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认识淡水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

发表时间:2020/06/06 21:37:23  浏览次数:344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的生存环境终生在水中,而水域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鱼类特殊的内外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一、鱼体体形

生活在水里的鱼类为了适应水域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形体特征,主要有4种:纺锤形、平扇形、侧扁形和棍棒形。鲤、鲫等属于纺锤形;平扁形的鱼主要分布在海水中,淡水中少见;团头鲂、长春鳊属于侧扁形;鳗鲡、黄鳝属于棍棒形。

鱼类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鱼类外部形态。从鱼体的侧面仍然可以将鱼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主要部分。头部是指吻端至鳃盖后缘之间的部位;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的部位;肛门以后至尾基部为尾部。板鳃类和圆口类等没有鳃盖的鱼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最后一对鳃裂。

二、外部构造

鱼体的外部器官主要有:口、唇、须、眼、鼻孔、鳃盖、鳍、侧线鳞、皮肤及其衍生物等。

1.口。鱼的口位于头部前端、头部上端或头部下端,用于捕食,也是呼吸时的入水口,其位置、大小和形态随食性不同面不同。存食大型食物的鱼或凶猛的肉食性鱼口较大;吞食小型食物的温和性鱼口裂小;滤食性鱼口较大。

2.唇包围口缘的皮肤皱,主要用于协助吸取食物,上面无任何组织。

3.须部分鱼生有须,依据须的着生部位可分为须、颏须、鼻须、吻须等,泥鳅、鲶等有须鱼多生活在水体下层或光线较弱的环境,或喜夜间活动。

4.眼是鱼类头部的主要器官之一。鱼类的眼睛位于头前部两侧,鱼类眼睛大多数没有泪腺和眼睑,不能较大地转动也不能闭合。眼的角膜平坦,鱼眼的水晶体呈圆球形,其晶状体凸度不能改变,只能前后移动,因此鱼的视力较差。

5.鼻孔鼻孔位于眼前方,左右鼻孔又分别被鼻瓣分为前、后两个鼻孔,即前鼻孔和后鼻孔,分别为进水孔和出水孔。鱼鼻孔的作用不在于呼吸,也有鱼鼻孔中无鼻瓣。

6.鳃盖鳃盖孔位于头部,内为鳃腔,鳃腔内有鳃组织,是鱼的呼吸器官。

7.鳍是躯干部的外部器官,用于运动,胸鳍、腹鳍左右成对,为偶鳍;背鳍、臀鳍和尾鳍不对称,为单鳍。游动快的鱼鳍发达,不善于运动或穴居的鱼鳍退化,如黄鳝。

8.侧线鳞侧线鳞是鱼体两侧带有孔的鳞片,组成一条侧水线,内有侧线管,是鱼感知低频震动的器官,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水的波动及周围的固定障碍物等。

9.皮肤及其衍生物皮肤的功能主要是保护鱼体,鱼类的皮肤可以分泌黏液,用于润滑身体,防止病菌侵入。此外,皮肤还衍生出鳞片、黏液器、黏液细胞、追星等衍生物以协助皮肤完成保护、联络、防御、生殖等多种功能。

二、内部构造

1.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可以分为外骨骼(包括鳞片、鳍条)与内骨骼(包括头骨、脊椎骨和附骨)。其骨骼还可以分为软骨和硬骨两种。

2.肌肉系统参与鱼类运动的肌肉主要是附着于各骨骼的骨肌。心肌为心脏特有,平滑肌主要存在于鱼的血管、淋巴管及内脏器官或管腔、管壁之中。

3.消化系统

鱼类的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进入胃肠的管道,一般宽短而壁厚,有味蕾和环肌,可以有选择地吃进食物,将异物抛出体外。食道能分泌黏液,帮助鱼吞食食物。

一般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较短,仅为体长的0.25~0.3倍;草食性鱼肠较长,一般为体长的2~5倍,甚至可达10倍以上;杂食性鱼的肠介于二者之间。多数鱼缺乏腺和肠腺。

肝脏为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体。胰脏呈散发状,常与肝脏混杂在一起,统称肝胰脏。

4.呼吸系统

鱼主要的呼吸系统是鳃。鱼类通过鳃从水环境中获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些鱼还有副呼吸器官和辅助呼吸器官,对于抵抗恶劣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如黄鳝、鳗鲡、鲶等表皮层及真皮内层的血管较多,在离水条件下可利用潮湿的皮肤进行呼吸;黄鳝、鲶等可利用口咽腔黏膜呼吸;泥鰍吞咽空气,利用肠管进行呼吸;胡子鲶等可利用褶鳃呼吸;鳝鱼的幼鱼鳍上分布许多血管,可利用鳍呼吸;海边的弹涂鱼可利用尾鳍帮助呼吸。

