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天气气象与水产养殖(上):霾、雾、露、霜、雹、寒潮、台风、虹、霞
天气气象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有些天气现象对养殖无甚影响,但有些天气现象对养殖不但有影响,有时还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因此,作为养殖人,应该对一些常见的气象现象要有所了解。
霾
霾(读音"卖"或"埋")是指原因不明的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气变成了乳白色,特别浑浊,看远处时,就好像隔了一层幕布一样。如果背景发暗,“幕布”就会呈现出灰蓝色;如果背景明亮,“幕布”就会呈现出红色或黄色。实际上,这层“幕布”就是霾。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和固体微粒。一般来说,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会出现雾,而相对湿度小于70%时则会出现霾。
霾,该字在古书中意思为“有风沙的天气”。在气象学中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霾可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因霾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大,对水产养殖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雾
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是液态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与云的不同之处在于,云生成于大气的高层,而雾接近地表。
如果雾升高离开地面就变成了云。它是一种由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组成的乳白色的悬浮体系。雾的产生会使空气的水平能见度降低,据此又可以区分为轻雾、雾、大雾和浓雾。轻雾通常在早晚产生,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雾的能见度在0.5~1公里;大雾的能见度在100~500米;浓雾时能见度小于100米。在水产养殖中,雾的影响和霾差不多,因此有时将其合称为"雾霾",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所以又叫露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有露水的天气,一般情况下证明气候正常,凡是晚上到早上有露水,水产养殖中的水生动物的行为大多表现正常。
霜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冰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会融化消失,这些白色的冰晶就是霜。白天受到阳光的照射,大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但这些蒸发出的水汽并没有全部散发,而是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气中。到了夜晚,温度会降低,那些白天蒸发的水汽与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接触时,就会附着在上面,凝成冰晶,这样就形成了霜。
“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霜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高于冰点,而霜点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打霜)。
“霜”与“霜冻”、“霜降”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指反映气温骤降节令,“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
霜冻指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就开始结冰。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出来,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霜”和“霜冻”,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影响,因气温、水温的急剧下降,会对鱼类产生一定的应激。
雹
雹,又称冰雹,它是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的冰粒。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有的小如绿豆、黄豆,有的大似栗子、鸡蛋,因此,有些地方又称为"雪弹子"。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雨相似。夏天,大量的水蒸气升到高空中温度在-20℃以下的地方时,就会变成小冰珠,小冰珠越来越大,上升的空气无法托住它时,它便会从高空落下。小冰珠下落时,上升的水蒸气会断续在它们表面结冰,小冰珠在空中不断地被包上冰衣落到地面,就形成冰雹了。
冰雹降自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个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降雹的范围通常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公里,长度为20~30公里,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冰雹主要发生在低纬度热带和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4~7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冰雹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影响,因多发生于高温时节,会导致气温、水温的突然下降,会对鱼类产生一定的应激,但因发生时间一般短暂,其损害性可以忽略。
寒潮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寒潮是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风,海上伴有6~8级风。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或伴随有雨雪天气。
寒潮对水产养殖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不但温度下降,而且多会持续几天的时间,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热带鱼的影响较大,受伤的水生动物最容易暴发赤皮水霉病。
台风
台风指产生在热带海洋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暖性低压系统。它形成的强烈气旋,直径通常为500~1000公里左右,最大可达2000公里,最小仅160公里。
台风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除南大西洋外,各大洋都会发生,大洋的西部发生得比较频繁。当低压发展得较强时,在印度洋的称为热带风暴;在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称为台风。
台风常与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一起发生。台风对陆地的影响范围在沿海1000公里左右,超过这个范围后由于得不到水分和热量的补充而减弱。台风对海水鱼养殖和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的破坏性极大,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
虹
虹指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往往是这边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有时会突然下起很大的雨,但没过多久又会雨过天晴。雨虽然停了,但天空中还飘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能折射阳光。当阳光经过水滴时,不仅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被分解成七色光,如果角度适宜,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虹。
空气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鲜艳;水滴越小,如像雾滴那样大小时,虹色越淡,就会形成白虹。雨后天晴后的"虹",表明气候适宜,此时的水生动物也许和人一样,表现得非常惬意舒服。
霞
霞指早上太阳出来和太阳落坡的前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五彩斑斓的云,这就是霞。霞的形成与太阳光线密切相关。日出日落时,太阳处于地平线附近,太阳光斜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光、蓝光会被削弱,剩下的黄、橙、红色光则会被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汽和尘埃散射,使天空与云层都染上了美丽的颜色,因此形成了朝霞和晚霞。
朝霞与晚霞还能够指示天气,朝霞往往预示着将要下雨,而晚霞则预示着晴天的到来,气象谚语有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早上有"霞"表明可能有雨,会有气候变化,应该提前谋划养殖工作;晚上有"霞"预示近期气候大好,除了极端高温时节外,非常适合水生动物的生长。
相关文章:
极端天气暴雨及强降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与管理措施及应对操作
养鱼和天气的关系:水产养殖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极大!
阴雨天鱼塘缺氧现象犹应重视:阴雨天引发缺氧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