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鱼字大家族: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发表时间:2021/01/06 12:46:35  浏览次数:212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水里动物很多,按大的归类就是“鱼”。在这里我们把字形与之相仿的“”与“”并为一组,便于形象上的联想记忆。

鱼字大家族:“双法字理”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龟壳、龟甲就引出了“甲”字,于是同为硬壳的“贝壳”也就引出来了,“”与“”又是一组。

贝壳中的大贝壳生物为“蜃(shèn)”,我们便要先介绍一下“”字。于是在中国文化的“辰龙”一词中就自然而然地要讲到“”,这又是一组。

所以,“水中游的”部分,我们有三组字根,六个汉字家族要认识,分别是鱼、龟;甲、贝;辰、龙;涵盖了水中游鱼、四足、硬甲、软体等生物。

鱼字大家族:“双法字理”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关于鱼字家族

“鱼”字在《文部》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同时鱼字归类的字非常多,因为水族生物大都配以鱼字旁,主要是鱼的名字,如鱿鱼、鲤鱼、鲫鱼、鲢鱼、鲶鱼、鲑鱼等。

其次是鱼的器官,如鱼鳞、鱼鳃、鱼鳍、鱼鳔等。这些字都有它们的读音符号,也归在各自的家族。

鱼字大家族:“双法字理”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鱼”本身表读音和意义的造字,数量不多 , 所以此处,再将“鲜”字重复一下。

”字由一个“鱼”一个“羊”组成,由鱼表示鱻,由羊表示嫩,合在一起便是鲜嫩,是人们对多种食材的综合体验,这个字造得非常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后来因新鲜、鲜嫩的食材不易多得,又有了“少”的意思。如:孔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今人亦有“鲜(xiǎn)为人知”之说。

“鲜”字还造了苔藓的“(xiǎn),苔藓是一种小型绿色植物,多生于台阶背阴处,颜色总是很鲜绿,故名“苔藓”。

鱼字大家族:“双法字理”想传授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苔藓俗称“地衣”,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的生命力很强,有水和阳光就能复活。目前人们已经复活了6000年前的,南极洲最古老的苔藓。

”是用“鱼”再造的读音最准确的一个字,“渔”是什么意思呢?

鱼儿本身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加“水”表示养鱼,即渔业。养鱼的目的自然就是捕鱼,所以也有打鱼或打渔的意思。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出自我国道家文化。

其实,“双法字理”想传授给大家的就是“渔”,而不是“鱼”

不同的“渔”字

每日一字:渔
每日一字:渔
每日一字:渔

“渔”字的由来

字解:会意。甲骨文字形甚多,或从水从鱼,鱼之数或单或多;或象垂钓形;或象以手捕鱼形;或象张网捕鱼形。《说文》:“渔,捕鱼也。”

本义:捕鱼。

成语:涸泽而渔、渔人得利。

每日一字:渔
"鱼"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对于人们来说,鱼可以说是一道意义独特的菜肴:逢年过节,鱼是必不可少的--一席盛宴,其他的山珍海味或许可有可无,但如果没上一条鱼,就很难烘托出应有的气氛。不仅如此,家家户户贴的年画中,大多是一个孩子抱着一条鱼。为什么过年少不了鱼呢?

每日一字:鱼

鱼的甲骨文字形表现出浓郁的原始图画痕迹。从字的形体看,不仅是鱼头、尾、躯体像真鱼,而且鱼鳍、鱼鳞也不缺。金文比甲骨文更逼真,连鱼眼、鱼张嘴的样子也都揭示出来了。小篆和楷书的鱼尾变成了四点,但仍然保持了鱼的模样。简化字的鱼将四点用一横来替代,这样简化主要是为了书写上的方便。《说文解字》中有:“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作名词时,鱼字常指鱼这种水中的动物,作动词时,可指捕鱼这种行为。例如《左传》中就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这里的鱼就是作动词用,意思是捕鱼,鱼者就是指捕鱼的人。后来,这种作动词用的鱼加三点水成了渔,于是两个字就有了分工:鱼字作名词,指鱼这种动物;渔字作动词,指捕鱼这种行为。

每日一字:鱼

在古人眼中,鱼是蛟龙、鲲鹏的近亲,也是一种吉祥物,它跃出水门就是龙,化而为鸟就是鹏。古代的哲学家们,大多对鱼怀有非同寻常的感情。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美味佳肴,能够与鱼相提并论的只有熊掌了,只可惜二者是不可兼得之物。孔子虽没有类似的名言,却很实在地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鲤”,字伯鱼——这既是对鲁昭公赐鱼庆贺的感谢,也是对儿子寄予的厚望。至于庄子,其著作《逍遥游》的首句即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同样也是他人生理想的雏形。他喜看众鱼戏水,并称之为欢乐的最高境界。当好友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便全然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每日一字:鱼

孟子能将鱼和熊掌并提,这说明在古人心中,鱼是美味中的美味。春秋战国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冯谖因得不到重用,便整天愁眉苦脸、弹铗(宝剑)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长铗归来兮,出无车。”无鱼可食,仿佛也成了怀才不遇的一个标志。更有甚者,如西晋的名士张翰,在异地为官时,因思念吴中家乡的美食,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写完以后,把笔一丢,官也不做了,就驾着马车回家乡去去吃他朝思暮想的鲈鱼脍了。

