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中国小龙虾的发展历程:中国小龙虾产业已有40多个年头

发表时间:2024/01/12 21:25:04  作者:舒新亚  浏览次数:223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中国小龙虾产业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40个年头了,近40年的产业发展,中国的小龙虾产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据统计资料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2000万亩,产量超过20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小龙虾已成为我国水产业仅次于“四大家鱼”的第五大水产品种,单品综合产值上升至第一。

我国小龙虾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至70年代,40年间小龙虾生活在我国的自然水域,分布范围依靠自然生态,缓慢扩展,但始终没有超出江苏、安徽、山东三省。1974年,武汉市水产局从江苏南京引进小龙虾到武汉市汉口养殖场试养,1976年武汉天然水域出现小龙虾的踪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的40年间,随着人工养殖的开展,小龙虾的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90年代,广西、宁夏、辽宁从湖北引种试养和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政府的养殖推广,使得小龙虾的分布范围在我国快速扩大,人为养殖的扩展作用远远大于自然扩展,说明人类活动力量之伟大。

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明显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上个世纪末,约2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的单打独斗,国家基本没有特别投入,政府部门是被动的;第二阶段为本世纪初至现在,也有20年,这一阶段政府全面进入小龙虾产业,先是各省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很快中央一级政府部门也参入进来。政府的参入,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198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戴爱云研究员提倡“将小龙虾作为水产资源加以利用”(“介绍一种水产资源--蝲蛄”,戴爱云,《动物学杂志》1983.No.3);同时,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武汉)魏青山教授开始研究小龙虾的生物学(“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的研究”,魏青山,《华中农学院学报》1985.No.1);也是在1983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成立甲壳动物研究小组,开始研究河蟹、麦龙螯虾和小龙虾。

1985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开始向国内介绍小龙虾和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克氏原螯虾与鱼类池塘混养实验”,舒新亚,1985,《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年会》;“淡水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的新进展”,舒新亚,1985,《淡水生物学.科技情报》1985.No.4;“澳大利亚的螯虾业和研究动态”,舒新亚,1988年,《国外水产》1988.No.2;“淡水螯虾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舒新亚、叶奕佐,1989,《水产科技情报》1989.No.2;“克氏原螯虾对鱼苗鱼种成活率的影响”,舒新亚,1989,《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年会》)。

1985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也开始与国际螯虾学界开展学术交流,1986年国际螯虾学会邀请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舒新亚出席1987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世界第7届国际螯虾学会学术大会”并作为七个大会论文宣读者之一,这是国际螯虾学会第一次邀请一个亚洲人做大会论文宣读。

1986年湖北引进港商卢利民先生合资在武汉市二七路创建小龙虾加工厂,挂牌“武汉市利华食品加工厂”,后更名为“武汉斯德汉顿食品有限公司”,这个加工厂是我国兴建的第一个小龙虾加工厂,1987年与瑞典客商签订小龙虾加工产品出口协议,1988年武汉小龙虾加工厂实际出口小龙虾加工产品到瑞典485吨。这是我国第一个小龙虾加工厂首次向国外出口小龙虾加工产品。

1988年美国农业部派出一个水产访华团到访中国湖北,代表团成员中包括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教授、美国小龙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螯虾学会主席JayV.Huner博士,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舒新亚全程陪同美方成员考察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湖北小龙虾研究、养殖基地,中美两方小龙虾技术人员在湖北省水产局会议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美方人员给中方带来美国的技术资料并对中方小龙虾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捕捞方法及研究动向深表惊叹和信服。

80年代湖北与小龙虾国际学术界及生产机构都有系统的交流,不仅与美国,而且与英国、瑞典、丹麦、澳大利亚及日本都有较多的联系,关注着小龙虾“研究、养殖、捕捞、加工及餐饮调味”等整个产业链的最新前沿动态,如“小龙虾软壳虾的制备”“小龙虾最新cujia调味料”“小龙虾机械捕捞船”“淡水螯虾的人工繁育”“淡水螯虾的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美国小龙虾疾病防控的最新研究动态”等等。通过“交流、借鉴、学习、创新”,湖北的小龙虾研究和小龙虾产业才能不断深入,一路前行。

