可能罹病。病原为Ⅰ型荧光极毛杆菌。发现此病,一方面要常换饲养水,另一方面要用浸有食盐小苏打溶液的消毒棉花拭疮面,再涂孔雀石绿溶液,半小时后拭上红霉素软膏。数日后即可痊愈。预防方法是注意水质清洁,防止皮肤受伤。在发病高峰季节,应在每次起水体检时,全身涂拭孔雀石绿溶液,至少停留半小时下水。

定期体检是保证豚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一般每隔1个月要检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生理生化等指标,以及测定体长、体重、身体各部位比例等生长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各项指标如下:体温,36℃±0.5℃;心律,86~100次/分;呼吸频率,24~37次/10分;体表温度,一般略高于水温,尾鳍尖端和吻端较高。血液指标中血红蛋白(Hb,克/100毫升),10.5±1.08;红细胞(RBC,万/毫米3),342±33.46;白细胞(WBC,个/毫米3),5391.67±1244.2;淋巴细胞(L,%),31.69±9.83;嗜酸性粒细胞(E,%),12.21±6.48;嗜中性粒细胞(N,%),54.69±7.89;单核细胞(M,%),1.39±1.41;血细胞容量(Ht,%),39.17±3.43。

白暨豚仅产于中国长江,是世界性珍贵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型同鱼极相似,皮肤细腻且富弹性,因而游速很快;视觉退化,但回声定位系统发达,靠自身的声纳系统沟通信息,探测环境,寻找食物。这些在军事科学、航空、航海工业、医学以及生物模拟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与使用价值。

白暨豚是世界现存的五种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已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

生态习性 

长江出三峡后进入东部平原地区,江面突然开阔,在江中形成许多江心洲和边滩。由于水流受阻,往往形成较大面积的回水区域。这里沉积着较多的有机物碎屑、浮游生物和周丛生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甲壳动物十分丰富,鱼群聚集。这类场所为白暨豚理想的栖息地(见图)。

中国的白暨豚约有42个群体,300头左右,分布在上自湖北枝城,下至江苏太仓浏河1600多千米干流的洲滩附近。

白暨豚喜欢集群活动,大群10~16头,小群3~6头不等。以长江中各种淡水鱼类为食,较为适口的食物鱼是500克左右的鲤、鲢、草鱼、青鱼、三角鲂、赤眼鳟、鲇、鮠等。逆流时沿缓流航道,游速为2.7~4.9千米/小时;顺流时沿主航道,游速为7.5~9.7千米/小时。群体活动的规律同大回水区的变动有关。

枯水季节,大回水区较稳定,常沿洲滩附近水深5~9米的缓水区上行,在大回水区内活动;涨水季节,水的流速、流态改变,引起各个江段内大回水区的变动,生活其中的白暨豚群体随之进行或长或短的迁移。图中:

①散网水区。位于回水区上游,水下为泥沙滩埂,水面呈现出鱼网下沉时的水纹,水深一般为4~6米。

②夹堰水区。位于泥沙滩埂的嘴尖处斜向主流延伸,两种不同流速的水流在水面互相摩擦、撞击,呈现浪花或泡沫。水下为槽,其深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加深。

③静水区。回水区的中心,水下有向外侧倾斜的深潭,水流近乎静止状态。

④逆流水区。位于静水区内侧,由于泥沙滩埂的阻流出现负压,江水沿洲滩一侧倒流。

⑤横流水区。位于静水区上、下侧。下方水流由夹堰水区斜向洲滩进入逆流水区;上方则相反,从洲滩外侧沿泥沙滩埂之下缘流向夹堰水区。

白暨豚栖息地(大回水区)示意图

藕池口以上的宜昌—江口(110千米)江段,洲滩发育不全,难以形成大回水区,不适合白暨豚栖居,仅在8月至9月份可见白暨豚索饵上溯,达枝城至枝江弯曲河段内个别的大回水区栖息。春季涨水时,洲滩淹没,此大回水区不复存在,白暨豚则游向下游的大回水区,有时可达距枝城以下200千米的藕池口。

城陵矶以下江段,洲滩发育良好,形成较多的大回水区,白暨豚活动距离缩小,分布相应密集。尤其在春季涨水时,大回水区距离较短,白暨豚只作短距离迁移。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白暨豚呈点块状分布。

