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治疗对虾病应坚持的治疗原则

发表时间:2017/11/02 00:00:00  浏览次数:191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虾病难治,但是可治,只要尊重虾病的发病规律,灵活用药,可以将虾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治疗虾病应坚持以下治疗原则。 

1. 抓住时机,早期治疗 

虾病都不是突然发病的,开始机体与病原之间有一个相持阶段,对一个个体来讲,即潜伏期阶段。对群体来讲,常是死亡刚开始,“发生期”阶段,这一时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期。只要正确用药,虾病是能控制的。 

2. 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即死亡数量变化)灵活用药 

为利于分析,这里以白斑症病毒病为例将发病情况分成5个时期: 

1)发生期 

虾池出现死虾,每天数尾,连续几天或更多天,此时水质、投饵、气候等均无显著变化,有或无白斑,肝胰脏模糊,疑为被传染或长时间有害物质积累及虾持续应激等引起。此期为治疗有利时机,不增加投饵,内服增强虾体抵抗力的药物,勿施用刺激强或破坏水的药物 

2)发展期 

突然用药或换水不当、天气突变或水质恶化后死虾迅速,增加3~7天可达到死亡高峰。治疗应以改善水质或底质为主。 

3)高峰期 

死亡达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通常波动数天后死亡减少。此期应停止投喂,增加充氧,稳定水质。 

4)恢复期 

高峰期过后,死亡逐渐减少,有时会出现死亡增加,即“反复”现象,则为继发感染引起,此时主要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外用正常用量的生态消毒剂,内服抗病毒及抗菌药物,逐步增加投饵。 

5)稳定期 

死亡下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时,此时病虾多表现为慢性症状。治疗应以改善环境,恢复体质为主。 

3.根据发病不同类型(急、慢性)灵活用药 

常见的虾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等类型,以细菌性败血症(弧菌或气单胞菌病)为例加以分析。 

1)急性 

数天内死亡达到高峰,体外多无明显症状,有时全身发红,发病前食欲旺盛。治病以内服抗菌药物为主,外用正常用量的生态消毒剂。 

2)慢性 

陆续零星死亡,外壳、附肢及鳃等处出现溃烂、缺损等症状,局部色素细胞增加,表现为红腿、红鳃、黑鳃等症状。治初期内服抗菌药物,外用生态消毒剂,中、后期以恢复体制、改善底质及水质为主。 

3)亚急性 

发病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两种症状的虾都会出现。治病同慢性。 

4.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 

药物均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药物对健康虾刺激不明显,但对病虾均有较强的刺激,常造成加速死亡的现象。因而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治病是必需的。通常药物分子量小、离子强度高、亲水性强、氧化性或还原性高、强酸或强碱等药物刺激性大。 

5.保持水质稳定 

病虾对环境变化敏感,发病后尽可能不换水,防止造成不正常蜕壳及加重环境对虾体的压力。同时不用破坏水的药物,任何破坏水的药物都是有害的。另外药物使用后应使用缓解副作用的药物,以减轻,其危害。如甲醛使用后可使用少量的H2O2缓解毒性,同时提高水体氧化状态。使用氯制剂后可用“水精灵”或“海中宝”解毒等。 

6.增加充氧,减少窒息死亡 

很多病害都不是病原本身致死,而是缺氧引起的。对虾经常晚上死亡多,就是因为晚上较白天缺氧严重。如对虾病毒病,缺氧通常造成20%以上的死亡。可见增加充氧让病虾渡过危险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但注意不要造成过急的水流。 

7、防止并发及继发感染 

据调查,对虾病毒病造成的死亡,30%以上是因为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因而防止细菌感染是提高治疗成活率的又一途径。特别是发病后期防止继发感染应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