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池塘清塘后会出现一个轮虫大量繁殖的时期
轮虫在食物充足,温度和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进行单性生殖,性成熟后的母体一次产数个夏卵,此种不用受精便可孵化的卵,在水温25℃左右时10来个小时即可孵出幼体,经几小时就长为成体,再行生殖;遇到环境条件恶化(食物不足、溶氧不足、温度不适等)时,母体产小型或大型的卵,小卵孵出雄体而大卵孵出雌体(混交),两者交配后雌体产一种有厚卵壳包被的受精卵(冬卵)。此种冬卵大多沉积水底,能忍受长期的低温、干旱,还有相当程度的抗药力。在一般的鱼池底泥中,都沉积着大量的轮虫冬卵,据我们近两年的实测,在多年养鱼且淤泥肥厚的池底,表层3-5厘米的淤泥中,轮虫冬卵量每平方米可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个,最多可达一千多万个。它们是池塘轮虫发生的“种子”。经过一定时期的休眠后,只要满足其水温、溶氧等环境条件、冬卵就可以萌发。我们1982年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氧0.3毫克/升以上,pH11以下,水温20~25C时,轮虫冬卵经24小时左右可以萌发。
然而,在未经清塘的池子中,冬卵集中萌发而出现轮虫高峰的现象并不普遍。这首先和冬卵在泥层中的垂直分布有关。据我们的观测,池底轮虫冬卵广泛地分布于各淤泥层中,由于鱼池施肥、投饵、泥砂淤积等,使绝大部分冬卵埋藏于泥砂之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者只是极少部分。如对金州鱼种场几个未清塘鱼池的观测表明,泥表冬卵量只不过占总量的0.6%左右。其余99%以上被埋在泥砂中的轮虫冬卵,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淤泥中是极度缺氧的)和受机械压力的影响而不能萌发。显然,这类池塘的冬卵萌发率极低。此外,在未经消毒的池塘中多有野杂鱼、昆虫、蝌蚪等敌害,它们直接抑制轮虫的繁殖。但是,在那些底泥轮虫冬卵量极大(泥表冬卵量也相对的多)并且敌害较少的池塘中,在一定水温条件下,轮虫冬卵照样可以集中萌发而使水中轮虫量达到高峰。例如金州鱼种场309池(池底3.5厘米淤泥层中有冬卵1300万/㎡),1981年秋季亲鱼前拉网除野,其后24小时轮虫数量达每升水数万个,造成池水缺氧,亲鱼泛塘,但象这样轮虫自然大量繁殖的池塘是很少的。
清塘,特别是排水清塘是促使冬卵萌发和轮虫繁殖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清塘前的拉网、捕鱼等活动搅动底泥,使相当一部分本来埋于淤泥中的冬卵上浮或重新沉积于泥表面,使其萌发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清塘消灭了轮虫的敌害,为刚从冬卵中萌发出的小轮虫,创造了生活和繁殖的条件。同时,排水清塘还提高了池塘白天的水温,这在早春低水温时,对促进轮虫冬卵萌发有重要作用。所以,一般池塘在清塘后都会出现一个轮虫大量繁殖的时期。
由此可见, 池底冬卵的萌发是池塘轮虫出现高峰的依据。可是,根据室内试验:水温在20-25℃时,冬卵在24小时左右便可萌发,而在同一温度下,池塘轮虫高峰却出现在清塘8-10天,这仍然和池底冬卵密度及其垂直分布有关。如果池底冬卵密度(主要指表层3-5厘米淤泥中的冬卵量。(下层很大>1000万/㎡)又多暴露于泥表面时,冬卵一次萌发便可使池水中的轮虫达到相当数量。
这类池塘一经清塘或拉网除害在水温25℃左右的情况下,只要1~2天,轮虫生物量就能达到高峰。前述309号池就是一例。但是,一般鱼池中的冬卵量都没有这样大,如我们实测得的金州20余个肥水池塘的底泥冬卵密度平均为100~200万/㎡;淤泥较少的卅里堡渔场六个池底泥孵卵量为30万/㎡;砂质底的复县松树水库鱼池底泥中的冬卵量不过3~4万/㎡,何况这些冬卵的绝大部分还埋于泥砂中即使通过清塘、冬卵分布得到改善后,其泥表冬卵量的萌发,仍然不可能立刻使池水中轮虫量达到高峰。只有这些由冬卵萌发出的第1代轮虫,历经几代繁殖后,方能使池水中的轮虫达到相当数量。对金州鱼种场几个施肥池塘的测定表明:清塘后泥表冬卵量约为20,000个/㎡(约占总量1%),如果萌发率为50% (室内最佳条件下冬卵萌发率为70%左右),则水深1.5米的池塘中,靠冬卵一次萌发的轮虫数量有20个/升。据我们试验,在水温25℃ 时,一个轮虫4天可繁殖大约400个后代。可见,4天后池水中轮虫可达8,000个/升,加上清塘后约有24小时的高pH阶段(pH>11时冬卵很难萌发,轮虫亦难以生存)和冬卵本身萌发大约需要24小时之久,因此,清塘后6天左右池中轮虫量才有可能达到高峰,许多池塘由于食物不足(藻类尚未大量繁殖或未投有机肥料)或清塘药物(石灰覆盖)的妨碍,常常使轮虫高峰期再推迟1-2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