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产养殖常用10个菌种
在水产养殖中,微生物菌类通过调节水质、促进生长、抑制病原菌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作用,成为健康养殖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常见微生物菌类的主要作用:
一. 芽孢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作用:
1、分解有机物: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等,降解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减少底泥淤积。
2、净化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3、抑制病原菌:通过竞争性占位或产生抗菌肽,抑制弧菌、气单胞菌等致病菌。
4、促进消化吸收:投喂含芽孢杆菌的饲料可增强水产动物肠道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应用:常用于水质改良和底质处理,需在增氧条件下使用。
二. 乳酸菌
作用:
1、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预防肠炎。
2、增强免疫力:刺激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
3、分解有机酸:降解碳水化合物,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应用:常通过拌料投喂或直接泼洒,需避免与强氧化性消毒剂同时使用。
三. 光合细菌(如红假单胞菌)
作用:
1、净化水质:利用光能分解硫化氢、氨氮等,减少水体臭味。
2、提供天然饵料:菌体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作为浮游生物的饵料。
3、增氧:通过光合作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应用:适合在光照充足的晴天使用,对亚硝酸盐处理效果较弱。
四. 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
1、硝化细菌:将有毒的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
2、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彻底脱除氮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应用:二者配合使用可构建完整氮循环,需注意硝化细菌对溶氧要求高。
五. 酵母菌
作用:
1、营养补充:菌体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2、改善水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减少水体泡沫和异味。
3、辅助消化:分泌酶类促进饲料中纤维素、淀粉的分解。
应用:多用于饲料发酵或直接拌料投喂。
六. 放线菌
作用:
1、抑制病原菌:产生抗生素(如链霉素),抑制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分解难溶物质: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等顽固有机物,改善底质。
应用:常用于底质改良,减少黑臭底泥。
七. EM菌(复合菌群)
组成: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的复合菌剂。
作用:
1、综合调节水质、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
2、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减少病害发生。
应用:广泛用于日常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八. 硫氧化菌
作用:
1、硫循环调控:将水体或底泥中的硫化氢(剧毒物质)氧化为硫酸盐,降低硫化氢毒性,减少鱼虾“黑鳃病”风险。
2、改善底质:分解含硫有机物(如腐败的残饵、粪便),缓解底泥发黑发臭。
3、协同脱氮:部分硫氧化菌可与反硝化细菌耦合,利用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促进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应用:
1、适用于高密度养殖池或底泥硫化物积累的水体。
2、常与增氧设备配合使用(需微氧环境)。
注意事项:
1、过量硫化氢需先物理增氧或化学氧化处理,再补充硫氧化菌。
九. 蛭弧菌
作用:
1、生物杀菌剂:寄生并裂解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如弧菌、气单胞菌),减少抗生素使用。
2、精准控病:对特定病原菌有靶向性,不影响有益菌群平衡。
3、预防病害爆发:定期使用可降低水体中病原菌密度,减少鱼虾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等。
应用:疾病高发期泼洒或拌料投喂,作为生态防控手段。可与芽孢杆菌、乳酸菌联用,增强抑菌效果。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强氧化性消毒剂(如臭氧、高锰酸钾)同时使用。
2、对温度敏感,最适作用温度25-30℃。
十. 丁酸梭菌
作用:
1、肠道健康: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修复肠道黏膜,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2、增强免疫:激活水产动物肠道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提高抗应激能力。
3、稳定水质:分解肠道内未消化蛋白质,减少粪便中氨氮排放。
应用:
1、拌料投喂预防肠炎、白便综合征(如对虾)。
2、与乳酸菌、酵母菌复配,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注意事项:
1、耐高温、耐胃酸,可制成颗粒饲料长期保存。
2、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部分抗生素对其有抑制作用)。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