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牛蛙全身发黑不吃料,有非常明显的症状——脾脏肿大、坏死

发表时间:2023/05/27 07:22:22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浏览次数:477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牛蛙养殖至中后期,牛蛙全身发黑现象特别明显,次蛙率高,此类牛蛙主要表现为吃性不高,经常在水尾耷拉着后腿,容易造成肠胃炎的错觉。此情况病蛙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脾脏肿大、坏死

脾脏作为牛蛙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三大功能:血库作用(贮存血液、增加血容量)、过滤作用(通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将血液中出现的病菌、抗原、异物、原虫及衰老死亡的体细胞吞噬)、免疫作用(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脾脏因为在牛蛙体内不如肠胃那么明显,往往是被养殖户忽略的。此类疾病通常发生牛蛙养殖中后期,一般到吃大一点的5号料就明显加不上饲料,吃性很差,牛蛙通体发黑无一点绿,或牛蛙全身呈黄绿色,皮肤粗糙,失去油头,后腿无力,常漂浮于水尾,同慢性肠炎的症状非常相似。

此疾病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长时间投喂质量不好或者档次很低的饲料;

二、是用药的频率高、重,且用药后没有相对地去做药物的解毒工作;

三、是慢性肠炎处理不好,一直用低剂量高频率且多品种的抗生素控制牛蛙的死亡率。

养殖户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把它当成肠胃炎来处理,结果越是用药去治疗,越是维持的时间越长,且吃性差,牛蛙的死亡只数和次蛙只数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些养殖户的牛蛙死亡只数和次蛙只数能够达到总蛙量的1/4--1/3之多,部分池塘喂多少料捞等同的次蛙只数也是相当正常的。这完全是火上浇油的做法。

解决此疾病要做到两点:

一是牛蛙的活力要起来,要逐渐提高牛蛙的吃性;

二是注重牛蛙的代谢和吸收能力的提高,保障牛蛙对于营养的需求。

具体操作是:

1、投喂质量好且稳定的专业牛蛙饲料;

2、疾病过后一定要注重牛蛙体内残留药物的解毒和免疫系统的恢复工作,例如疾病过后配合免疫;

3、治疗疾病上不提倡使用高频率、大剂量且品种杂的抗生素;日常投喂上不以高频率、低剂量且品种杂的抗生素作为预防,养殖中多注重牛蛙自身的免疫能力的提高,例如配合使用氨基电解维他、多维、酵母等;

4、恢复过程中遇到气候变化,在升温过程牛蛙会因换皮现象导致死亡率高一点的情况属于正常,此疾病好转主要看牛蛙吃性提高及次蛙率降低,然后牛蛙死亡降低。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