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专家解析河蟹产业发展现状与高效养殖技术

发表时间:2022/04/23 13:32:45  作者:余开  浏览次数:615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河蟹绿色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产业已形成了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储运出口、物流餐饮、文化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提质增效、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20年全国河蟹养殖面积1 000万亩,产量77.59万吨,产值突破千亿元。河蟹高效养殖要从好种、好水、好草、好饵、好管理几个方面做好措施。

好种:目前国家级河蟹新品种有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长江2号”、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江苏)、中华绒螯蟹“江海21”(上海)、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辽宁)。未来科技引领、种业振兴,要选育优质、抗逆、超季节上市的河蟹养殖新品种。

好水:池塘坡面按1∶(3~4)比例平整后用土工膜覆盖坡土,随后添加1层40目聚氯乙烯网布作为外层护坡材料,网片两端上缘埋入土中,以防滑落,确保网片、土工膜与坡面紧贴。塘埂四周用高60厘米以上的塑料板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20厘米。每10亩成蟹养殖塘配备3~5千瓦增氧旋涡风机以及1套沿池塘东西走向“非”字形布局的微孔底增氧系统。水质管控:3-5月温度低,水体溶氧充足,定期使用 EM 菌来调控水质;培养有益藻类,养殖过程中水体透明度30~40 厘米;每 10 天使用 1 次有机酸,防止水草挂脏,澄清水质。定期肥水,三壳以后定期投喂乳酸菌发酵豆粕,保证水草活力。定期改底补菌(复合益生菌),预防有害菌滋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定期消毒,主要采用碘制剂和50%过硫酸氢钾产品。

好草:2-3月,种植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株间距1.5~2.5米,并视情况间插栽矮生苦草或轮叶黑藻,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50%~60%。根据伊乐藻长势和池塘水质情况,采用底质改良剂和钾肥、硼肥等壮根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伊乐藻生根,及时分解水草根部和水体中的有机物、残饵等,保持水草活力、不挂脏,防止伊乐藻漂浮。要防止伊乐藻过密,可拉掉池塘中过多的伊乐藻,纵向和横向拉出水草间的通风沟,割完草后第1天施用有机酸,第2天施用葡萄糖,有利于伊乐藻的恢复,使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的50%~60%。

好饵:一壳之前投喂生物发酵饲料,投喂量为1%,一壳至三壳阶段投喂生物发酵饲料,三壳至四壳投喂生物发酵饲料+鲜鱼,四壳、五壳投喂鲜鱼+玉米,上市前10天投喂鲜鱼+玉米+黄豆。从2月的蟹种放养到9、10月的成蟹育肥(全程饲料),河蟹投喂需要保质保量,让河蟹吃得营养均衡;要加强育肥期的投料管理,使河蟹长得肥、长得好。四壳至五壳,将玉米煮熟后投喂,之后直接投喂,黄豆加盐煮熟投喂。高温天气喂1天、停食1天,暴雨天气停食或者减半,蜕壳高峰期摄食最少。

好管理:做到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草丛生、饵料丰富。对于防控蓝藻,可以采用菌藻防控,方法为:首先在蓝藻塘下风口使用硫酸铜150克/亩;第2天投加小球藻15升/亩,藻密度 5×10 7 个/毫升,每两天补充使用1次;同时配合使用EM菌2升/亩。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葛家春研究员:优质扣蟹培育的关键技术要点

在Ⅴ期幼蟹前管理,放大眼幼体前10天左右施基肥,采用发酵3个月以上的鸡粪25~75千克/亩,培育活饵(藻类、轮虫、枝角类);每天检测水质指标,氨氮≤0.5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慎用含氮化肥、复合肥,难肥水的塘可以加施磷肥、钾肥和碳肥;放苗前后连续增氧。大眼幼体至Ⅲ期幼蟹投喂蛋白质水平40%~42%的破碎料,无粉末;Ⅳ~Ⅴ期幼蟹投喂蛋白质水平36%~40%的饲料;推荐大厂家饲料。

对存塘蟹种,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使用“硝克”等产品,引入藻种培藻。保持透明度50厘米左右。Ⅴ期幼蟹以后高温季节投喂蛋白质水平32%的饲料。添加20%~30%的发芽小麦投喂,每天多点检查残饵,及时增减饲料;后期投喂量为5千克/亩以上。高温季节放养白鲢、花鲢夏花约250尾/亩,以控制过多藻类。