白暨豚繁殖能力低,生殖周期长,约两年育一胎。发情期一年二次,高潮为3月至5月和8月至10月,孕期约10个月,每胎通常只产1仔,也有产2仔的。幼仔出生后,靠母体哺育带游。母白暨豚的抚幼活动大体可分为背驮、托带、喂带、护带四种。背驮时仔白暨豚颈部紧贴母白暨豚背鳍后面,斜卧在母白暨豚身后;托带时母白暨豚一侧鳍肢平展,托住仔白暨豚,同时沉浮;喂带时,母白暨豚身体稍侧,露出鳍肢,幼仔紧贴腹侧吸吮乳汁;护带时母白暨豚在幼仔近旁或前后游动,一遇风险,母白暨豚即向仔白暨豚靠拢。

白暨豚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幼年期(胎儿~雄性4龄,雌性5龄)。②壮年期(雄性5~12龄,雌性6~13龄)。③成年期(雄性13~20龄,雌性14~20龄)。④老年期(20龄以上的雌、雄个体)。

出生后的雌、雄个体生长差异较小,3龄以后,雌性比雄性长得快。同龄的成年个体,雌性比雄性大。雌性个体体长可达250厘米以上,体重约170千克以上;雄性个体体长为220厘米以上,体重约125千克以上。刚出生的胎儿,体长55~73厘米,体重2.5~4.8千克,出生2个月的幼仔,体长可达95厘米,体重达9.5千克。

种群现状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生改变,白暨豚赖以生存的栖居条件恶化,再加上滥捕乱杀的事例时有发生,造成白暨豚种群濒危。

据1973~1983年对33头白暨豚死亡原因的分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占死亡数的84.84%,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有害渔具渔法对白暨豚的杀伤。因滚钩误捕白暨豚造成死亡的占死亡数的45.45%。这类死亡多发生在1月至3月春渔期,此时正值白暨豚繁殖、抚幼期。另外,电捕渔法使白暨豚直接丧生。

②航运的发展对白暨豚生命的威胁。长江中、下游机动船只数量与日俱增,水中噪声对白暨豚的危害极大,在窄浅航区经常发生机动船螺旋桨击毙白暨豚事例。疏通航道,爆破淤滩、暗礁等,均危及白暨豚的生命安全。

③对冲滩搁浅的白暨豚未予以及时救护而致死。1984年白暨豚非正常死亡数明显增加,据对洪湖—芜湖局部江段统计:当年累计死亡20头,其中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占整个死亡数的95%。

保护与增殖 

首先应积极向广大水上作业渔民、船员进行科普宣传,发现误捕、滚钩致伤或冲滩搁浅的白暨豚应立即救护。救护时严防江水、异物进入鼻孔;要不停地用江水喷洒体表,防止皮肤干裂引起死亡。航道部门爆破浅滩、暗礁前要先用声响驱赶白暨豚,避免引起伤亡。

颁布保护白暨豚的政策法令,取缔危及白暨豚生存的渔具渔法,对非法伤害白暨豚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选择白暨豚分布密集的江段,建立自然保护区。湖北省洪湖—新滩口,安徽省安庆—黑沙洲两大江段,河谷开阔,坡降缓和,江心洲大量发育,聚集的白暨豚约占整个资源的1/3。在这两大江段内建立保护机构,着重保护栖居白暨豚的环境,并在大回水区附近设立标志,限制或禁止渔业活动。

选择条件优越的水域,建立若干白暨豚增殖和养护基地。同时开展繁殖生态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例如湖北省石首市下游20千米处的天鹅洲长江故道就是—个建立基地的理想江段。那里过去有白暨豚活动,1972年自然截弯形成半封闭的水域,每年有5个多月与大江相通,洲滩附近有几处大回水区,两个大深槽,最低水位时水面为2000公顷。洲滩处芦苇丛生,水草丰茂。城陵矶以下的弯曲分汊河段内,也可选作增殖和养护基地。80年代以来安徽铜陵和悦洲夹江,白暨肠养护基地已在筹建中。

上一篇:说一说白鲟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