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常用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下)
七、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与一般氯制剂作用机理不同,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新生态氧,能迅速附着在微生物的细胞表面,深入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微生物蛋白质失去活力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生产上常用量为0.1g/m3~0.3g/m3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丁鱥、湘云鲫、湖白鲑幼鱼、黄蚬、克氏原螯虾虾苗、日本沼虾虾苗、罗氏沼虾虾苗、青虾虾苗、黄鳝苗种、草鱼鱼种、文蛤、中华绒螯蟹等均可利用二氧化氯作为杀菌消毒剂(表7);二氧化氯对刺参幼参和匙吻鲟幼鱼毒性较大,刺参幼参易化皮死亡,这两种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应禁止使用。
表7 二氧化氯对养殖动物的毒性
水产动物 |
产品规格 |
全长 cm |
温度℃ |
pH值 |
DO mg/L |
48LC50 (mg/L) |
96LC50 (mg/L) |
SC (mg/L) |
刺参幼体 |
50%有效氯 |
1.0cm~1.4cm |
17~22 |
8.3 |
/ |
/ |
/ |
/ |
丁鱥 |
商品制剂 |
4.0cm~4.5 cm |
28.4~31.2 |
7.0~7.4 |
4.6~6.4 |
3.49 |
|
0.83 |
湘云鲫 |
含量30% |
11.3 cm |
20.8 |
6.8 |
>6 |
36.31 |
32.36 |
3.24 |
黄蚬 |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
4.5g |
17~18 |
6.8~7.2 |
/ |
26.0 |
23.5 |
5.3 |
克氏原螯虾虾苗 |
含量6.6% |
1.5cm~2.0 cm |
20~22 |
/ |
/ |
/ |
/ |
8.26 |
日本沼虾虾苗 |
含量6.6% |
1.5cm~2.0 cm |
20~22 |
/ |
/ |
/ |
/ |
8.84 |
罗氏沼虾虾苗 |
含量6.6% |
1.5cm~2.0 cm |
20~22 |
/ |
/ |
/ |
/ |
8.34 |
青虾虾苗 |
含量6.6% |
1.5cm~2.0 cm |
20~22 |
/ |
/ |
/ |
/ |
8.79 |
黄鳝鱼种 |
含量5.5% |
11cm~15 cm |
16~20 |
6.8~7.0 |
4~5 |
16.0 |
|
3.07 |
草鱼鱼种 |
含量30% |
5.6 cm |
22~24 |
6.8~7.2 |
>5 |
33.17 |
30.6 |
6.34 |
文蛤 |
含量6.2% |
3cm~5 cm |
17~19 |
7.8~8.2 |
/ |
19.5 |
6.9 |
2.3 |
中华绒螯蟹 |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
120g |
21~24 |
6.8~7.2 |
/ |
6.0 |
3.6 |
1.58 |
八、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是40%甲醛的水溶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凝固蛋白和溶解脂类,使蛋白变性,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和杀虫作用。
福尔马林既可以作为杀菌消毒剂,还可以作为杀虫剂,生产上一般以10g/m3~30g/m3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进行鱼类病害防治,以15g/m3~20g/m3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进行虾蟹病害防治。可以作为中华倒刺鲃幼鱼、双锯鱼稚鱼、暗纹东方魨水花、网纹石斑鱼、苏丹鱼、罗氏沼虾幼虾、罗氏沼虾仔虾、罗氏沼虾虾苗、赤眼鳟、倒刺鲃鱼苗、广东鲂、海南红鲌、湖白鲑幼鱼、黄姑鱼、锦鲤、月鳢、美洲鳗、南方大口鲶鱼苗、西施舌稚贝、双棘黄姑鱼、澳洲宝石鲈稚鱼、金鱼、银鲈、杂交鲟稚鱼等水产动物的杀菌消毒药,毒性较小(表8)。甲醛浓度在11.3g/m3时,对九孔鲍面盘幼虫发育无影响,可续使用,并能提高其存活率;甲醛对脊尾白虾各期蚤状幼体(Z1~Z6)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0mg/L、32mg/L、11mg/L、4mg/L、9mg/L,因此使用甲醛防治聚缩虫等病,在Z4前是安全的浓度,Z5、Z6期使用时间太长可能是不安全的。
由于丁鱥鱼种、唐鱼、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长吻鮠苗种、淇河鲫、翘嘴红鲌等水产动物的安全浓度小于常用剂量或相近,谨慎使用或不宜使用。曾有人在海参养殖中使用福尔马林,导致海参全部化皮死亡,因此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应禁止使用。福尔马林在生产上作为遍洒药物用量大,经济上不划算,一般用作防治鱼病的浸洗药物,可以用于细鳞鱼鱼种、河鲶、金鱼、黄颡鱼种等水产动物,防治鱼病较为安全。 (未完待续)
