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掌握水体“透明度” 合理对池水进行调节
水的透明度,即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
透明度的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泥沙或其他悬浮微细颗粒的含量所决定。
中等肥度的水
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
肥水
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
瘦水
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
一般而言,夏、秋季浮游生物繁殖快,透明度低;冬、春季浮游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透明度高。刮风、下雨时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无风、晴天时,透明度高。因此,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体的肥瘦。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cm,最好为30cm。
萨氏盘(透明度盘)
测定透明度一般是将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黑白两色圆盘沉入水中,肉眼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的距离就被称为所测池水的透明度。
最简便的测定透明度的方法是将手臂放入水中,水淹没至手肘处时,再反转手掌以貘糊可见掌心,即为很好的透明度。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精养鱼池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
透明度的季节变化
夏秋季节池水透明度较小,冬季池水透明度较大。
夏秋季节,池水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多,透明度小。
冬季水温低,浮游生物量少,水质清,透明度大。
透明度的日变化
早晨池水透明度较大,下午池水透明度变小。
早晨浮游生物在池塘中基本均匀分布,透明度大。
下午因浮游生物具趋光性(特别是一些鱼类易消化的鞭毛有机体)而趋向上层,它们对太阳辐射光的吸收进一步增大,透明度变小。
据测定,上午(8:00)和下午(14:00)池水同一测定点的透明度一般可相差5--15厘米。
透明度的水平变化
池塘下风处的池水透明度较小,上风处相对增大。
由于风力的影响,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故下风水浓,透明度变小,上风水清,透明度相对增大。在风力3--4级时,池水上下风处的透明度一般相差5--20厘米。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也可大致反映池水溶氧量的补充数量、浮游生物的多少和水质的肥瘦程度。
池水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
因此,我们可根据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及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情况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
如果肥水透明度在25--40厘米之间,其日变化及水平变化(上、下风变化)大,表明池水溶氧条件适中,鱼虾类易消化的藻类多。
透明度过小,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大,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较少,池水耗氧因子过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水质易恶化。这时鱼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减少施肥量或立即停止施肥。
池水透明度过大,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小,水太瘦,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塘中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虾类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减弱,这时要适当施一些肥料。一般每5-7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80公斤或化肥2-4公斤。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交替施用,有机肥需经过发酵腐熟,化肥要保证氮、磷、钾三种元素搭配合理。
养殖生产者只有正确掌握了水的“透明度”的原理,才能及时而合理地对池水进行调节,为渔业的增产丰收打下基础。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