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浮游植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生浮游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两大类,对水中生物包括养殖的水生动物以及水的物理、化学构成及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水产养殖的主要载体---水,我们不得不克尽心机去弄懂它,了解它,从而利用它。

水生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包括在水体中生存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两个群落,个体微小,浮游力微弱,靠水才能生存,也是除了纯粹的净化水之外,水体之中与生俱来的一种共生共存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部分浮游生物具有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另外一些浮游生物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游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我们平时养鱼的池塘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半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半开放的生态链系统中,除了我们养殖的鱼虾等人养水生动物外,还有很多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植物、附生藻类、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的微生物种群。

浮游植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浮游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等。浮游植物是鲢鱼的主要天然饵料,当然,还有很有水生动物都喜欢以浮游植物为食。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一般隐藻、甲藻、硅藻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其次是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等,而蓝藻较差,但蓝藻中少数种类如螺旋鱼腥藻和拟鱼腥藻的蛋白质含量高,鱼类也易于消化。

(螺旋鱼腥藻 拟鱼腥藻)
然而,浮游植物中有一些种类还容易引起鱼病或者水质变坏的发生,比如:
大多数蓝藻水华及湖靛、小三毛金藻优势所形成的水质具有毒性,较轻时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蓝藻水华)
卵甲藻引起鱼类卵甲藻病(打粉病);绿藻在强烈阳光下,光合作用强,形成水体氧过饱和,引起孵化的卵、苗和下塘不久的幼苗患气泡病大量死亡;裸藻在自身大量死亡后形成一层黄锈色膜,覆盖水面遮光、隔气造成缺氧;丝状绿藻(类似青苔)不但鱼类难以利用,使水质变瘦,还影响鱼类苗种活动而降低成活率。

(打粉病)
浮游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负面作用不大。它们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不但要为鱼类直接和间接提供天然活饵料,而且还是水体溶氧的主要制造者,占溶氧来源的80%-90%,其次才是增氧机等人工造氧。

浮游植物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优势种群。一般春秋两季适合隐藻、硅藻、金藻、黄藻生长,其中隐藻在其它季节也能生长,而以隐藻和硅藻优势(水华)为多,水呈茶褐色或绿褐色,鱼类生长快;而夏季适合蓝藻、绿藻和裸藻生长,它们往往各自形成优势,水呈蓝绿色或深绿色,鱼类生长减慢。

(裸甲藻)
浮游植物不但有季节性变化,而且还受光照、风力和水的运动影响而有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一般主要发生于水体上层,而以透明度一半的水层生产力最高。

调节浮游植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施肥、投饵(间接肥效),其次是加、冲、换水和辅助适当的药物(硫酸铜、生石灰等)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单独使用化肥,易于培植绿藻;使用硫酸铜杀灭蓝绿藻,应防止此后数天内泛塘;混养白鲢可有效防范水质恶化;使用生石灰时,应注意水质pH值变化。

总之,通过人工调节,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直观程度。这种最好或较好的水质生物学指标应是:浮游植物量为20-100毫克/升;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浮游生物以外的其他悬浮物不多。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