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本草经集注》:“味甘,平,微温,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主益气补中,润燥解毒,祛邪定惊,养脾气,除心烦,通便闭,解虚热,疗心疼,悦颜色,和百药,除众病。每斤炼至十二两半用,蜡主痢,下诸疮。”“蜂蜜,甘宜归脾,润宜归肺,其用最多。良有百花之精,且取人溺以酿之故也。”
《本草经解》:“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火炼)“石蜜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心腹,太阴经行之地也,气味甘平,故主邪气。诸惊痫痉,肝热而气逆也;惊者平之,痫痉者缓之,甘平之味,平之缓之也。”“甘为土化,土乃万物之母,五脏诸不足,补之以甘也。真气者得于天,充于谷,甘味益脾,脾和则谷纳,所以益气补中也。”“蜜乃采百花酿成,而得至甘之正味,所以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也。”“久服气平益肺,肺主气,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气和调,所养刚大,所以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也。”

《长沙药解》:“味甘、微咸,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滑秘涩而开结,泽枯槁而润燥。”
《别录》:“养脾气,除心烦。”
《本草纲目》:“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热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二、现代研究
成分:因蜂种、蜜源、环境等不同,其成分差别很大,其主要成
分为果糖和萄糖,尚含少量蔗、麦芽糖、糊精、树胶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维生素A、C、D及灰分、植物残片等。
药理: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和化脓性球菌有杀灭作用;在人体内可增加呼吸量及血糖。
临床报导: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均取得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