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车轮虫及草鱼车轮虫病发病情况研究
1.车轮虫
车轮虫属原生动物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车轮虫科。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的体表和鳃。虫体侧面观察如毡帽状,反面观察是圆碟状,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一面隆起,一面相对凹入。口沟两侧各生一行纤毛,形成口带。反口面直径随种类而异,为10~100μm,其中部向体内凹入,形成附着盘,用以吸附在寄主身上。反口面最显著的构造是齿轮状的齿环。齿环由齿体相互套接而成,齿体分为3个部分院中部为前后互相套接的空锥形部分,叫锥体;锥体向齿环的外侧突出成镰刀状的突起,叫齿沟;从锥体向齿环的内侧有一针状突起,叫齿棘。在齿环的外面有一圈辐射状排列的辐线,叫辐线环。辐线环之外有一圈薄而透明的膜叫缘膜。反口面的边缘,缘膜之上有一圈较长的纤毛,叫后纤毛带。
车轮虫用附着盘(反口面)附着在鱼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有时离开宿主在水中自由游泳。因其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转动,所以叫做车轮虫。
2.流行情况
草鱼车轮虫病全年在各地均有发生。水温在15℃以下时少见,20℃左右开始流行,流行最适温度为20~28℃。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部。一般会对鱼苗、鱼种及成鱼造成危害,如果感染严重,会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死亡率有时很高。1 龄以上的大鱼虽也有寄生,但一般危害相对较小。引起车轮虫大暴发的因素有很多,如水质差、养殖池塘小、水浅、食料不足、放养密度过大、天气恶劣等。
3.症状与病理变化
车轮虫大量在鱼鳃部寄生时,往往会刺激鳃丝分泌大量黏液,粘附水体中的有机杂质,形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床”;甚至直接破坏鳃部组织,进而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当鱼体鳃部有大量车轮虫寄生时,患病鱼往往焦躁不安,在池边闹水或者投食时在网箱边缘游动,部分鱼体头部冒出水面。鳃部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往往被侵蚀成锯齿状,同时可能有绿色或者褐色黏附物(见图)。在用药前、后对鳃丝黏液进行显微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车轮虫数量急剧减少并消失。
(草鱼患车轮虫病症状)
4.治疗方法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硫酸铜0.5-0.7克/立方米+硫酸亚铁0.2克/立方米。
水面水深1米时,用苦楝树枝叶30公斤煮水全池泼洒。
施药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2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浆来调节水质。
5.结论与讨论
草鱼车轮虫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引起的,全年均有发生,水温在20℃左右开始流行,以春夏季最为流行。发病鱼体鳃丝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患病鱼体往往焦躁不安,可以通过全池泼洒杀车灵,或者是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并且施药3d后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治疗草鱼车轮虫病,治疗效果明显。
(文章节选)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