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中国水产养殖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鱼类混养",究其实质,鱼类多品种混养就是“立体养鱼”,即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栖息水层和鱼类间相互关系,巧妙地利用它们之间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缩小不利的一面,把不同品种的鱼同时在一个池塘中混养或者套养,这就是中国池塘养殖的核心---多品种混养。多品种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经验的积累和精华。在适当放养密度下的合理混养,充分利用不同饵料和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仅就混养常见的淡水主要养殖鱼类之间的"共生共存"的关系作一简介,仅供参考。
1,“吃食鱼”与“肥水鱼”的关系:互利关系
(花白鲢---肥水鱼)
鲤鱼、青鱼、草鱼、鲂鱼、鲫鱼等等以吃食饲料、底栖动物或草类等的鱼类,称为“吃食鱼”,它们的残饵和粪便形成腐屑食物链和牧食链,因而给同塘的鲢鱼、鳙鱼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相对来说,对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就称为“肥水鱼”了。
(草鱼)
反过来,“肥水鱼”通过摄食残饵腐屑和滤食掉浮游生物等肥水因子,起到了防止水质过肥的特有功能,又给喜欢清新水质的“吃食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这样既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做到一种饲料多层次反复多次利用,又发挥了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促进了鱼类生长。
2,滤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鲢鱼、鳙鱼即花白鲢之间的关系。
(白鲢)
花白鲢都是滤食性鱼类,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肥水鱼”,但也有差异,它们的饵料差异只是相对地不同有差异,特别是在施肥及投喂精饲料的池塘中,鲢鱼的抢食能力远比鳙鱼强,因而容易抑制鳙鱼生长。
(花鲢)
在不投喂专用花白鲢精饲料的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远比浮游植物少得多,因此,鳙鱼不能放养太多,平时要求花鲢少放白鲢多放就是这个道理,别以为花鲢管钱些就想多放,这是违背自然法则的。
3,吃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共生关系。
在合理、科学的鱼类混养中,除了“吃食鱼”与“肥水鱼”之间有互利关系外,吃食性鱼类相互之间也还有共生关系。
比如:青鱼、草鱼等鱼类属大个头鱼,个体大,食量也大,因此要求饵料量也高,也就是说,肯吃才肯长,因为它们的食量都很大,之所以才肯长又会长很大。而鲫鱼、鲂鱼(武昌鱼)等小个头鱼,它们则相反,它们一般吃料斯文,食量也中平偏下。鲤鱼等中个头鱼,则各依其生理习性有强有弱。
将它们“吃食性鱼类”混养在一起,也能起到相互利用的作用。在主养青鱼草鱼时,投喂人工精饲料主要为个体大的鱼类(青鱼、草鱼等)所吞食,因为它们抢食凶。但也有一部分细小颗粒或尘料会散落边沿,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边料散饵又会被鲤鱼、鲫鱼、鲂鱼和各种小规格鱼类所吃食,使全部精饲料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至于浪费。
另外,混养的鲤鱼、鲫鱼、鲂鱼还可为青鱼、草鱼等鱼类清除残饵,清洁食场,不使残饵残存腐败变质,同样有清洁水质的作用,特别是底层鱼的鲤鱼,有掘泥觅食的习性,一定意义上具有"改底"的作用。这样适度的互相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了饵料,而且改善了水质,有利于青鱼、草鱼等鱼类的顺利生长。
4,所有鱼类混养的优点。
在池塘中进行多种鱼类的混养(或称套养),可以充分发挥池塘水体和鱼类的生产潜力,合理地利用饵料,提高产量。混养不是简单地把几种鱼混合在一个池塘中,而是多种鱼、多层次的互利共生的混养。根据鱼类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点,使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不同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一个鱼塘不但要同时放养上层鱼、中层鱼、底层鱼不同层次的鱼,还要同时投放吃食鱼(吃料)、滤食鱼(瘦水)、食肉鱼(清除小杂鱼)等不同食性的鱼,才能发挥“水、种、饵”的最大生产潜力。
(青鱼)
常见的几种主要养殖鱼类,正常状态下是各自的栖息水层是不同的。鲢鱼、鳙鱼栖息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喜欢在水体中层活动,青鱼、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将这些鱼类混养在一起,尽其水体的立体性而”分居乐业“。同单养一种鱼类相比,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放养量,同时也提高了鱼产量。
因此,主要养殖鱼类混养之间的共生共存与相互利用的关系,其实是我们人为的为鱼类创设"分居乐业"的最适鱼居环境,饵料利用率高了,水质好了,野杂小鱼没了,鱼病当然会少很多,水产养殖生产必然会顺利很多。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本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品种##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