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鱼儿为什么会褪色?
在我国,自古以来红色就代表着吉祥、喜庆,而红色的观赏鱼如金鱼、锦鲤、花罗汉、血鹦鹉等更是倍受人们喜爱。最近,有许多养观赏鱼的朋友问笔者,鱼刚买回来时体色鲜艳,可养一段时间后,颜色就渐渐变浅,有些甚至完全“褪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遗传因素
观赏鱼的体形、体色主要是由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体色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金鱼、锦鲤的幼鱼至半成鱼阶段,有一个体色明显变化的“转色期”,这段时间是鱼品质高低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喂养得当,管理得法,就能使鱼的体形、体色更为完美,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提高一个档次。
二、环境因素
不同的水体环境,其酸碱度、所含的溶解气体、有机化合物、矿物质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品种的鱼,生长在不同的相对稳定的水质环境中,其体色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有些养鱼高手看见鱼就能说出大致的产地,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不同地方鱼体形、体色上的区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广东等地产的金鱼普遍比北方养殖的金鱼品质要好,体色要艳丽。
三、人工杂交
如近年来流行的七彩红盖子、血鹦鹉、一颗心等。这类观赏鱼由于经过人为的控制,有意识的进行同种或异种杂交和强化某些方面的变异基因,使其体形可爱、体色血红的特点逐渐稳定了下来。血鹦鹉就是由慈鲷科的红魔鬼鱼和火口鱼杂交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选育优化,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观赏鱼品种。
四、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增色成分的做法已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厂家所添加的增色成分也各不相同,既有天然增色成分(如玉米蛋白粉、红萝卜素、虾红素等),也有人工合成物质(如类红萝卜素、加丽素红、工业合成色素等)。根据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系对观赏鱼(金鱼、锦鲤、血鹦鹉等)分组对比养殖实验表明,天然增色成分中玉米蛋白和虾红素的效果较好,优于红萝卜素等其他添加剂。人工合成色素添加量小,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合成色素添加量在超出一倍以上时,鱼体快速变红,停用数日后体色变浅,死亡率增高。实验证明:处于转色期的幼鱼,饲料中不必刻意添加增色成分,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要高,维生素、钙、铁含量要丰富,且要易于消化吸收,所以最好喂膨化饲料。处于非转色期的鱼,投喂营养均衡并合理添加天然增色成分的饵料,鱼体一般在三周左右出现较明显的增色、变色效果;喂添加过量合成增色剂的饵料,则一周左右即有增色效果,但对鱼体有较大损害。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