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思路
1、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现状
细菌性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肠炎、腐皮并称为草鱼三病。细菌性烂鳃病几乎在所有养殖草鱼的区域,且不同规格的草鱼均可爆发。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如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该病的发病水温为20℃~35℃,流行季节为4~11月,其中6~9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越高越容易爆发。
(正常的鱼鳃)
草鱼细菌性烂鳃可分为急性烂鳃和慢性烂鳃两种,急性烂鳃在感染细菌1到2天时即可引起大规模病鱼死亡,有时也会出现突然下降趋势,感染致病周期相对较短;而慢性烂鳃感染过程相对缓慢,但死亡周期较长,而且更容易复发。
2、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
早期因为地理位置以及患病鱼种的不同,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在一些特性上的表现有所不同,因此曾有柱状嗜纤维菌、鱼害黏球菌、柱状屈桡杆菌和柱状黄杆菌等不同名称。随着分类学逐渐清晰,目前公认细菌性烂鳃的致病菌为柱状黄杆菌,而柱状嗜纤维菌、鱼害黏球菌、柱状屈桡杆菌与柱状黄杆菌为同种不同名。不过这些分类的不同是由于柱状黄杆菌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在不同地理和不同病鱼以及不同的分离方法上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给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增添了难度。
柱状黄杆菌的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中间较厚,呈浅粉红色,质地软,具有粘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适宜的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8℃,低温(5℃)下也可较长时间存活,适宜的PH值为6~8。柱状黄杆菌为兼性好氧菌,在缺氧条件下也可存活,只是生长缓慢,基本不繁殖,在水质恶化的水体中,易形成优势菌。
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养殖水体和自然水体中以及水生生物体表均广泛存在,柱状黄杆菌在不同的鱼种体表数量分布也不相同,在四大家鱼等几种常见淡水鱼中,草鱼体表携带的该菌较多。
不同的柱状黄杆菌菌株毒性不一样,感染力不同,强毒性致病菌感染18~22 小时内即可致死,并且在病鱼身上观察不到明显的症状。而弱病菌感染过程相对要很长时间,病鱼逐渐出现烂鳃,鳃丝溃烂,黑身等明显烂鳃症状。
3、发病条件
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水体中和鱼体表广泛存在。在水质较好,鱼体无损伤的条件下,鱼不容易发病。一旦水质变差,鱼体抵抗力下降后,细菌性烂鳃的发病率会大大提高。该菌主要是通过鳃和受伤的体表进入鱼体内,同时在鱼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该病,通常有以下八种情况:
(鱼体受伤)
机械性损伤
通常草鱼在拉网过塘的时候容易受伤,体表的伤口给水体中的柱状黄杆菌提供了极佳的入侵条件。鱼在过塘后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发病的,基本为该途径。
体表寄生虫寄生
体表寄生虫的大量寄生会对鱼体造成损伤,并留下较为明显的伤口,该伤口也为细菌提供了入侵通道,但是由该方式造成烂鳃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不会发生。
(鳃隐鞭虫)
鳃上寄生虫寄生
鳃上寄生虫的大量寄生导致鳃丝破裂,细菌得以入侵,同时造成鱼体缺氧,鱼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鱼烂鳃病的发生。
水体中氨氮亚盐超标
水体中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破坏鳃组织,对鱼体产生胁迫,致使鱼体的免疫力下降,增加了致病菌的感染几率。
水体中分子氨水平超标
分子氨具有毒性,鱼体长期处于高浓度分子氨的水体中,分子氨的毒性逐渐积累,不断对鱼体施压。其次分子氨还会损伤起呼吸作用的鳃上皮细胞,降低鱼体吸收氧气的能力,间接地增加了致病菌的感染几率。
水体中有机质含量过高
柱状黄杆菌可以分解利用多种糖类作为能量和碳来源。丰富的有机质可以为致病菌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加其生存几率。而过多的有机质也会恶化水体,增加耗氧,促使其它细菌的生长、繁殖。
水体长期缺氧
鱼体面对水体缺氧时,会通过增加鳃小片来获取更多的氧气,当溶氧水平恢复正常后,增生组织便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但当鱼体长时间处于缺氧条件下时,增生的鳃小片不能及时去除,而这些新生的鳃小片防御力相对较弱,长时间存在时会加大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同时缺氧状态下,鱼体的正常代谢途径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有害的代谢产物也会增加,并在体内逐渐累积,增加鱼体负荷,降低鱼体免疫力。
水环境变化剧烈
水环境变化时,鱼体产生应激,环境的剧烈变化,减弱了鱼体免疫力。
4、感染鱼体的组织病理变化