不过量喂食,要求水深70~120厘米,水体呈绿色、黄绿色,透明度>40厘米,水色过浓用漂白粉500克/亩泼洒下风口“空白处”;注意防缺氧,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化学底改;秋冬季节投喂蛋白质水平32%的饲料,添加20%~30%的发芽小麦和破碎玉米在冬季水温低于 10℃时间隔投喂,每周至少1次。

蟹种蜕壳不遂原因通常为蟹种营养积累不充分,部分蟹种场生产的蟹种在不同地区都发生蜕壳不遂;溶氧低,亚硝酸盐>0.1毫克/升,短期大量使用肥料(一种或多种)时易发生。解决方法为选择健康、营养积累好的蟹种,营造良好水环境,适量施肥,少量多次。大规格蟹后期出现伤亡现象的解决方法为放养滤食性鱼;梅雨季节不过量喂食,过多的水草要疏割掉;高温前定期使用硫氧化细菌、含铁底改剂;出梅后及时杀纤毛虫,进行水体消毒,内服渔用抗生素产品。注意高温期大量使用菌类可能会加重蟹的伤亡。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小莉研究员:河蟹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大营养、大健康背景下的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基于特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产地品质分析技术,以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不同产地和养殖模式的河蟹质量,为品牌蟹的质量控制及身份识别评价提供依据,以及从食品加工的特性要求和营养健康的需求角度,来指导上游的育种、养殖等。二是加强原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保障原料安全和成品的及时消费,要加强对含量甚微但影响大的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三是加工及储运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测和消除技术。河蟹极易腐败、自溶、变质,捕获后加工储运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较为关键,尤其要研究腐败微生物控制、内源酶控制以及养殖过程中微生物调节水质技术等。四是非热杀菌技术。河蟹易腐败变质,但高温杀菌也会对产品的口感和质地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国标限量范围内添加防腐剂也效果不佳,全程冷链储运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如何利用现代化非热加工技术,在保持食用感官品质的基础上延长河蟹产品的货架期至关重要。

上海海洋大学王春教授:蟹仔、扣蟹和成蟹养殖产业的出路何在

我国蟹苗产业发展现状:蟹苗产业发展大有问题,可能盛极而衰,盈利与亏损不定;品牌蟹苗销售并无很大优势,蟹农选苗无所适从,多数随大流;环保监管部门会加强监管,环境整治将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育苗生产成本;科研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江湖高手”自然崭露头角;今后,所谓新“品种”还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头;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社团等无序选种育苗;亲本选育缺乏清晰目标或成熟的技术路线,多数一味选“大”,传统蟹苗繁育基地逐步南移已呈趋势;南、北蟹苗繁育的时间、质量和数量差异造成市场混乱、无序;传统蟹苗繁育方式缺乏创新;蟹苗繁育工艺及规模化所带来的环保压力日趋增大;企业、合作社或规模较小的自组织团体抱团取暖,托产、自产、团购或成常态,松散型的合作发展可能是一个长时间存在的商业现象;企业或个人日益重视蟹苗、扣蟹生产的科学性、质量、成本控制、订单、模式创新、技术服务等;蟹苗生产企业或个体缺乏相关的“商品”标准,种质标准、蟹苗质量标准(企业、地方、行业、国家)迟早会出台,主管部门的市场监管一定会加强。

我国成蟹养殖产业发展现状:河蟹现有养殖技术的成熟化,让蟹农安于现状,不愿创新,面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市场需求变化反应不及时;河蟹养殖规程在某些区域过分依赖动保产品,区域性环境问题将承受来自环保监管部门的压力;蟹种培育过程中的“早熟蟹”市场需求日益加大,“早熟蟹”调味品、菜品的深度开发拓展了市场空间;养成过程中,蟹种前两次蜕壳的成功率与成活率偏低问题依然存在,亩产量不稳定,养蟹收益不确定,蟹农不安心;各地河蟹养殖模式生搬硬套,区域性产业发展滞缓;蟹塘清塘产品与动保产品的滥用和乱用,让所谓的河蟹“水瘪子”现象的发生防不胜防;所谓大亲本成蟹后期“蜕壳偷死(症)”让蟹农心悸,大规格成蟹的快速育肥技术亟待解决;各地河蟹品质各异、品牌杂乱,品质与品牌匹配程度不高,产地不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分级混乱、“李鬼”冒牌等现象时有发生;河蟹主产区存在池塘老化、水质不佳、不规范使用池塘清塘产品和动保产品、养殖技术保守、养殖模式呆板守旧、成蟹品质参差不齐等现象。

