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岭南草药录》:“能解蛇毒,又理内伤咳嗽。”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炎腿肿,治咽喉炎症,瘌疾,高热。”
《广西中草药》:“止血凉血,拔毒生肌。治肺脓疡,炎,口腔炎,结膜炎。”
《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襄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晈伤。”
《中国药典》:“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肺炎,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肺结核,毒蛇咬伤。"
《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百日咳。"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消炎,止痛止痒,解蛇毒。治腮腺炎,结合膜炎,流脑。"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鼻衄,口腔出血。"
《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治肺结核发热,热淋,鼻窦炎,中耳炎,胃火牙痛,汤火伤。"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绿原酸、咖啡酸等多种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增强机体免疫、保肝利胆、保护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抗蛇毒等作用。
药理:对肺炎球菌、甲链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及钩端螺旋体的某些型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孤儿病毒ECHO11引起的人胚肾细胞的退变有延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