鳃组织变化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两种。慢性感染先感染鳃上皮细胞,引起炎性水肿,继而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融合,最后细胞破裂坏死,表观为鳃骨露出,鳃丝附带泥土,体表粘液增多等。而急性烂鳃只有炎性水肿和坏死两个过程,表观多为鳃丝有可见的血点,发白等。
肝脏组织结构的病变,在病鱼较严重时,显微镜观察可见肝脏组织出现颗粒变性、水样变性或组织坏死。在肝脏感病后,其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也会降低。肝脏是鱼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病变会使鱼体的免疫能力降低。
肾脏组织结构的病变。肾脏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等。肾脏的变性使得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减弱,肾功能下降,尿素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在血液中的含量逐渐增加累积,并逐渐产生毒性。
5、药物敏感性
柱状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呋喃类、磺胺类和中草药均敏感。有研究表明0.04单位/mL红霉素、0.1单位/mL氯霉素、0.2单位/mL青霉素和土霉素、0.4ppm呋喃西林、1ppm磺胺噻唑对柱状黄杆菌有抑制作用。1:5160至1:1280的大黄、黄柏、乌柏和五倍子处理,表现敏感。20 ppm碳酸钠、敌百松、石灰,5 ppm敌百虫处理,表现不敏感。
6、治疗和防治思路---外消内服
治疗上目前以外用消毒为主,药物可供选择较多,主要杀灭减少鱼体体表和水体中的致病菌,治疗疗程上随药物不同、池塘状况、发病状况等有所差异。有的也用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细菌性烂鳃病,即外用消毒药物,内服抗生素和保健类药物。
外用消毒杀菌药,如苯扎溴铵、戊二醛等杀菌药,减少水体和鱼体表的细菌数,减低健康鱼感染细菌的几率。内服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同时内服保健类药物,如大蒜素、三黄散等中草药,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对细菌的抵抗力。
7、药物作用原理
苯扎溴铵和戊二醛
两者均为广谱杀菌有效物质,用于消灭水体和鱼体表的细菌(这里指柱状黄杆菌)。苯扎溴铵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但对该致病菌(柱状黄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更多的是抑制作用,而主要起杀灭作用的是戊二醛,戊二醛可以有效杀灭细菌芽孢。
不过戊二醛在碱性水体中稳定性不是很好,而与苯扎溴铵混用时可加快戊二醛的杀菌速度,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两者混用使得杀菌效果相互增强。
恩诺沙星
主要成分为乙基环丙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数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有效地杀死静止期和生长期的细菌,并且恩诺沙星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长,有良好的组织分布性,在草鱼体内如肌肉中可存在22天左右,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鱼体内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有效杀死致病菌。
大蒜素,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
由于大蒜素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相结合,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大蒜素不仅有抑菌杀菌的作用,还可以增强鱼的食欲,增强鱼体抵抗力。
8、预防思路
主要为定期水体消毒,较为经济实用的是生石灰消毒,也可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其次在饲料投喂上需营养搭配平衡,投喂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促进鱼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及时改底,降低池塘底部的有害病菌,消除氧债。也可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促进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降低有机质含量,减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盐。
相对而言,调节水质是较好的方法,良好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多数病害的发生。不过目前因养殖品种要求、经济条件、养殖模式等的限制,水质调节一直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案。此外,因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疫苗促使鱼体产生的抗体可以通过亲本遗传下去(可以传到卵细胞),故有人开始尝试对亲鱼接种疫苗后,进行繁殖获得有较好抵抗能力的苗种,但这种方法在亲本的免疫应答水平以及传递到下一代的水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不易控制,仍需进一步地深化研究后才能对实际生产产生效用。
(来源:《中大水生通讯》 内容有删减)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