河蟹苗种产业发展趋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盲目选大亲本来育种的技术路线不会持续多久,河蟹“全民选育”的现象需要规范与引导,家系选育、定向分子育种等才是方向;区域性苗种生产商的优胜劣汰现象会很快发生,投资苗种繁育产业需要有长远规划与资金实力;苗种市场的“战国时代”还会持续一段时间,3~5年可能有苗企敢说第一;苗种种质、质量的标准化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地将陆续出台苗种的企标、地标,行标与国标的制定也会加快日程;苗种企业的技术服务必将成为客户购苗的附加条件;苗种产业链资源整合应是大势所趋;科研和技术优势是企业或合作社提高竞争力的必然战略。

成蟹产业发展趋势:大亲本苗种的成蟹养殖技术进一步提炼,养殖环境营造、蜕壳规律、营养需求与供给、育肥时间与方式等的研究会加强;区域性河蟹养殖规程标准化是提高养殖成功率、促进品牌建设、提升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如何预防所谓大亲本成蟹后期“蜕壳偷死(症)”,是一项河蟹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规格河蟹的快速育肥技术研发尚待加强;各地水产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还会加大,河蟹食用安全性和养殖环保监管力度还会加强;没有品质的品牌营销毫无价值;“种草+田螺”的基本模式因田螺禁捕需要大突破。

南京农业大学张定东教授:发酵饲料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河蟹饲料的优点:①目前用饲料投喂河蟹,其上市规格与投喂冰鱼没有差异,回捕率上饲料高于冰鱼;②从河蟹上市的品质来看,用配合饲料催肥河蟹,其肌肉的鲜甜味远胜于用冰鱼催肥的效果;③配合饲料催肥河蟹时上膏速度虽然慢,但退膏的速度也慢;④在成本方面,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冰鱼,每千克河蟹饲料成本可节约2~4元;⑤在智慧渔业方面,使用配合饲料也有利于河蟹养殖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有利于生产、安全和品质的监管。即使从现在开始全面禁止冰鱼、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对整个河蟹产业也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普通河蟹饲料的不足:①河蟹营养素的需求理论值和实际值有很大的差异,饵料系数的理想标准为2~2.5,其营养需求尤其是育肥期的营养需求研究仍需取得突破;②河蟹饲料加工工艺还未有重大进展,需解决如何让河蟹尽快找到饲料、如何使营养成分不易溶失而又易于消化问题;③需进一步解决如何投喂及判断蟹采食状况等问题;④用饲料喂养河蟹腥味不如冰鱼;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后期壮膏速度和肌肉的丰满速度比较缓慢。

生物发酵显著增加了饲料原料的粗蛋白质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粗纤维、植酸磷、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水平。发酵与未发酵饲料原料的代谢产物差异显著,并能够很好地被区分。投喂发酵饲料增加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以及降低饵料系数,有助于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加了中华绒螯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投喂发酵饲料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鲜、甜味较投喂未发酵饲料组更强,肌肉中腥味物质较投喂未发酵饲料组弱。河蟹可通过嗅觉和视觉发现食物,配合饲料(36%蛋白质水平)的诱食性略高于冰鱼;饲料原料发酵可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纤维素水平,去除抗营养因子;配合饲料添加发酵原料可促进河蟹生长、提高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改善肝脏健康、增强肌肉鲜甜风味等。投喂发酵饲料的河蟹肌肉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氨、氯)、氟、乙醇、胺类化合物、硫化氢、氟化物等物质含量低于投喂未发酵饲料。

常州金坛长荡湖蟹业协会周新中高级工程师:实行池塘“菌、藻、虫、草、底"五位一体生态平衡的虾蟹养殖探索和讨论

虾蟹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宗旨为精心水产养殖事业、注重可控生态建设、营造健康养殖理念、保持稳定有序发展。虾蟹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理念为溶氧控制产量、营养保证规格、生态创造效益、水稳决定存活。虾蟹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方针为“重可控、多增氧,勤改底、巧稳水,常保健、加营养,抗应激、少用药”。

提高虾蟹养殖效益的几点措施:一是强化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理念,注重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二是种草养蟹,强化“菌、藻、虫、草、底”五位一体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物质益向循环,减少污染的积聚和排放。三是选用优良品种和体质健康的苗种。四是努力提高养殖成活率,以获得较高的回捕率。五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饵料投喂,增加营养并促进消化转换、吸收利用率的提高,确保蟹正常生长。六是适时、适量、科学合理补钙和营养,充分满足虾蟹营养需求。七是多重手段确保有效提高养殖水体溶氧,确保虾蟹成活和蜕壳生长。八是加强饵料的科学合理投喂,并强化水质、底质、水草等日常管理。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