表8 甲醛溶液对养殖动物的毒性
水产动物 |
规格 |
温度℃ |
pH值 |
DO mg/L |
48LC50 (mg/L) |
96LC50 (mg/L) |
SC (mg/L) |
中华倒刺鲃幼鱼 |
1.2~2.8g |
21~25 |
6.5~6.8 |
5.83~8.50 |
59.71 |
39.91 |
7.13 |
丁鱥鱼种 |
3.1cm |
23 |
8.2 |
9.0 |
/ |
/ |
7.5 |
唐鱼 |
1.71cm~2.75 cm |
22~30 |
6.8 |
/ |
4.9 |
1.78 |
0.178 |
网纹石斑鱼 |
7.4cm~11.5 cm |
29.5~30.5 |
8.0~8.2 |
/ |
350 |
/ |
89 |
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 |
/ |
29.0~29.5 |
/ |
/ |
0.00711 |
0.00366 |
0.0009 |
苏丹鱼 |
5.96cm~7.62 cm |
26~30 |
7.1~7.4 |
4.25~6.40 |
124.25 |
124.25 |
36.26 |
长吻鮠苗种 |
1.3cm~2.0 cm |
26 |
/ |
/ |
66 |
66 |
6.6 |
罗氏沼虾幼虾 |
2.75 cm |
25.5~29.5 |
7.4 |
5.4 |
400 |
400 |
67.58 |
罗氏沼虾仔虾 |
0.85 cm |
25.5~29.5 |
7.4 |
5.4 |
185.70 |
106.67 |
27.58 |
罗氏沼虾虾苗 |
1cm~2 cm |
26~28 |
7 |
>4 |
78 |
62 |
21.39 |
刺参幼体 |
1.0cm~1.4 cm |
17~22 |
8.3 |
/ |
4.37 |
1.62 |
0.33 |
赤眼鳟 |
11cm~15 cm |
16~20 |
6.9~7.0 |
4~5 |
91.2 |
50.12 |
23.3 |
倒刺鲃鱼苗 |
6.2cm~7.8 cm |
22~26 |
7.1 |
5.1~5.4 |
120 |
110 |
36.0 |
淇河鲫仔鱼 |
1.1cm~1.4 cm |
21.5~23.5 |
6.5~7.5 |
>5 |
134.04 |
119.42 |
11.91 |
广东鲂 |
1.0g~1.2g |
26.5~30 |
7.2~7.4 |
4.8~5.4 |
100 |
70.0 |
20.83 |
海南红鲌 |
6cm~7 cm |
23~27 |
7.2~7.4 |
5.2~5.4 |
60.0 |
60.0 |
18.0 |
湖白鲑幼鱼 |
2.2cm~7.4 cm |
16~19 |
7.8 |
6.0~8.0 |
/ |
/ |
10.68 |
黄姑鱼 |
14.6cm~15.8 cm |
22~24 |
7.8~8.2 |
/ |
177.8 |
105.7 |
30.10 |
细鳞鱼鱼种 |
2.5cm~3.5 cm |
/ |
/ |
/ |
17.13 |
/ |
3.52 |
河鲶 |
4 cm |
18~20 |
6.5~7.2 |
5.2~6.0 |
90 |
64 |
6.4 |
锦鲤 |
1.5cm~2.0 cm |
19.5~21.5 |
7.2 |
/ |
32.58 |
|
9.59 |
月鳢 |
4.4cm~7 cm |
23~26 |
7.2~7.5 |
4.8~6.1 |
180 |
180 |
43.79 |
暗纹东方魨水花 |
0.9cm~1.1 cm |
24~26 |
7.85~8.05 |
>6.5 |
128.91 |
76.70 |
7.67 |
美洲鳗 |
8.2cm~8.8 cm |
20.2~23.0 |
7.4~7.8 |
6.6 |
280 |
146 |
68.5 |
南方大口鲶鱼苗 |
3cm~4 cm |
24~26 |
6.5~7.2 |
6~8 |
106.07 |
97.26 |
31.82 |
翘嘴红鲌 |
3.34cm~4.60 cm |
24~26 |
7.5~7.8 |
5.0~6.2 |
41.305 |
41.305 |
5.56 |
双棘黄姑鱼 |
14.6cm~15.8 cm |
22~24 |
7.82~8.22 |
/ |
288.4 |
156.6 |
71.39 |
澳洲宝石鲈稚鱼 |
4.0cm~6.0 cm |
/ |
/ |
>5.0 |
124 |
90 |
26.8 |
金鱼 |
1.6cm~1.9 cm |
21.5~23.5 |
7.2~7.5 |
>5 |
74.98 |
67.60 |
19.86 |
黄颡鱼种 |
1.1cm~1.3 cm |
20.2~22.0 |
7.3 |
/ |
62.37 |
/ |
15.42 |
银鲈 |
3.0cm~3.3 cm |
18~22 |
7.0~7.4 |
4.6~6.4 |
140.1 |
/ |
38.9 |
杂交鲟稚鱼 |
2.7cm~3.9 cm |
18.5~22.5 |
7~7.5 |
/ |
47 |
/ |
11.98 |
九、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与有机物接触,能释放出新生态氧,迅速使有机物氧化,使酶蛋白和原浆蛋白中的活性基团和巯基(—SH)氧化变为二硫链(—S—S)而失活,从而起杀菌作用。