每日一字:鱼

当人们掌握捕鱼、养鱼的技术后,鱼就成为了古人食物中最充沛的资源。一直到现在,家家户户过年时都离不开鱼,一是因为鱼与粮食、牛羊猪等一样,都是年成好、生活富足的象征;同时,鱼和余读音相同,能形成谐声双关的修辞效果,蕴涵着先民对于食物等物质资料丰饶充沛的企盼。

每日一字:鱼

正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如此美味、如此珍贵,所以在古代属于非常拿得出手的送礼礼品。《淮南子》中就曾经讲过一个关于送鱼的故事:鲁国宰相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不接受。在解释为什么不受鱼时,他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很有可能因为人情而枉法,反而再也吃不到鱼。公孙仪嗜鱼但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职权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

每日一字:鱼

不论是古人为了吃鱼而弃官回家,还是今人家家户户过年时供上一条鱼、轻易不敢动筷子——食鱼之乐,古今皆然。人们心中,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褪去之后,鲜美不过食鱼之乐。生活亦是如此,最实在的滋味,不过是寻常。(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每日一字:鱼
“渔”之有度

一俯一仰间,钓竿起落,风平浪静,等一条鱼的眷顾。垂钓的智慧在于学会等候,山水怡情,处处皆美景;也在于取之有度,权衡利弊,有舍才有得。成为一位徐徐而立、缓缓而归的渔翁吧,享受生活的情调,也感恩自然的馈赠。

“渔”之有度

“渔”字看起来左水右鱼,像个形声字,事实上它却是一个会意字。

会意,是汉字六种造字方法之一。会意字多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这样的独体字可以是相同的,如“ 林”“淼”;也可以是不同的,如小篆里的“渔”字,左边为水部“氵”,右边为两个上下叠合在一起的“魚”字,从水从鱼。

“渔”之有度

安宁静谧的赣江晨曦中,渔人早早起来,撑船划水,甩竿垂钓,开始新的一天。池晓虹/摄影

其本义为“捕鱼”,讲的是从水里获取不止一条的鱼,指的是人们与水有关的行为,后来也发展为指从事捕鱼活动的人——渔民。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渔民往往指代了诗人寄情山水、自遣自歌的理想。如十分有名的“独钓寒江雪”所描绘的孤寂苦寒中,仍不问世事、隐逸千山的垂钓者形象;除此之外,柳宗元还作有一首专以《渔翁》为题的小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之有度

安史之乱

地名中也有用到这个字的情况。今天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称“渔阳”,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安史之乱”。此乱之后,盛唐转衰,“渔阳鼙鼓”一词流传至今,成为国运丧钟的又称。

“渔”之有度

渔的甲骨文字形

“渔”字的构形再一次提醒我们,不能看到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就断定它是一个形声字。如果想探究一个汉字的造字方法,说出它的构形特点,需要探寻一下这个字的小篆字形,还要看一下它在字形形成过程中经历过的变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在经典文献中找到有关这个字形成、发展的论述,探寻它变成今天我们熟悉的模样的蛛丝马迹,才能较为准确地找到其成字源起。

“渔”之有度

用现代汉语语法的概念来看“渔”字的字源,它最初是一个动词,之后又兴起了名词的含义。作为动词,多有贬义,如“渔利”“渔色”,说的是“获取利益”“贪恋美色”,意指得之不法、取之无度。这倒是让我们可以多多少少思考一下“取利”之义的问题。

大凡取利,均有道义。取之有道,在于有度、有量。无义之财不“渔”,无度之利不受。但凡说到“渔利”,往往是指有悖规则的获利。就像这个字的本义是“捕鱼”,捕鱼是要讲方法、用工具的,若使用不当,或是捕不到鱼,或是取鱼过多、得利过厚,“渔利”的无度与不当就尽在其中了。

“渔”之有度

桂林地区仍使用原始方法捕鱼的渔父

至于作为名词所组成的“渔人”“渔父”等词,除了寄托着古人的桃源之乐外,也有被动词里的不义之念带累的情况。《战国策·燕策》有一段和“渔人”有关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以鹬、蚌相争的故事为喻,向赵惠文王纵论燕、赵不可长期对抗,否则会使百姓疲敝,给强秦以据有燕、赵之利。“(鹬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这段纵论后来演绎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形容有共同利益的双方不可长期冲突、抗争,避免为第三者从中渔利。

“渔”之有度

在纵横家的眼里,各方利益是平衡器上的重要砝码,忽视任何一方,不仅害人,也会伤己,所以反复权衡利弊是必须考量的事情。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应当积极面对矛盾和问题,首要的是世界和平,大世界和平了,我们的小宇宙才会平安。为一己之利而渔,不顾邻居、朋友和其他各方利益,无度、无序地“渔利”,必然会酿成大祸。

世界和平需要“渔利”有度,我们要遵守有关人类世界秩序的法则。同样地,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也要取之得当,得而有量。我们在自然界的江河湖海中“渔猎”,若只取一瓢羹,也当胸怀感恩之心,以涌泉相报,更何况我们取于自然的已经太多太多。为此,我们渔时当思“休渔之期”,猎而当想生态平衡,发展当思可持续,进步要用大智慧。

(西网)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