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主要9个水质指标和对生物的影响
养鱼先养水,这是我们水族圈中经常说的一句话,维持良好的水质是养好鱼的关键。那么水质各项指标对水生生物会有哪些影响?什么样的水质是正常的水质呢?
水质的概念:水质是指水及其中所存在的各类物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不同水域水成分差异是很大的。比如海水与淡水、弱碱性水与弱酸性水。
(一) 温度(T):
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可变的,按水生动物对温度的要求分为:
广温型:可以适应较大的温度范围
狭温型:只能适应较狭窄的温度范围,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导致生物不适,甚至死亡。
从终年冰封的南北极到炎热的非洲大陆,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物。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温度是可变的。导致水体温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自然),温控系统仪器和设备的完好以及操作人的责任心是保证水族箱水温正常的重要因素。
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与水温相差不超过1℃,每种鱼都有其最适生存温度(温带18-20℃,冷水8-12℃,热带24-28℃)为了保证生物的健康成长同时考虑到自己操作的便利性,我们一般可将热带鱼类的水温控制在25℃左右。(对于新手来说28℃不是最好的温度)
温度变化的影响如下:
1. 温度过高过低可导致鱼类的代谢失调,抑制鱼体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2.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决定产卵时间。
3. 对溶氧产生间接影响,温度越高溶氧越少。
4. 影响细菌和其它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
列举几个不同温度阶段的生物:
太平洋巨型章鱼:10℃
太平洋海刺/天草海刺16℃
海燕海星/蜘蛛蟹18℃
鲟鱼22℃
海马23℃
彩色水母 23℃
鲽鱼类、吊类25℃
(二) 盐度(S)
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增加的(海水缸盐度因水分蒸发而盐度上升)
盐度主要是通过水的渗透压来影响鱼体的,淡水鱼,海水鱼都具有调节渗透压的能力,因此称为恒渗动物,软骨鱼体液属于微高渗性溶液,水分可以通过体表渗入,体内尿素含量高,通过排尿排出,海水硬骨鱼体液属于低渗性溶液,需要大量喝海水,通过鳃丝上泌盐细胞不断排出体外。淡水鱼体内的渗透压高于环境渗透压,水不断渗入鱼体内,它们就用肾脏不断排出近似清水的尿液,保持身体中水分的平衡。鱼类能适应一定范围的盐度,但不能越过这个范围,否则导致鱼体的失调,影响生长。盐度过高过低与生物的渗透压,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然海水盐度33-35‰,人工海水盐度可控制在30-33‰,治疗疾病时可把盐度降到22‰
利用淡水、海水的盐度所造成的渗透压不同,常把淡水浴与海水浴作为最经济实惠的物理治疗手段。
(三) 酸碱性(pH,7.6-8.4)
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天然海水的pH值变化范围是6.5-9.0左右,在水系统中的自然趋向是降低的(硝化作用产生的氢离子)。
1. pH过低时,酸中毒,鱼体内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易被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酸中毒严重时鱼类表现出亢奋状态。PH过高时,碱中毒,鱼类的鳃丝被腐蚀(很少发生)。pH过高或过低鱼类的摄食量会减少,消化率下降,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会受到抑制。
2. pH过高或过低甚至可以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pH升高,氨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pH降低,硫化物大多变成H2S,极具毒性。
3. pH过低细菌和大多数藻类及浮游动物受到影响,硝化过程被抑制。
水体保持其pH值稳定的能力称为水体的缓冲能力,碳酸氢盐是天然的缓冲溶剂(KH 在6-9)。
KH是碱度,注意和PH碱性做区分。
水族馆里就是用碳酸氢盐调节pH值。池塘养殖一般用生石灰调节pH值。
100L海水pH升高0.1大概需要Na2CO3 0.4g、NaHCO3 2.4g。
(四) 氨氮(NH3+NH4,小于0.1mg/L安全,正常水质基本为0)
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增加的。
产生的主要原因:残饵、排泄物、动物的尸体和底层有机物等分解而产生,氨氮超标可引起鱼类的生长、生存,轻者导致鱼生长缓慢,吃食量减少,引发各种疾病,重者导致鱼类的死亡。
说明下:网上购买来的测水试剂盒,测出的氨氮实际为总氨,总氨是氨根离子(NH4+)与氨气分子(NH3)的混合物。氨根离子毒性很小,氨气分子毒性巨大;可幸的是大多数水体里存在的氨是毒性小的铵根离子,但随着PH上升,铵根离子转换成氨气分子变多,水体毒性上升。
NH4+——NH3(随PH互相转换)
(五) 亚硝酸盐(NO2-,小于0.02mg/L安全,正常水质基本为0)
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增加的。