1988年武汉小龙虾加工厂出口小龙虾加工食品,引起商务部们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小龙虾国际市场的关注,国外订单纷至沓来。由于小龙虾被引进到湖北的时间不长,武汉小龙虾加工厂感到武汉及其周边小龙虾资源量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于是在国内开展小龙虾资源调查。1989年武汉小龙虾加工厂把眼光投向江苏北部,在江苏盐城大丰县刘庄筹建小龙虾加工分厂,江苏大丰县刘庄小龙虾加工厂从1990年也开始对外出口。江苏盐城大丰县刘庄小龙虾加工厂是江苏省筹建的第一个小龙虾加工厂,1990年是江苏省对外出口小龙虾加工产品的元年。随后,“武汉斯德汉顿食品有限公司”又帮助江苏海腾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微山县水产局在江苏盐城、山东微山县分别建立小龙虾加工厂,对外出口小龙虾。

上个世纪80年代,湖北省从小龙虾的基础研究、池塘和稻田养殖、加工、出口及参与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上都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工作,国内小龙虾产业链基本完备,因此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应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而不是《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中的“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及旅游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个错误的结论,不仅否认湖北省对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将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推迟了十年。中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龙虾产业“研究+加工出口+养殖+餐饮”的环节链条已全部实现,当时的捕捞主要不是为了餐饮,而是为了加工出口。

上个世纪90年代,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加大力呼吁发展小龙虾产业,继80年代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外,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又系统地将80年代湖北对小龙虾的研究成果予以公布(“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舒新亚等,《湖北渔业》1991.No.4;“淡水螯虾”,舒新亚,1991年,《中国科技百科全书》约稿;“克氏原螯虾的加工技术”,舒新亚,1992,《中国南方八省市水产学会学术年会(宁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还与湖北省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武汉辐照研究所(中科院辐照公司)、武汉斯德汉顿食品有限公司、武汉东西湖养殖场、湖北省水产良种场(武汉野芷湖)、湖北汉川汈汊湖农场;江苏省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多种经营管理局;上海市的上海水产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等诸多单位开展小龙虾的研究与合作。

90年代江苏省由于小龙虾落户最早,野生资源量最大,经济实力又很雄厚,大丰县刘庄小龙虾加工厂建成出口后,很多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江苏各地兴建起来,江苏省的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超过湖北,江苏省小龙虾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60%以上。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研究经费也十分困难,只能想方设法、多方面筹措资金,政府的作用不大且十分被动。这期间有许多奇谈趣事,如湖北通过实验,在80年代提出“小龙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掠食鱼苗、鱼种,对我国水产资源及生态不会产生危害”等观点,但这些观点不被我国水产界主流接受,我们的论文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或在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上交流;又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小龙虾从业者游行示威反对从中国进口小龙虾加工产品、美国农业部和中国农业部的应对导致我国小龙虾加工产品出口美国受阻、中国商务机构给我的咨询电文等;以及我们因为得不到政府层面的支持,只能自筹资金,艰难前行,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与窘境等等。

进入21世纪,中国小龙虾加工厂遍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小龙虾已成为我国多个省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点产品,甚至成为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各省都十分重视小龙虾加工出口,加工厂越办越多,各省从天然水域过度捕捞野生小龙虾导致小龙虾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各省加工厂均感到虾源不足,尤以江苏省为甚。加工厂也从每年3月初开始加工小龙虾逐渐后移至4月中旬才开工,加工量逐年减少,加工出口的受限也最终引起各省的重视。

2001年至2003年,安徽、江苏、湖北三省政府为解决加工厂虾源紧缺问题先后立项,开展小龙虾的繁育、养殖和推广。安徽省最先启动,江苏省随即开展,湖北省也紧跟其后。

