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容易写错的几个渔用汉字
1、海蜇的“蜇”字。常被错写成“蛰”字。“蜇”与“蛰”读音相同,但“蛰”的本意是动物冬眠,常见如“蛰伏”、“惊蛰”都是这个意思,并没有“蜇”字才有的“用毒刺刺人或动物”的含义。
2、缢蛏的“缢”字。常被错写成生造的“虫益”字。其实“缢蛏”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在这一贝类的双壳上有一道明显的“缢痕”。若改成“虫益”字,不仅字典里(电脑字库里)找不到这样的字、徒然给自己增加麻烦,还失掉了区别于“竹蛏”等其他类似贝类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这样的改动,纯属多此一举。
3、东经、北纬的“经”字。常被错写成路径的“径”字。其实给地球定位的“经纬度”,是从纺织上的经线(垂直方向)和纬线(水平方向)移用过来的。知道了这一来历,再想想“纬”字的写法,我想,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再写错了。
4、定刺网的“刺”字。常被错写(打)成“剌”字。“剌”读作“腊”,加上“口”字旁,就是“喇叭”的“喇”,读音完全不一样。“刺”字用手写不一定会错,用拼音打字也不会错,但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打字时,常常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另外,关于河鲀鱼的“鲀”字。河鲀鱼的“鲀”字有两种写法,写成“河鲀”与“河豚”都没有错,但“鲀”与“豚”的含义是有区别的。“鲀”字专指“鲀形目”的鱼类,是渔业专用字;而“豚”的本意是“小猪”,泛指“猪”,用在同属哺乳动物的海豚、江豚(俗称“拜江猪”)是比较恰当的。有鉴于此,有人建议倾向于应多用“河鲀”,少用“河豚”。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