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发表时间:2020/12/24 15:38:26  作者:牧海  浏览次数:196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巢湖是中国的第五大淡水湖,被称为“长江边上的水袋子”。长期以来,渔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巢湖的重要功能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巢湖的渔业产量就达到了3500~4000吨,主产鱼类有鲢鱼、鳙鱼、湖鲚、翘嘴红鲌(大白鱼)、银鱼等等。这些经济鱼类堪称巢湖渔民的“金矿”,是环湖18个乡镇、数千名渔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卫星地图

当时的巢湖渔业还是天然的捕捞业,既没有人工增殖放流,也没有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高强度的捕捞作业一直持续了将近20年,到了70年代末,巢湖的鱼虾产量因为捕捞过量而下降到了2100吨。

为了把巢湖渔业“做大做强”,从1980年开始,巢湖地区开始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当地渔政部门每年都往巢湖中投放大量的家鱼鱼苗,而且还设定了6~7个月的禁渔期,以保证幼鱼能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事实也证明,增殖放流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到了1989年,巢湖的渔业产量猛然增加到了6541吨。此后,巢湖渔业产量节节攀升,2013-2015年的产量更是连续三年突破了2.3万吨,其中湖鲚的产量就有1.4万吨。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晒干的湖鲚

到目前为止,在巢湖中有记录的鱼类共有96种,除了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和湖鲚外,巢湖中名气最大的鱼类就要数“巢湖皇后”——银鱼了。巢湖中的银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银鱼,体长15-20公分,是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另一种是太湖新银鱼(又叫太湖短吻银鱼),体长只有4-7公分,以浮游动物和鱼卵为食。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银鱼

在巢湖本地,大银鱼一般被称为面鱼或者海条,而老百姓口头上的“银鱼”一般指的是太湖新银鱼。银鱼不仅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也相当强悍,每一条雌鱼的怀卵量多达2000枚——这一特点也使得银鱼成为了移植推广的热门鱼种,比较典型的移植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兴凯湖等等。

前面已经提到,1989年巢湖的渔业开始步入巅峰时期,当时的大银鱼产量就高达91.3吨,但10年后就突然减少到了13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银鱼的价格增长过快,受到了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在市场上引发了激烈的“收购大战”。据说在当时,一条大银鱼的收购价和一根中华牌香烟的价格基本持平——可想而知,当时的大银鱼产业是多么火爆!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渔民喜获“丰收”

不过,巢湖中像大银鱼这样被过度捕捞的鱼种并不多,再退一步说,即便被过度捕捞,也可以通过人工投放受精卵的方式及时补充。特别是近几年,长江流域开始实施“生态大保护”战略,上游的滇池以及中下游的太湖、巢湖等全部都在保护的范围内。随着禁渔期制度的强力执行,过度捕捞已经不再是巢湖渔业面临的“头号威胁”。

事实上,巢湖渔业目前的最大威胁是富营养化污染。

随着巢湖周边城区的快速扩张,环湖的人口密度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污水源源不断排入巢湖,最终导致湖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严重超标,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以铜绿微囊藻代表的有害藻类就会在巢湖中大量繁殖,该藻种的爆发性生长往往会引发“水华”(也称湖靛)灾害,严重的时候整个岸边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绿膜”。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铜绿微囊藻属于蓝藻的一种,在巢湖中常见的蓝藻还有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都具有蓝藻毒素。动物食用了含有蓝藻毒素的藻类就有可能中毒,主要症状为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腹泻、昏迷等等,中毒严重的在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湖中的鱼虾也不例外。

因此对湖中的鱼虾而言,每一次的蓝藻爆发都是个不小的安全隐患;另外,蓝藻大量死亡时还会直接使水质恶化(这种现象称为“倒藻”),藻体组织分解时会加速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局部水体严重缺氧,很多鱼虾就会因此窒息死亡。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蓝藻死亡导致水质恶化

导致巢湖富氧化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建闸算是其中一个。巢湖建闸之前,水位基本上是靠长江调节。当时的巢湖还属于过水型湖泊,水体交换量大,几乎没有蓝藻爆发的现象发生。在1960年和1966年,当地先后建成了巢湖闸和裕溪闸,这使得巢湖从此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水库型湖泊。

巢湖建闸导致湖体水位抬高,水体封闭,湖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无法及时交换出去,因此越积越多,久而久之也就埋下了“隐患”。此外,巢湖建闸后,沿岸的湿地面积从原先的1.5万公顷锐减到不足2000公顷,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都大幅下降。缺少了水生植物,水体的净化能力也就自然就大不如从前了。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闸

不仅如此,建闸后巢湖中洄游性的鱼类所占比例下降,鱼类小型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众所周知,包括鲢鱼、鳙鱼在内的四大家鱼都是洄游性鱼类,但由于洄游路径被闸门阻断,鲢鳙便无法自然繁殖。因此,目前巢湖中的鲢鱼、鳙鱼几乎完全依赖人工的增殖放流。

巢湖的富营养化污染也给渔民带来了不少困扰。在西巢湖,蓝藻的爆发更为严重,当渔民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大片聚集的蓝藻往往会堆积在网具上,导致捕捞效率低下——这也就意味着,渔民的捕捞成本变高了。

把沾满蓝藻的网具清洗一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点让渔民很是头疼。再有,鱼群更倾向于避开“水华”爆发的水域,这也使得西巢湖渔民的捕捞量直线下降——正因为如此,巢湖的“营养病”反倒成了渔民们的一个“心病”。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水与正常饮用水的颜色对比

事实上,巢湖的这种“营养病”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巢湖就多次出现过“水华”现象。2007年,我国将太湖、巢湖、滇池列进了“三湖治理”的国家治污工程项目,巢湖的“营养病”成了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但近几年来,巢湖中的蓝藻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生范围也扩大到了全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化肥及农药的滥用并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治理。污染源头的问题不解决,巢湖的“营养病”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2015年6月,蓝藻再度爆发,巢湖变身“翡翠湖”

从污染源头来看,生活和农业废水带来的污染最为严峻。滇池周边有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区,化肥、农药的使用相当普遍。由于施肥方法不科学,农田土壤对化肥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无机肥都随着雨水流失到了巢湖中。

据估计,巢湖全流域每年的化肥使用量约为27万吨,其中至少有6000吨的氮和2800吨的磷进入了巢湖。目前,巢湖的水污染治理主要围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展开,但是农业的污染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无疑给巢湖“营养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巢湖的危机:50年的“营养病”,如今成“头号威胁”?

巢湖的水质不仅关系到水产品的品质,还影响到居民的日常饮用水

横向来看,巢湖和太湖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两者面临的生态困境基本相同。但无论是巢湖还是太湖,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都绝非易事。

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太湖和巢湖都是重点治理的对象,禁渔休渔和增殖放流一样都不能少。对于巢湖的未来,我们一起来见证!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