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水产养殖水质的主要因素及调节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8 14:28:20  浏览次数:156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水产养殖户对水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前提,水质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但在生产实际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者水质管理不科学导致生产亏本的例子屡见不鲜。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指标有很多,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将水产养殖中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变化规律及调节方法加以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溶解氧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每天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除冰封期外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低氧主要症状为: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养殖密度过大;

②养殖水体过肥;

③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

④水体温度升高,溶氧降低;

⑤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可以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降低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化学物的含量,并可将其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增加池塘溶解氧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一般养殖户基本都能掌握,在这里不做表述。

二、氨氮

在水产养殖水质管理过程中,氨氮对鱼类危害最大,也最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普遍存在,并且影响它的因素都是间接的,必须通过综合水质调控才能将其调节到适合鱼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另外,氨氮对鱼类有毒害,既影响鱼类生长,又危害鱼类生命。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0.2mg/L,当氨氮含量超过2.00毫克/升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氨氮超过0.5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的污染。氨氮含量一般不宜超过0.5mg/L,氨氮含量超过2.00mg/L,鱼类就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水产专家普遍认为,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等因素的影响。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类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类中毒。如果发现池塘水体中氨氮超标时,可以使用甲醛、增氧剂、双氧水或过氧化钙,还有次氯酸钠、沸石粉或活性炭等与塘边土混合后投放。氨氮超标往往会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此时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超标。通常先试用解毒改水或解毒净水分解沉降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质,然后试用底改类产品,分解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害物。经过调节后的水质,需要定期使用小球藻源、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肥水,稳定水质。炎热天气除需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体底层足够溶氧,同时,每半月定期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生物复混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分解底泥中的有机废物,抑制氨氮产生。应对水体施加消毒杀菌剂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和细菌性鱼病交叉感染,做好以上措施池塘的水质基本上不会发生恶化改变。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的危害是最大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

养殖水体中产生的氨有三个方面:

①含氮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氨;

②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

③水生动物的代谢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

当水体环境的氨增加时,大多数鱼类氨的排出量减少,因而鱼虾类的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了鳃血液吸收和输送氧的能力,破坏了红细胞造血器官。这样对鱼类的细胞、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时,总铵几乎都是以离子铵形式存在。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氨氮慢性中毒主要危害为:鱼类摄食量降低,生长缓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鱼体组织间的输送。急性中毒危害为:鱼类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中毒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氨氮中毒的特点:

①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②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③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④增氧效果不明显。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

氨氮中毒的先兆是:

①水体浑浊,过肥,透明度低,并有蓝褐色油膜覆盖;

②常见气泡从池底往上冒,并能在池边嗅到腥臭气味;

③池鱼食欲下降,抢食强度减弱,游来时稀疏分散,游去时缓慢不慌;

④鳃丝乌紫,血色暗红不鲜;

⑤常出现零星死鱼现象。

鱼类氨中毒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鱼类氨中毒后的病变表现为肝、肾等内脏受损、出血、红细胞破裂、溶解。腮粘膜的结构、功能受损,粘液增多,导致呼吸障碍。肠道的粘膜肿胀,肠壁软而透明、出血。粘膜受损后易继发炎症感染,表现为鱼体粘液增多,全身体表充血,腮部和鳍条基部充血较为明显,肛门红肿突出。临床主要症状为:鱼常在水表层游动、死前口张大,眼球突出,体表广泛红肿出血。可泼撒沸石粉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同时还可以为水体提供无机盐营养,促进水体水生植物的生长,每亩水面用量为20kg,直接干撒。

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危害鱼类的另一重要指标,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mg/L以下。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在0.1mg/L以下时,水生动物可以正常生长;但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一般称为“褐血病”。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几大类,硝化细菌与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气等无害物质,而上述微生物对亚硝酸盐没有这种降解功能。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只具有改良环境,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可以将其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mg/L,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应该先采取速效方法将亚硝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使用上述微生物。

防止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措施:

①保持育苗池或养殖池塘长期不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机及适量投饲;

②有条件的池塘,定期换注新水;

③定期泼洒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制剂可使亚硝酸盐氧化,减低毒性;

④定期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分解亚硝酸盐,去除毒性,改善水中理化因子,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

亚硝酸盐的转化与处理: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使用含氯强氧化剂,每亩水面用量为200g,直接将片剂撒入水中,最好能同时配合颗粒氧使用,利用强氧化剂释放新生态氧的原理,将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硝酸盐;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EM6或EM,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四、pH值

淡水养殖的pH值范围在6.5-8.5,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当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使鱼类碱中毒,主要症状为: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为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当pH值低于6.5时,可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施用生石灰、加注新水等都可以有效调节pH。

五、硫化物(硫化氢)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硫化物浓度不超过0.2mg/L。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0.3mg/L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在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2mg/L以下。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鱼虾的组织与血液,是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硫化氢的中毒症状:硫化氢是影响水产动物生长的剧毒物质,当水中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紧闭、胸鳍张开、血液呈巧克力色、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表层。

防止池塘中出现硫化氢的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彻底清塘清淤。

二是定期注排水。

三是施用生石灰。

四是平常施用底改及水质改良剂。

五是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采取排底层水,加注高溶氧新水的办法。

(作者:郭悦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水产管理局)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