它是氨氮氧化硝酸盐还原的中间化合物,当水体中积累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时表明水体的微生物系统未建立起来或受到破坏。
对观赏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一定毒害作用的,不过它的毒性要比氨小得多,致命浓度含量在10-20ppm。
亚硝酸盐它破坏红血球,是血液的供养能力逐渐丧失,并降低鱼类的肝、脾和肾脏的功能,导致鱼类的体力衰退,精神不佳,因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六) 硝酸盐(NO3-, 小于200mg/L)
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增加的。
它是氨氧化硝酸盐的最终产物,饵料残渣和粪便的分解也可以产生,硝酸盐对鱼类的毒害性很小,但是对珊瑚的养殖有一定的影响(小于50mg/L),主要是通过换水和藻类吸收去除,养殖珊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反硝化系统来去除。
(七) 溶解氧(DO,大于6mg/L, 饱和度90-100%)
指水中溶解的分子态的氧的含量,在水系统的自然趋向中是可变的
1. 急性缺氧造成死亡,慢性缺氧会引起各种疾病,淡水的鲤,鲫对付缺氧的办法是浮上水面,吞下空气,用肠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淡水鱼5mg/L以上的溶解氧是比较理想的溶氧环境。
2. 影响好气性,兼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与分布:溶解氧气充足时,生物有足够的氧作为受氢体,进行呼吸作用,能比较彻底地氧化有机物,产生对生物无害的二氧化碳,水,硝酸根,硫酸根和磷酸根,如果溶氧不足,微生物只好用硝酸根,磷酸根和碳酸根或有机物代替气体作为受氢气体,进行无痒呼吸,产生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有害的氨氮,硫化氢和甲烷。
3. 当溶氧含量从高变低时,水质,底质也就从氧化态转变为对生物生存不利的还原状态。
影响水中含氧量的因素:
1. 水气界面的交换:氧气能够通过水气界面溶解到水中,反之也可以通过水气界面逸散到空气中,氧气溶解入水的速度和数量还与水气界面的面积成正比,与气体运动和水体搅动的程度成正比,与水体的温度和水中的溶解盐含量呈反比。
2.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水生动物,植物的呼吸,温度越高,生物耗氧量越大。
4. 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有机物的分解耗氧都与微生物的活动有关。
5.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降解耗氧:由于用药或其他原因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的氧气很快被消耗,造成生物缺氧而大量死亡。
6. 水流的带入及人工增氧
缺氧时可以通过曝气/搅动/增加循环来增氧,但是溶氧多了又会引起超饱和现象,动物会呕吐、癫狂、呆滞、瞳孔放大、呼吸频率增加等很多不正常行为。
后期有空会专门出一章文章讲解超饱和行为的现象与危害。
(八) 硬度(Ga2+ 350mg/L左右, Mg2+ 1200mg/L左右)
在水系统中的自然趋向是减少的。
水的硬度是对水中金属离子(Ca2+/Mg2+/Fe2+/AL3+/Zn2+/Mn2+等)含量的度量,对于海水来数Fe2+/AL3+/Zn2+/Mn2+等金属离子的含量较低,所以水的硬度主要由Ca2+/Mg2+构成
硬度的3种表示方法:
毫摩尔/升 mmol/L
德国硬度 dkh
毫克 mg/L
作用:
1. 作为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的改良剂,Ca2+/Mg2+可以中和水中和底质中过量的有机酸,提高水的pH值并增加水的缓冲能力,可以絮凝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能够加速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还可沉淀有毒的金属离子,降低它们对水的毒性。
2. 为水生物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珊瑚类)
3. 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生活:不适宜的硬度可造成鱼类体色暗淡,体表分泌异常,抵抗力降低继而并发感染而死亡,有些鱼硬度不合适受精卵不能孵化。
(九) 氧化还原电位(ORP,自然界300-330mv)
在水系统中的自然趋向是减少的。
一般的家庭小型缸体不用管这项指标,但是水体量大的缸体必须检测这项指标,很多地方大型缸体就是ORP数值太低,造成持续死鱼、疾病不断。
理论上控制在320mv最佳,低了会造成疾病爆发,高了会造成溴中毒。加了臭氧设备后它是非常重要监测臭氧含量的依据。
臭氧是一种有效的水质处理资源,能显著提高水系统的水质及清晰度。适当地应用和管理臭氧可以改善水质恶化所产生的污染物。然而,若臭氧剂量控制不当,则可能会产生持久性强,反应过度甚至有毒的化学产物,从而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安全与健康。活性臭氧的化学产物统称为剩余氧化剂,通过了解并合理运用臭氧用量(AOD),臭氧可以安全地进行使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尽量减少过量臭氧的风险与危害。监测和记录氧化还原电位(ORP)/剩余氧化剂/水质浑浊度/动物行为和饲养活动是全面地臭氧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