虽然有些鱼类具有辅助呼吸器官,但水体中的溶氧量对鱼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水中氧含量很少时,鱼就会浮到水的上层,将口伸出水面,直接用口吞咽空气,这种现象称为“浮头”。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晨有少部分鱼浮头、大部分鱼不浮头,用击掌声惊吓,浮头的鱼马上沉到水里。

不同的鱼对水中最低含氧量适应的能力也不同,同种鱼不同发育时期对溶氧量的需求也不同。鱼苗、鱼种的耗氧量要比成鱼高50%~100%。

5.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心脏位于体腔前部,鳃下方的围心腔中,外被鳃盖保护。心脏有心房和心室两个腔。

6.排泄系统

排泄作用是通过肾脏和鳃进行的,鱼的肾脏是紧贴在体腔背面的一对细长的器官,既是排泄器官又是造血器官,呈紫红色。肾脏的每一小管都开口于输尿管,两条输尿管通到膀胱,再从尿道通到泄殖腔。

鳃既是呼吸器官,也可以起到排泄作用。

淡水鱼类体内的氮主要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氨对鱼体有毒副作用,在水体中控制氨的浓度对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鳔

多数硬骨鱼均有鳔,位于消化管的背面,以鳔管通入食道的鱼称为喉鳔类,无鳔管的鱼称为闭鳔类。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相对密度和鱼的内压,使其和外界水环境的压强相平衡,下沉时排出鳔内气体,上浮时鳔内充气。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在鱼类神经系统,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脊神经构成外围神经系统,而植物性神经系统管理内脏的生理活动。

鱼类的感觉器官有一般皮肤感受器、侧线感觉器,以及位于头部的呼吸嗅觉器官(鼻)、听觉器官(内耳)和视觉器官(眼)等。

1.食性与胃肠结构特性


食肉性水生动物肠道一般较短为体长的0.25~0.3倍;草食性鱼类则肠较长,体内盘曲较多,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达10倍以上。


多数鱼类缺乏胃腺和肠腺,肝脏分泌胆汁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并能抗毒和贮存肝糖原,胰脏呈弥散形与肝脏混杂在一起称肝胰腺部分鱼类的肝脏存留大量的毒性物质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命,故不认识的鱼类或无相应知识者最好不食肝脏


2.呼吸特性


鱼类通过鳃上丰富的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除此以外有的鱼类可以利用副呼吸器官进行呼吸。如:黄鳝可以利用口咽腔粘膜进行呼吸泥鳅可以用肠呼吸鳗鲡、鲶可以用皮肤呼吸胡子鲶可以用褶鳃呼吸


鳔除有调节比重外也有呼吸的作用


有副呼吸功能的水生动物离水后往往存活更长的时间,尤其在较低温度下,只要保持相对湿润环境存活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如日本对虾、河蟹、鲶、乌鱼、鳗等。


有副呼吸功能的鱼死后变质多容易产生较多的组织氨或5-羟色氨,容易使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或胃肠道症状,故多购买鲜活者回去食用。


3.栖息水层特性


由于食性和其他因素,各种鱼栖息的水层不同,如鲢、鳙多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多在中下层生活;鲤、鲫、青鱼则喜欢在水的底层栖息、觅食,而罗非鱼无固定水层


栖息的水层不同为鱼类混养打下了基础,如在养草、鲤池中放养少量的鲢、鳙混养,在养虾池中放养贝类、牡蛎、海参等。


4.繁殖特性


多数鱼雌雄异体,达到性成熟时追逐、产卵、射精孵化。


仔鱼食性与成鱼不尽相同,长大后才逐渐相同


个别鱼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雌鱼直接生出小鱼,为卵胎生或假胎生;罗非鱼则将受精卵含于口中孵化,并对仔鱼进行很好的保护。


海马则将受精卵存于雄海马的腹皱迭中孵化并保育


鳗鲡、河蟹性成熟时,由淡水洄游到深海中产卵并孵化。幼鱼或幼蟹游向江河入海口朔水而上,在淡水中发育,此谓 “淡水中长海水中生”。


鳟科(大马哈)则生长发育在海中3-4年龄朔河而上,到其父母曾繁殖过的产卵场中产卵受精,完成使命,仔鱼出生后顺河而下回归大海,亲鱼则完成使命而双双死去


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每年春季(2~3月)水温12℃以上时,从台湾东南海区(水温25℃左右)洄游北上,自山东与辽宁半岛之间进入渤海,沿岸索饵并产卵、孵化(水温14~18℃时)称为生殖洄游。其中有一支直达鸭绿江口。


对虾仔虾幼虾在盐度较低的海水中发育较快,当年对虾在10~11月进行交配,雄虾将精液射入雌虾步足及游泳足基部形成精囊,水温低于18℃后向台湾东南海区洄游称越冬洄游。在此过程中继续交配,直至来年3月。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