生产常用剂量为2g/m3~5g/m3全池泼洒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鳗苗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成鳗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防治虾病以2.5g/m3~5g/m3浓度的药液浸洗4小时~6小时后大量换水。高锰酸钾对中华倒刺鲃幼鱼、河蟹幼体、大黄鱼、锦鲤、欧洲鳗鲡、美洲鳗、南方大口鲶稚鱼、沙塘鳢等水产动物毒性较小(见表9),可以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使用,但鳗鲡给药应谨慎。另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对广东鲂鱼苗、红螯螯虾幼虾、鲑点石斑鱼鱼种等进行药浴消毒。
高锰酸钾对黄鳝苗种、丁鱥鱼种、唐鱼、网纹石斑鱼、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苏丹鱼、罗氏沼虾幼虾、罗氏沼虾虾苗、刺参幼体、赤眼鳟、草鱼鱼种、杂色鲍幼鲍、淇河鲫仔鱼、翘嘴红鲌、华鲮鱼苗、黄鳝苗种、金鱼、梭鲈鱼种、秀丽白虾、虹鳟鱼苗、杂交鲟、银鲈等毒性较大,在生产上慎用或禁用。高锰酸钾浓度高于1.6ppm,对泥螺胚胎产生较强毒性,导致胚胎死亡,浮游幼虫对高锰酸钾的安全生活浓度为0.5ppm,但浓度超过2ppm,会对匍匐幼虫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泥螺养殖中注意用量。
十、生石灰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是一种来源方便、价廉高效的消毒药物。与水混合时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能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残留于池中的敌害生物等。用于杀菌治病时要注意水体pH值的变化,不能过量,因为当水体的pH值大于7.5以后生石灰能迅速提升pH值形成强碱性,容易引起死鱼。
生产上常用的遍洒浓度为15g/m3~30g/m3。对虾池以16.5g/m3~27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可以作为广东鲂鱼苗、海南红鲌、泥鳅、南方大口鲶鱼苗、翘嘴红鲌等生产消毒用药(表10),然而生石灰在广东鲂鱼苗、泥鳅、翘嘴红鲌等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浓度,在使用时注意使用剂量。
生石灰对沙塘鳢和罗氏沼虾幼虾、罗氏沼虾仔虾敏感性很强,在生产上应禁止使用。
十一、氯化钠
其水溶液可作高渗剂,通过浸浴法以改变病原体或其附着生物的渗透压,使细胞内外液体发生平衡失调而死亡或从固着处脱落,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被广泛使用。
利用氯化钠作为浸洗药物,可以作为唐鱼、长吻鮠、赤眼鳟、倒刺鲃鱼苗、广东鲂鱼苗、湖南红鲌、湖白鲑幼鱼、细鳞鱼鱼种、月鳢、翘嘴红鲌、沙塘鳢、梭鲈鱼鱼种等水产动物的消毒剂。
十二、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是由分子碘与PVP结合而成的水溶性能缓慢释放碘的高分子化合物,两者间保持动态平衡。其杀菌活性是由表面活性剂PVP提供的对菌膜的亲和力将其所载有的碘与细胞膜和细胞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为广谱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鱼卵、水生动物体表消毒。
生产上常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池水终浓度达到:鱼虾类0.2g/m3~0.5g/m3,鳖、蛙类0.3g/m3~0.7g/m3。在赤眼鳟、丁鱥鱼种、杂色鲍幼鲍、银鲈等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聚维酮碘都是很安全的(表12)。聚维酮碘对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牡蛎的壳预期幼虫以及牡蛎的眼点期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25mg/L,3.17mg/L,4.48mg/L,4.44mg/L,因此,均可用聚维酮碘作为这些水产动物的消毒剂,但要注意各幼虫期的安全浓度。
温馨提示:本文这些数据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而池塘养殖环境复杂得多,用药效果往往要受水温、水质、pH值、硬度、浮游生物和有机质等诸多因子影响,并且在疾病防治中,常将消毒剂与杀虫剂或抗菌剂一起使用,这种情况下,药物之间的拮抗协同作用常常会导致药物毒性的改变,因此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要根据具体情况用药。建议最好不要超过安全浓度用药。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