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突发性死亡病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突发性死亡病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周胜杰,于 刚,马振华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0;2.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海南 三亚572018;3.海南省深远海渔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海南 陵水 572400)
黄鳍金枪鱼具有高度洄游习性,是高价值海水鱼,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目前,国内外的幼鱼主要来自于野生苗种诱捕,养殖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巴拿马等国家已开展了黄鳍金枪鱼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党莹超等,2020;孟晓梦等,2007)。我国黄鳍金枪鱼养殖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过程中遇突发性死亡现象。为了更好地防止黄鳍金枪鱼类似情况的发生,基地科研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以期降低黄鳍金枪鱼的养殖难度。
一、基本情况
2021年8月18-22日,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养殖的黄鳍金枪鱼幼鱼夜晚突发性死亡11尾,养殖池原有黄鳍金枪鱼幼鱼40尾,死亡率超过25%。在此期间加兽用抗生素药浴和拌食无明显效果,给金枪鱼养殖方式方法、探索造成了巨大的科研样本损失和时间损失。
二、养殖条件
养殖池为方形圆角水泥池,水深2.7米,采用室内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温(22.5±0.5)℃,溶氧>8.50毫克/升,pH7.93±0.12,盐度33,氨氮<0.1毫克/升,亚硝态氮<0.1毫克/升。饵料为切块新鲜杂鱼,长1.8~2.6厘米、宽1.3~1.5厘米、厚0.5~1.1厘米。
三、初步检查结果
科研人员对死亡的幼鱼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下。死亡幼鱼体表无明显外伤,腹鳍有轻微蚀鳍现象,鳃丝整齐;经镜检鳃部和体表均未发现寄生虫,解剖后未发现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炎症,胃肠道内充满食糜,饱满度达3~4级。仅1尾幼鱼左眼发炎轻微肿胀,胃肠道饱满度为0级。死亡幼鱼体质量为(3042±1041)克,与养殖种群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幼鱼肥满度为1.92±0.50,与养殖种群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幼鱼死亡时间集中在00:00-6:00。
四、情况分析
1.水体清澈、水质状态良好、溶氧充足,排除了水体问题。
2.鱼群整体状态良好、摄食正常,1尾鱼未摄食可视为个别现象。
3.无寄生虫,腹鳍有轻微蚀鳍现象,仅1尾鱼左眼有发炎轻微肿胀症状;同时鱼死亡期间增加兽用抗生素药浴和拌食无明显改善,说明腹鳍蚀鳍等炎症并非此次突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4.说明有其他未发现原因。
五、补充检查结果
经X光透视法对鱼体骨骼进行全面检查,突发死亡的鱼脊椎骨第6~8节骨折(图1,1尾鱼左眼有发炎轻微肿胀症状的除外)。
图1 死亡黄鳍金枪鱼X光照片(箭头处为断裂部位)
六、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1.原因分析。自黄鳍金枪鱼驯养以来,养殖条件基本保持一致,第6~8节脊椎断裂大概率是头部猛烈撞击池壁所致。经过检查养殖车间内外红外线监控设备发现,夜间有工程车经过基地外墙,在转弯时高亮度灯光照射车间,导致车间及养殖池水体内部亮度骤然增加。在受到惊吓和短时间致盲的双重条件下,黄鳍金枪鱼撞壁后脊椎断裂而死亡。
2.改善措施。在养殖车间靠外墙一侧加装遮光布,避免夜间强光照射;夜间封闭整个金枪鱼养殖车间,防止其他外源干扰。这些措施实施后,连续观测1个月未再次出现撞壁现象(监控能看到夜间仍有工程车路过),情况得以改善。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