2003年,湖北省农业厅立项拨出30万元,要求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小龙虾人工繁育及养殖推广研究,以解决加工厂加工虾源紧缺的难题。2004年湖北省科技厅也首次立项支持“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选择在武汉市江夏区开展小龙虾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推广,选择在湖北潜江市做人工繁育和稻田养殖推广。湖北研究小龙虾有基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05年顺利完成江夏、潜江等地的小龙虾人工繁育及养殖推广工作,推广稻田养殖小龙虾6000余亩。

2005年10月,湖北省水产局和湖北省商检局联合组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潜江召开小龙虾全省工作现场会,现场会入会领导、专家及养殖户参观了潜江现场“虾稻轮作”的4000多亩的稻田,观摩了小龙虾人工诱导繁殖现场,看到每亩稻田能收获100~150kg小龙虾商品虾,单位面积效益(纯利润)由500多元提升到2000元都兴奋不已。

2005年底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和“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二项成果,在我国农业领域引起重大反响。

2006年湖北省小龙虾规模化人工繁育及稻田养殖的成功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国内各省乃至国外同行都到湖北参观、考察、学习。国内最先到的是江苏省,国外最先到的是美国和挪威,挪威还与湖北签订了小龙虾合作研究协议。挪威一边收取中国国家级水产研究机构的对虾合作研究经费,一边向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交纳小龙虾的合作研究经费,这是湖北小龙虾产业“牛”之所在。

2006年中国科技部首次立项支持小龙虾产业;2007年中国科技部又将小龙虾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号:2007BAD30B01)”;2008年中国财政部立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项目(湖北)”支持小龙虾产业;2008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与湖北电影厂合作拍摄了“淡水小龙虾的养殖”科教片,该片荣获“中国广电总局影视大奖华表奖优秀科教片奖”。2010年,在湖北省从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的多次要求下,中国农业部终于在2010年立项支持小龙虾产业,设立“小龙虾行业专项”(专项号:201003070);2016年中国农业部在湖北潜江召开全国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推介会,宣示着我国国家一级的政府全面介入小龙虾产业。

从2006年后,我国的小龙虾产业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这其中媒体也起了推波助燃的作用,但最根本的是技术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常说“政府的推动、媒体的宣传、技术的支撑、全社会的参入”成就了我国小龙虾产业。2010年笔者参加欧洲渔业博览会(布鲁塞尔),看着中国的小龙虾参展台面一个接一个,欧洲最大的中国小龙虾产品批发商对笔者说了一句:“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这20年里也有许多奇谈趣事,如2006年江苏南京水产研究所陈楚星研究员向朱镕基总理上书反对推广小龙虾养殖;再如2010年的“南京小龙虾”事件及南京医学专家的“小龙虾有生物毒素”之“胡说”,我们和《人民日报》记者合作的“为小龙虾辩诬”的文章和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编导合作的小龙虾视频等等,又如为了推动中国农业部对小龙虾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武汉大学生科院胡中立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处梅方竹处长和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舒新亚三人多次在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筹划,最后舒新亚跑遍长江中下游五省,推动小龙虾主产省共同向中国农业部提出小龙虾项目。这20年,虽然也有困惑与窘境,但更多的是淡然,湖北省也陆续推出小龙虾产业的更多技术(“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舒新亚等,2006,《淡水渔业》2006.No.5;“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及其对策”,龚珞军、舒新亚等,2007,《水利渔业》2007.No.5;“克氏原螯虾与中稻的轮作技术”,舒新亚,2008,《农家顾问》2008.No.11;“淡水螯虾的病毒性病原研究进展”,张叔勇、舒新亚,2009,《水产科技情报》2009.No.4;“冻煮克氏原螯虾虾仁:提高出产率与质量控制的研究”,舒新亚、张良明,2009,《渔业致富指南》2009.No.8;“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舒新亚,2010,《中国水产》2010.No.8;“小龙虾与中稻轮作-混作一体养殖模式”,舒新亚,2011,《海洋与渔业》2011.No.7)。

从2017年开始,中国渔业部门每年都要出台《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这是一件大好事,政府可以从报告中了解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政策;小龙虾机构可以从报告中明确行动方向,从而更顺利地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养殖户能从报告中学到技术,看清怎么样能养好虾、增收致富。

(西南渔业网对标题和内容稍有改动)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